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微软——访微软中国董事长张亚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软论文,董事长论文,微软中国论文,张亚勤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软件将消失或全部免费的观点太过极端
记者:6月27日,盖茨退休。作为微软的灵魂人物,他的离开会给微软带来什么影响?
张亚勤:微软中国,乃至全球的战略都不会发生改变。盖茨未来仍将有20%的时间用于微软公司的工作上,他仍然是微软的董事长。过去多年来,鲍尔默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我对鲍尔默的激情领导充满信心。我与他就中国的发展以及全球研发的布局等始终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未来我们无疑仍将保持这种交流和合作。
记者:盖茨是你的导师,你眼中的盖茨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亚勤:盖茨的技术感觉很好,对产品的感觉很好,对市场等综合因素的把握游刃有余,我觉得这造就了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盖茨简化问题的能力很厉害,不管是技术问题、产品问题还是市场问题,他都会用精练的语言、很简单地把问题的实质提出来。他对技术、产品本身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在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完全可以讨论得非常的细、非常深入。
记者:我想,盖茨是带着些许遗憾退休的。他很早就预见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但微软的互联网战略却一直不是很清晰,甚至在互联网战略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谷歌。
张亚勤:微软是一家不断变化的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的公司。有人说微软是IT业的老兵了,我觉得挺可笑,我们的文化就是不断否定自己,不断调整自己,不断突破自己。我们确实摇摆过,但现在的情况还是很好的。
记者:微软最早向互联网转型是从.NET战略开始的。.NET是很有争议的一个战略,现在回头来看,.NET本身并不算成功,更没有把微软带向互联网时代。
张亚勤:2000年,微软提出.NET战略,我们确实走了一段弯路。当时大家认为软件会消失,只会剩下服务。现在经过实践发现,这种想法太理想化、太过天真。业界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仍有95%的应用是通过软件形式提供给客户的。
记者:但现在不可否认的是“SAAS”(软件即服务)已经成为行业最热的趋势之一。
张亚勤:.NET当初就是“软件即服务”的一种思想。我们做了这么多年,是客户告诉我们这种想法太天真了。软件作为产品的增长确实不如软件作为服务的增长那么快,但在目前带宽不能免费的情况下,软件要完全变成服务不大可能。像操作系统、Office等软件固定安在客户端,就比通过网络下载好。产品和服务同等重要,那些认为未来软件将消失或者全部免费的观点未免太过极端。当然,把软件做成服务是一种新的模式,我们会全力拥抱这个潮流,并能领导这个潮流。
记者:在.NET战略之后,微软推出Live战略,并推出多个Live服务,包括MSN、Live Search、Live spaces等,但这些服务却都是离散的。微软的互联网战略将从哪里突破?
张亚勤:微软在全面向互联网转型的时候,的确走过一些弯路。但我们现在正在测试、年底将正式面市的Live Mesh将会是第一个真正可以用的东西。微软Live Mesh可以称为“互联网上的Windows”,它是完全基于互联网的,可以连接不同的设备和软件。Mesh网络即“无线蜂窝网格网络”,它是一个动态的可以不断扩展的网络架构,任意的两个设备不借助无线路由器即可以保持无线互联。Live Mesh只是微软Live战略的第一步,未来微软会越来越重视设备间的连接和兼容,将微软的优势发挥出来。
记者:在面向互联网的未来,又开始新的一轮争夺,就是关于“云计算”。但在对云计算的理解和做法上,谷歌和微软又有很大的不同。谷歌认为未来的计算将全部转往云端,而终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将被大大削弱,并且认为软件即将消失。微软则认为,完全用网络作为存储和计算不太可能,云和端同样重要。是不是微软在制定互联网战略的时候,过多地考虑如何把自己软件领域的优势转移到互联网上,而以往的优势反而成为新战略的包袱。
张亚勤:现在云计算被炒得很热,其实没有太多的新东西,而在云计算领域,微软也并不落后。
互联网产业有三个层次:最底层的是由网络设备公司、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基础架构,如同高速公路;第二个层次是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平台,主要由微软、英特尔等公司提供,如同高速公路上的汽车;而第三个层次才是应用,包括搜索、IM、资讯等,就如同在汽车里可以听音乐、接收资讯等。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带宽、存储、计算不会是免费的,消费者需要找到符合他们需要的模式,因而端的计算一定是存在的。从通讯的供求关系来说,虽然带宽增长了,但内容也在同步增长,比如视频、3G图像等等。带宽的限制总是存在的,端计算还是存在。从技术角度来说,端的计算能力强,才能带给用户更多精彩的应用。所以,云和端是一样重要的,不可能过于理想化地把所有东西都摆到云计算上去。
单核结构匹配中国战略
记者:自从去年陈永正离职后,你就以董事长的身份成为微软中国真正的管理者。微软中国是以销售和市场业务为主,跟你以前一直管理的研发集团完全不同。作为一个科学家,你说过你对销售和市场没有兴趣。
张亚勤:是的,对销售和市场到现在我也没有兴趣。作为微软中国的董事长,我不管具体的销售。现在的结构是,由COO鲍方德来管理具体运营,由研发集团CTO张宏江来协助我管理研发集团,由副总裁刘凤鸣来协助我管理政府关系。现在微软在中国的研发与销售两大部门更注重配合,更加是一体的。我以董事长的身份来协调。
记者:也就是说微软从研发、销售并行的双核管理结构又回归到单核结构?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以前由你和陈永正一起完成的。
张亚勤:这是由微软在中国的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所决定的。微软在中国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把市场份额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转化为收入。完成这个事情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阶段(1.0阶段),用了十年时间,那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产品汉化、销售、打击盗版,业务量不是很大,也走了很多弯路。2002年进入2.0阶段,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与发改委签的62亿元框架协议。这个阶段微软中国发展非常快,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当时在中国有我和陈永正两位全球副总裁,而我们亚太区总裁到现在都不是全球副总裁。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微软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政策。
记者:那么现在是进入3.0阶段了?3.0阶段是不是要把微软所有在中国的资源重新整合、回归单核管理?
张亚勤:以前研发和销售是相对独立,由两个全球副总裁形成双核机制。在过去五年中我们发展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国有一个更整体的战略考虑,同时,这个中国战略也要对微软全球战略发生影响。所以,需要一个新的格局,一个董事长的角色来协调。
记者:管理销售部门与研发部门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因为两个团队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考核方式。一个人管理比两个人管理有什么好处?
张亚勤:没错,这两个部门的文化完全不同,管理方式也完全不同。研发是考虑公司长期发展的,销售是从短期收益考虑的。如果我们把更多的可分享资源放到短期目标上,公司的长期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失。董事长是可以平衡长期与短期利益的。
记者:在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时候,会有哪些矛盾?你作为科学家更习惯看长期的利益,你如何让自己更好的兼顾短期的利益?
张亚勤:我的重要职责在于更好地把握微软中国的发展方向,平衡好对长期目标的追求和对短期成果的关注,研发创新和业务拓展的综合考量,确保微软中国的发展和成长。因此我主要会专注于整体的中国战略,以及作为全球创新一部分的中国研发的定位,这些确实是决定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我的业绩不是以短期的业务结果和销售目标来考核。我们负责业务运营的团体对日常的销售市场工作负责,对销售目标负责。
向总部“营销中国”要讲value
记者:跨国公司以前在中国都是任命总经理、总裁,这两年开始出现“中国董事长”的职务。在中国,很多公司的董事长都是荣誉性职务。作为微软中国的董事长,你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张亚勤:早期跨国公司在中国都是首代、总经理、总裁、CEO,因为以前跨国公司在中国更多地以销售为主。而现在,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的战略要地,在中国的部门也越来越多,包括销售、研发、投资、服务等,变成全方位的公司。所以,这个阶段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一个董事长的角色,作为战略的协调者、决策者,对内协调各个部门,对外协调政府关系。
记者:可以理解为董事长与CEO最大的区别是没有业绩的压力?
张亚勤:CEO主管业务,负责战略与业务的执行,当然是背业绩的。CEO的职责本身更关注今天的市场,对未来考虑得少一些。董事长是全面协调与平衡长短期战略。很多跨国公司者有了类似的变化,比如思科中国的结构也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以前CEO可以不用非常资深的人,但现在跨国公司中国的董事长在其全球战略当中也是核心的决策人物。
记者:听说你很喜欢研究中国的政策,还专门给盖茨讲解十七大报告。你是如何研究中国的国策的,有智囊团吗?
张亚勤:我并不关心政治,但在公司内部有智囊团帮我研究国策,以制定微软的战略。比如十七大报告出来之后,我们会马上把它翻译成英文,而且要把重要的观点与微软的战略关联起来。这样,我们就能清楚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
其实,我不仅给盖茨、鲍尔默讲,我给很多人讲过,最近刚刚给巴菲特讲过。我不断地给他们讲,是为了给他们洗脑,让他们在做全盘计划的时候,有来自中国的更均衡的信息。
记者:向老板“营销中国”也是一门学问。在你的创意下,微软总部现在每年都会举行“中国商务日”,你们向微软总部的同事们介绍中国市场,宣扬你们在中国做的成绩。还请中国的合作伙伴,去跟总部的同事们交流。这样向总部去营销能有什么直接效果?
张亚勤:这个活动有三个目的:一是增加透明度,让总部的同事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人才、创新、实力、业务发展的状况等,以及中国整个IT的市场现状。二是通过这个活动建立一个对话的机会,让中国的研发和业务部门都能和总部有一个开诚布公的对话机会。三是建立与合作伙伴的交流对话,让总部知道中国公司的能力。
记者:除了到总部去营销中国,总部的高管会对中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一个一个说服是很困难的。比如,你的研发集团越做越大,把哪个项目转移到中国来研发,你怎样去说服相应的负责人呢?
张亚勤:微软的一些副总裁确实并不是很理解。跟他们讲的时候,他们基本上不会考虑太长远的目标,他们很讲究实际效用,讲“value”(价值)。所以,我们就要把中国所有的资源摆出来,包括人才、市场、客户、合作伙伴、制造优势、价格等,给他们分析在美国做与在中国做有什么不同。我记得当时研发集团成立、确定研发方向的时候,我花了三天时间,给他们写价值分析。把这个价值对比给他们一看,他们就很容易被说服了。
八卦老板
记者: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张亚勤:我的外祖母。她给我的教育是求知、探索,她告诉我对人要善。
记者:最喜欢的书?
张亚勤:《黄帝内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图解版)。
记者:对你影响最深的话?
张亚勤:《孙子兵法》中的一句:“不战而屈人之兵。”还有一本英文书中的一句话:想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观点,可以增加100个IQ。
记者:你最崇拜的人?
张亚勤:邓小平、比尔·盖茨。
记者: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
张亚勤:简单,开朗,没有太多压力。
记者:你最大的缺点?
张亚勤:感情用事,有时候做决定太快。
记者:你最怕什么?
张亚勤:我恐惧开会,尤其是开长会。
记者:如何排压?
张亚勤:成功有三要素。一是IQ,二是EQ,三是阿Q。压力大的时候,换个角度,把它忘掉,发挥阿Q精神。一个东西没有说一定是好是坏,看你怎么去对待它。
张亚勤的抽象成果
IT=IQ+IP
IQ指人才,IP指创新成果。创新和人才是IT产业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IT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
“4E+P”人才论
“4E”即Energy(充沛的精力)、Enrgize(能够激励他人)、Edge(要找到自身的特点)、Execute(有执行能力),“P”即Passion(富有激情)。
三种不可用的人
Duplicity(双面人)、Negativity(负面人)、Cyni-cism(玩世不恭的人)。
当前产业和技术发展的5大趋势:
1.PC→WEB,即信息产业正在从PC时代全面走向互联网(Web)时代。
2.PC→PC+,即PC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计算的概念,而是个人通讯(communication)、个人控制(control)的中心。
3.C→C+C,即计算的架构从“端”(Client)走向了“云端”(Cloud+Client)。
4.S→S+S,即业务的模式从软件(Software)走向了“软件+服务”(S+S)。
5.1B→B+,即市场的基础从第一个10亿(1B)走向更多用户。
张亚勤简历
现任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此前,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设备部门的软件研发工作。
他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2001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张亚勤担任首任院长。
2004年,盖茨成为张亚勤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