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层次提升:现实基础与理论诉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层次论文,终身教育论文,现实论文,理论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07)31-0010-05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已经不存在什么争议,但是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到底需不需要发展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教育层次却观点不一。那么,到底目前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需不需要提升其教育层次?如果需要的话,有无现实基础?有无理论依据?
一、终身教育理念与我国高职教育层次现状
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经过30多年的倡导和推动,终身教育已成为当代国际教育领域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潮。终身教育具有持续性、一体化、开放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其核心思想主要为:一是强调教育应培养人适应社会发展的主动性;二是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三是强调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四是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其中,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持续性的理念,否定了传统教育观念把人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劳动期”的观念,认为教育应当贯穿人的全部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人生的某一时期;而终身教育强调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的理念,则认为在过去强调以智力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制度和忽视创造性的应试教育制度下,人的发展的各个层面之间并不平衡,而终身教育则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认为教育不应该成为筛选人的工具,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将人生各个成长阶段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完善人的个性和人格,满足个体在社会存在的各方面需求,促进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这两种理念对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其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上述终身教育的理念来看,普通教育有从初等到高等的完整体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这两个体系,必须要实现有机的联系与沟通,这是终身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职业教育也应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完整体系:既应有各级各类正规的学校教育,也应有职业培训;既应有初等层次、中等层次,也应有高等层次;在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中,也应有专科、本科、硕士甚至博士教育的层次。
从20世纪80年代初部分城市首批创建“短期职业大学”开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到现在已经历了20余年,但其历程是坎坷曲折的。90年代中后期,在经济的推动和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的高等职业学校得以迅速发展,从名称的统一到培养目标的确定,已基本达成共识。1999年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有161所,2000年增至184所,2001年增至386所,到2002年底,达到了1374所,占整个高等学校数量的68.6%,高职学生总量达高校学生总量的54%。与此同时,在目前597所本科院校中,有562所下设了职业技术学院。再加上中专设大专班的学校,目前举办高职教育的学校已超过2000所。可以预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将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主。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迫切需要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矛盾,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不合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领域,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它和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各层次教育中,必然也应包含本科和研究生层次,而不应该只是作为一个单一的专科教育层次来办学。而现在,人们常常把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作为相互比较的双方,试图在培养的人才类型和培养过程方面严格地加以区别,其前提是高职教育只能限制在专科层次,而将专科教育等同于高职教育,因而出现了我国的一个特有名词“高职高专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的应该包括全人教育和专业教育,因此,在美国的剑桥市,既有世界上最好的培养领导者及学术型人才的哈佛大学,也有最好的技术专家训练场所——麻省理工学院。实际上,在美国,职业教育(医、法、商等)基本上是研究生教育,即建立在本科教育之上的教育,这就综合了全人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优点。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在专科教育的层次,有悖于国际惯例与客观实际。从国际惯例来看,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存于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各层次教育中。
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提升的现实基础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形态
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有两类:一是两年制公立或私立社区学院、技术学院,二是非营利和营利的职业培训学校。英国在1991年前是典型的高等教育双重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多科技术学院,1991年后,多科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能够独立颁发学位,因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也随之提升。日本除了主要面向妇女的短期大学、主要面向第二产业的高等专科学校和主要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修学校外,还有60所工科技术大学。在韩国,初等职业学院开设2~3年的高中后职业课程,有的大学也开设一些职教课程。在南非和我国的台湾地区,也拥有技术本科、技术硕士和技术博士等不同的职业与技术教育层次。
美国的高职学历教育分两个层次:2年学制,4年学制。读完2年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可获得副学士学位或称协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主要由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承担。读完4年学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可获得学士学位,由工业大学中的技术学院承担。2年学制毕业生一般担任技术员工作,4年学制毕业生担任技术师工作。
美国的硕士学位有学术性和专业性两种类型。自从20世纪初出现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美国的专业硕士学位的地位日益提高。近年来授予的硕士学位中,具有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已占大多数。据1987年统计,专业硕士学位占全美硕士学位总数的85%,学术学位仅占15%。目前,一批新学科如自动控制、遗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电子计算机等的发展赋予专业硕士学位以新的生命力,改变了专业硕士学位一度不为人重视的状况。目前在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领域,如城市建筑学、美术等,硕士学位是最高学位,其地位等同于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而在牙医、法律领域的硕士学位则比其他领域的博士学位地位还高,它证明学位获得者受过严格的训练。法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专科层次的高职人才,主要由附属于大学的技术学院培养,这一层次的大学生偏重职前培训,以适应职业变革的要求,也有的优秀人才进入大学继续攻读科技硕士学位;本科层次的高职人才主要由大学校培养,大学校是法国的一类特殊高等教育机构,其中分属政府各部的100多所工科学校和大多为私立的几十所财经商科学校是法国工商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高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经方向指导进入专门预备班学习2年后参加大学校的入学考试方能入读;本科后的职业教育是指那些学完大学本科4年,获得学位并有志深造者,经学业档案审查进入第三阶段,即研究生阶段。第三阶段第一年分为两个培养方向:为准备读博士者开设科研入门及理论课程,授予深入学习文凭;为准备就业者开设应用课程,授予高等专业学习文凭。
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包括研究所、大学及独立学院、专科学校等3个层次。又分类构成3条升学通道,在台湾叫做3条教育“国道”,即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推广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第二条通道。普通的高等教育即第一条通道,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作为第二条通道的高等职业教育也相应的有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但与普通教育有鲜明的差别,而且有相应法律作保证。
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包含有3个层次:
专科层次:包括初中毕业生读5年的专科学制以及职业中学毕业生读2年、高中毕业生读3年的专科学制。课程内容以操作技术与科学应用知识相提并重。培养技术员、领班、工程师助理、技术师助理等。
本科层次:技术大学,招收上述专科毕业生,学习工业或商业课程2年,或招收职业中学毕业生,学习一年课程,毕业后授予技术学士学位,培养学生成为各行各业技术师层次的人员。课程内容是传授较高深的科学知识与数学,以从事操作复杂精密的机器、设备、仪器或者控制复杂的生产程序等工作。
研究生层次:技术大学中设立工业技术硕士班,招收技术学院毕业生,授以2年制课程,毕业时授技术硕士学位。这一层次的教育对科学与数学方面的要求,较技术师教育更深一层。其操作的机器,多半与电脑、自动控制、激光等新技术有关。此外,尚有部分的管理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各行各业中的技术师长、正技术师等层次的人才。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发展不是仅仅局限在专科层次,而是包括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普及化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多样化需求,促使教育逐步产生类型分化。这种分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这种趋势较典型地反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这是该组织为统计各国教育情况而制定的“教育统计标准”,反映了世界多数国家教育体系的共性部分。该《标准》按教育体系的“发展阶梯”划分为7个层次,其中第5层次是包含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在内。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该《标准》把这第5层次划分为“5A”和“5B”两种类型,“5A”是“面向理论基础、研究准备、进入高技术要求的专业课程”;“5B”是一种“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课程目标与我国高职教育目标基本一致。
美国从1945年开始培养技术员,当初主要通过高中阶段和高中后两年制的技术学院和社区学院培养中级水平的技术员。1965年,美国教育专家H.A.Foechek就曾预言,“在将来某一时候,大学本科水平上可能至少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科学类、工程科学类、工程类和工程技术类”,其中工程技术类就属于高等职业教育。6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创办本科水平的技术教育,培养技术师,至1978年,全美国已有300多所院校设立了这类专业,1979年已有这类学生43000人。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专科的增长幅度减小,四年制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现在二年制技术教育和四年制技术教育并存,譬如在伊利诺州密尔瓦基地区的技术学院中,同时有二年制和四年制;在普度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中同时设置工程类和技术类专业。1960年,全美四年制技术教育毕业生2858人,1982年有8325人,到1990年,全国约有技术师20万人。英国1975年有首批技术本科毕业生7189人,日本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以高专毕业生为生源、学生两年达到本科水平的科学技术大学。
我国台湾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轨迹,证实了H.A.Foeehek的预见。台湾在1974年8月建立第一所四年制技术学院,1979年开始在技术学院培养研究生,20世纪90年代后期,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迅速发展,1995~1999年,四年制技术学院从7所猛增到40所,大学设置的技术学院从2所增加到22所,同属职业技术教育系列的“科技大学”则从无到有,新建了7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形成了《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该组织总干事马约尔说:“这个文件可以作为会员国和高等教育负责人制定政策时的‘参考坐标’”。这份《政策性文件》着重指出:“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是由高等教育与‘技术和职业教育’一起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多样化,是20世纪后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已经存在着本科、硕士或博士教育的层次,而且事实证明,这些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办得成功的。
三、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提升的理论诉求
(一)从培养目标看技术领域是否需要培养学术型人才
人才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那么,技术领域中除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外,是否还需要培养技术学术型人才呢?这就要看技术的变化情况及技术型人才的分化状况。
1.技术的变化情况
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技术已从科学的附庸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且对科学的反作用呈越来越强的趋势。20世纪人类的科学发现以及在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是此前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正如杨金土先生所言,在科学技术及其相关的人才、教育领域,有两个世界性变化值得我们关注。一是技术与科学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二是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和培养这类人才的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外延的扩展,技术教育逐步向高层次延伸,从而形成了技术教育的多层次格局。
科学和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方面,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产物,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使科学与技术两者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继续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技术以科学为基础,科学发现又以技术为手段。正如美国《2061计划》中所说:“技术依靠科学又促进科学。”而且,技术还经常领先于甚至孕育着科学发现,如生物技术正有力地推动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显微技术孕育着物理学的新发现。如果全球的科技发展在20世纪前叶重在科学,那么20世纪后半叶则重在技术,这种趋势还将继续数十年。杨振宁教授也认为:“今后三、四十年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将继续向技术方面倾斜。虽然从1950年到2000年,基础、发展与应用研究三者都有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以后两者,尤其是第三者为大。这个大趋势是源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20世纪上半叶,基础研究的成果大大增加了人类对物理世界与生物世界的了解与控制能力,从而使得新应用、新产品层出不穷,造成了今天应用研究欣欣向荣的趋势,而此趋势在以后三、四十年还会继续下去。”
2.技术人员的分化状况
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也出现了分工,有的侧重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的侧重技术科学的研究和新技术的设计,这种侧重技术科学的研究和新技术设计的人才,逐步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成为一类独立的人才群体,并逐步形成培养这类人才的课程体系,实施这类课程体系的教育(培养技术研究型人才),需要由本科以上的教育来培养。
其实,早在产业革命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就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特性,且不再以传播技术和培养技术员为己任,更多的已转移到开发技术和研究新技术上来。对这些新大学来说,专注于技术的发明创造以及技术原理的发现比传播技术更重要,更能使他们倾注热情。这些大学中有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德国的柏林工科大学、法国的巴黎理工学校等。随着技术人才队伍的壮大和科技教育的发展,技术教育逐步向高层次延伸,从而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技术教育。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H.W-French所著的《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一书,通过对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分析,特别强调了当代技术型人才已经有“技术工程师(或技术师)”与“技术员”两个层次,其中“技术员”一般由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初级阶段培养,“技术师”则由本科教育培养。而高级技术师、高级工艺师等则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来培养。
(二)从研究对象看是否存在技术原理
一般认为,研究的对象是原理性的东西,只有科学的原理才需要研究,而一切技术的规则、程序和手段等只是一种应用,无需研究。那么,技术是否存在原理呢?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传授技术知识,但在技术知识的课程中,多数人可能否认有技术原理的存在,认为要讲技术原理的话也就是科学原理,因为原理总是与科学有关的,只有科学才讲原理,一切技术手段、技术工艺、技术过程都可以充分地用科学原理来解释和说明。
但也有人主张存在着有别于科学原理的技术原理,认为技术上的原理不能都归结为科学上的道理,不能只靠科学原理做出充分解释;或认为技术原理包含着科学原理,又不限于或超出于科学原理。
那么,什么是技术原理呢?日本技术哲学家星野芳郎认为,为达到一定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法所依据的各种原理,都是技术原理。如多数人认为用刀来切割所依据的是科学上的尖劈原理,但是各式各样的刀能切割都可以用尖劈原理来解释,而尖劈原理却不足以充分说明何以有各种类型的刀。其实,用刀切割不仅有尖劈,而且要处理好诸如齐一性(规整)与游刃性(灵活)之类的关系,这就属于技术原理。仅仅从科学上讲,各种类型的炼铁方法、各种规格的高炉,都依据氧化还原的原理,各式各样的发电机都是电磁感应原理。但如果只讲氧化还原,就说不清高炉的冶炼强度、炉内物料的分布和顺行等。可见,钢铁冶炼中同样包含了技术原理。
(三)从学位制度看是否有学位授予基础
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分学术性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学术性学位是在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领域里所受学位的统称,如文学士、理学士、文学硕士、理学硕士等,或着重于理论和学术研究方面要求的一种学位,如美国的哲学博士学位。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相对,是指有某种特定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人才而设置。在美国等国家,专业学位是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以外的学科(如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领域里所授学位的统称。专业学位和标准的设置反映了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上的要求,它同学术性学位中的学士、硕士、博士处于同一层次、同一水平,只是培养要求、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各有侧重,各有特点而已。如本科教育层次的建筑学专业学士学位、教育学专业学士学位等,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获得专业学位的人的最大特点是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应用理论知识和学术成果于职业实践。
陈勃生同志在分析我国为什么在已设立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和医学等学术性学位后,再行设立相应专业学位的原因时认为,专业学位是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认为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的不同之处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培养的是专业技术职业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学术性学位主要培养科学研究人才。二是培养方式不同。专业学位教育强调掌握专业技术职业所特有的知识基础,注重实践训练;学术性学位教育注重科研训练,强调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或专门知识。三是授予标准不同。专业学位是对学位获得者从事某一职业工作能力的认定,学术性学位是对学位获得者在某学科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方面的认定。四是与专业资格的联系程度不同,专业学位具有一定的专业资格证明效力,享有某种豁免权。
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的关系如同普通高等教育与学术性学位的关系一样,后者是对前者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一种认可,即专业学位是对学位获得者从事某一职业工作能力的认定,如同学术性学位是对学位获得者在某学科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方面的认定一样。一些发达国家把专业学位称为职业学位,作为从事某种职业的必备条件。我国学位制度实施时间不长,学位的作用主要是对学位获得者学术水平的认可,在人事制度方面还没有规定某种学位是从事某种职业的必备条件。但在高等教育以下,已经有了“就业准入制度”的政策,规定了进入某些职业所必需的职业资格证书。
正如何万宁同志所说,专业学位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模式方面的重要突破。专业学位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是一样的,同属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应用型、专业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相同的,即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可以说,是专业学位的设立把高等职业教育向研究生层次拓展,由设想变成了可以实现的“蓝图”。
收稿日期:2007-10-11
标签:终身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教育论文; 教育类型论文; 大学论文; 大学课程论文; 高职大专论文; 性学论文; 研究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