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仇彬

(岳阳广济医院骨二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研究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20例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采用多段截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中共有畸形70处,平均畸形角度为63°,股骨侧、胫骨侧单骨手术时间分别为(1.72±0.32)h、(1.26±0.22)h;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针对存在下肢长度差患者,均采用特制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术后平均骨愈合时间为(5.51±1.2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Barthel指数、WeeFI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多段截骨固定术能够促使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的下肢力线得到纠正,可对重度肢体畸形进行矫正,有助于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成骨不全;下肢多骨畸形;多段截骨;矫形治疗

成骨不全是导致下肢多骨畸形的主要致病机制[1],婴幼儿骨骼Ⅰ型胶原数量较少会降低骨密度及增加骨脆性[2],在轻微外力下会反复多次发生骨折,导致脊柱侧弯、进行性四肢长骨弯曲、身材矮小等情况的发生,造成骨骼畸形、肌肉萎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极大的影响。手术矫形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提高该病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于我院接收的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中选取20例开展本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20例患者中包括男性13例和女性7例;年龄范围:2岁至13岁,年龄平均值(7.62±1.22)岁。Sillence分型: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下肢多骨弯曲畸形,无法站立或行走,需借助轮椅进行活动。影像学资料:经正侧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显示全身普遍性骨质疏松,长骨干骺端膨大明显,皮质薄且骨小梁稀疏;骨干处纤细且弯曲畸形。

1.2方法

手术方法 术前设计截骨位置,其中胫骨手术、股骨手术分别采用平卧位、侧卧位,保持患侧在上方。在截骨位置皮肤作一小切口,将畸形顶点显露出来,摆锯行“V”形截骨。胫骨截骨前先在腓骨最弯曲处截骨,腓骨去掉3-5cm。闭合截骨面时对冠状、矢状位和旋转畸形进行同时纠正。截骨后尝试将髓腔打开,顺利开髓后进行扩髓处理。股骨从大转子开始置入预弯弹性髓内钉,直至远端骨

骺。对下肢力线和关节线进行检查,使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透视满意后将髓内钉尾端折弯,并将其剪断,对钉尾进行旋转,防止皮肤和筋膜受到刺激。缝合切口。术中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尽量一次性对多个肢体部位的畸形进行纠正,防止手术风险增加。术后根据术中稳定性选择是否进行外固定,术后进行镇痛、抗感染等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尽早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

1.3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术后即刻、术后1、3、6个月时的骨骼断端愈合情况。

术后随访期间,采用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分级量表评估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同术前评估结果相比较,该量表总分为100分,以分值高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良好。采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定表评估术前、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其中7分表示完全独立,6分表示有条件的独立,有条件的依赖为3-5分,完全依赖为1-2分,分值越低,功能水平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

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中15例双侧股骨、胫腓骨均畸形,5例2处骨畸形,共70处畸形。畸形角度为20°-120°,平均为63°。术中均采用弹性髓内钉,股骨侧单骨手术时间、胫骨侧单骨手术时间分别为(1.72±0.32)h、(1.26±0.22)h。

2.2围术期情况

20例患者术后均无深部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4例存在下肢长度差,相差4cm的1例患者采用特制矫形鞋,相差1-2cm的6例患者加用矫形鞋垫。

2.3随访情况

随访两年,15例患者术后佩带石膏或支具,从术后4-6个月开始负重。平均骨愈合时间为(5.51±1.26)个月。未发现内植入物断裂及再骨折等情况。所有患者手术侧肢体外观及下肢力线令人满意。6例患者借助支具可在室内行走,9例可借助双拐或助行器进行室内行走,2例可借助双拐在社区内活动,1例可借助双拐上学。

2.4功能评分

末次随访时,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的Barthel指数、WeeFIM评分均比术前高(P<0.05)。

见表1所示:

表1:对比功能评分(分)

3讨论

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存在骨骼发育细小、整体骨质疏松、骨脆性强、多平面立体畸形、局部反复骨折愈合等特点[3],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多段截骨可使各处畸形得到纠正,并使骨段的髓腔形态直线,便于置入髓内钉。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属于下肢重度畸形,截骨段数较多,切口多且不愈合风险更高,故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微创、合理选择截骨长度、保护血运等。

多段截骨固定术中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内固定,不会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其具有内支架作用,且将断端保留,能对骨痂生长进行刺激,促使患者的远期骨强度得到提高。采用1、2个粗钉或交叉预弯的细钉进行固定,具有较强的把持力和抗旋转例,能够增加稳定性,有助于骨折愈合;另外弹性髓内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术中一次性矫正多处畸形,可降低手术风险[4],减少二期手术,有助于患者进行早期负重训练,从而尽快恢复下肢功能,尽早回归社会。本次研究中,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患者的多处畸形均得到了有效矫正,Barthel指数、WeeFIM评分改善明显,充分证明了该术式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多段截骨固定术是治疗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的有效方法,适合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参考文献

[1]陆叶,高鹏,李梅.成骨不全症下肢畸形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07):551-555.

[2]高鹏,李梅,范彧,董玉雷,吕彦泽,陆叶.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11(06):426-431.

[3]陈柳燈.Fassier-Duval可延长髓内钉治疗成骨不全近期疗效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8.

[4]马锋,王立峰,马敬祖,吕金捍.成骨不全致股骨骨折的髓内钉固定治疗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08):739-740+672.

论文作者:仇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多段截骨矫形治疗成骨不全性下肢多骨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仇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