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安全的基本特性及其应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性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结束以后,各国依据自己对国际形势演变的认识,先后提出了新的安全理论和安 全概念。比较流行的是综合安全和合作安全。前者强调安全的内容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安 全概念,通常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后者强调各国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这两种安全概念紧密联系。前者是安全的内涵,后者是实现安全的手段。然而,如何 界定非传统安全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非传统安全的概念不 断扩延,在有些情况下,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叉且界限模糊。随着地 区安全合作进程的加强,各国政府致力于以合作和外交手段解决传统安全问题。然而, 采用军事手段解决诸如恐怖主义这类非传统安全威胁也比较普遍。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区别与联系
非传统安全威胁是相对传统安全威胁而言的。非传统安全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 境领域内的安全威胁,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 环境安全、信息安全、传染疾病蔓延、跨国有组织犯罪、小武器走私、贩卖毒品、非法 移民、海盗、洗钱等。随着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严重影响 着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并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在这种背景下, 联合国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均提出了人的安全的概念。传统安全主要涉及政治和军事领域 内的安全威胁,最突出的是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范畴内的安全威胁。自从有了国家 以来,传统安全威胁就成为国家安全威胁的核心问题。由于解决传统安全威胁往往采取 军事手段,表现为军备与防务、武装冲突与战争,因此人们又把军事安全威胁称为传统 安全威胁。1943年,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了“国家安全”(National Security )的概念,美国学界把国家安全界定为有关军事力量的威胁、使用和控制。自20世纪后 期以来,人们便把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概念称为传统安全,把军事威胁称为传统安 全威胁,把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通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传统安全概念通常以主权国家 为对象,而非传统安全概念更多涉及非政府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把传统安全威胁界定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 的军事威胁,把军事以外的安全威胁称为非传统安全威胁,这种界定已经不能完全解释 当前的各种威胁以及消除这些威胁的手段。就传统安全而言,当今的世界强国和经济发 达国家,在传统安全概念之外,又提出“主权有限论”,把世界上的战略要地(战略资 源和航运通道)也看成是传统安全的范畴。例如,对跨界的有组织犯罪和海盗之类的非 传统安全威胁,往往采取军事手段加以消除,因为从事这类非法活动的组织和人员一般 拥有各种兵器,往往采取暴力手段实施犯罪或进行暴力抵抗。所以,这类集团犯罪活动 很难说成是非军事范畴的威胁。
根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恐怖主义和武器扩散归于非传统安 全的范围,国际上也普遍这样认为。“9·11”事件是恐怖主义袭击,是非军事手段, 但是袭击的目标是美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中枢,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袭击的执行者 是非政府组织,即行为本身不是国家行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手段主要是军事的,并 且把它认为庇护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作为军事打击的对象。美国除了在国外开展“先 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外,还成立了国土安全部,专门负责国土安全。武器扩散主要指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这类扩散主要是指制造这类武器的材料和技术的 转让、走私和偷窃。这里涉及政府行为和非政府行为。从事扩散的行为本身是非军事的 ,但是其后果却显然是军事威胁,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的扩散又具有传统安全的特性。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需要界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但是我们更要研究传 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叉的那些威胁。同时也要研究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 胁相互转化以及转化的条件。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要特点
根据目前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现象以及人们对这些现象的理解,非传统安全威胁有 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跨国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明显的跨国性特征。不仅是某个国家存在这种威胁,而且这种威 胁也扩展到其他国家以至全球;不仅是对某个国家构成安全威胁,而且对别国的国家安 全也不同程度地构成危害。例如,生态环境的恶化、非法移民、贩卖毒品、洗钱以及武 器走私等,其跨国性质非常明显。
非传统安全威胁行为体的非政府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一般不是来自某个主权国家,而是来自非国家行为体,如个人、组织 或集团等所为。但是,在这里也不是绝对的,前几年印度尼西亚发生的森林大火引发的 浓烟严重影响到东南亚的有关国家,这是非政府行为。而一国的工业活动而引发的温室 效应却涉及到政府的政策。这两种行为均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相对性
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恐怖主义活动一般界定为非传统 安全威胁的范畴。主要理由是,行为主体是非政府的,行为目的不是推翻政权和占领领 土,而是让社会了解他们的存在并达到震慑社会的目的。但是,所有的恐怖主义活动均 有其政治背景。许多恐怖主义组织均同分离主义活动有密切联系。例如,斯里兰卡的泰 米尔猛虎组织从事分裂活动,以建立泰米尔国为其政治纲领。我国新疆的各分离主义组 织一直从事着恐怖主义活动,以分裂祖国为其宗旨。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印巴 两国对各个组织从事的暴力活动还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非传统安全的可转化性
由非传统安全威胁转化成传统安全威胁,在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上 可能是最典型的案例。美国不仅把恐怖主义组织作为打击的对象,还把它认为的支持恐 怖主义的国家作为打击对象,美国解决恐怖主义的手段是战争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 早在“9·11”事件之前,美国就用巡航导弹袭击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训练营地 ,侵犯了阿富汗的主权。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上,也同样会出现转化的可能。 一国的核武器计划及其活动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防能力的一部分。其主要活动为获取核材 料和技术,训练核专家,以及相应的试验。这并未对别国构成直接威胁。但是,20世纪 80年代初,以色列对伊拉克的核设施采取军事打击。这种行为转变为国家的军事行为, 是传统安全威胁的行为。如果非传统安全问题矛盾激化,也有可能转化为依靠传统安全 的军事手段来解决,甚至演化为武装冲突或局部战争。这种情况在资源和水源安全领域 最有可能出现。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背景是对能源的争夺。信息安全威胁在有些情况下 就会转化为信息战,这种信息战将会成为未来传统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恐怖主义 的不断升级和扩大,威胁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反恐便会成为维护国家安全 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政府就会动用武装力量,采取军事手段向恐怖主义组织开战。例 如,上海合作组织进行的反恐联合军事演习,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动态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不断变化,其内容不断扩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信息安全 问题。黑客对互联网的攻击,已经成为对信息安全的重大威胁。随着爱滋病和“非典” 的出现和蔓延,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也提到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因此,界定非传统安全威胁时,不能把某种非传统安全威胁绝对化。如信息安全威胁 ,在通常情况下是对通讯的干扰和破坏。然而,在两国交战的情况下,对敌方军事信息 通讯的破坏,显然成为传统安全的范畴。恐怖主义本身是一个政治概念,不同的国家对 其有不同理解。美国对车臣分离主义活动给予支持,这显然是传统安全的范畴;“9·1 1”事件后,美国改称其暴力活动为恐怖主义活动,这又归属于非传统安全的范畴。事 实上,恐怖主义活动既有传统安全的性质,又有非传统安全的性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扩散同样具有两重性。印巴关于克什米尔的争端,具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性质。 能源、水源和国际航道的安全可以归于非传统安全,但是对有些国家来说却是生命源和 生命线。我们在研究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政策措施时,需要认真研究各种非传统安全 威胁的共性和特性,同时还要注意非传统安全概念本身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政策的制 定需要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应变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手段
非传统安全威胁,同传统安全威胁一样,其本质均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只是形成威 胁的性质和程度不一样,表现形式不相同。今天的世界仍然是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那 些主张“主权有限论”的国家,只是要别国放弃主权,而它们自己的主权从来不容侵犯 。对付非传统安全威胁至少应当有三个层次,即主权国家范畴内;地区(或次地区)层次 上;以及全球范围内。要善于协调国家、地区组织和国际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付非 传统安全威胁的手段不能理解为,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使用军事手段,应对非传统安全采 取非军事手段。事实上,应对和消除这两种安全威胁的政策和措施应当是综合的和多重 的,需要考虑三条原则:
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权性和自主性
国家是应对非传统安全的主体,主权国家在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拥有自主决定权。 尽管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但是应对一国内部的这种威胁应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 情,要按照本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别国善意的意见和建议需要研究 而吸纳,但是外部有损国家安全利益的压力和威胁要抵制。例如,当前有些国家为本国 的私利压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升值,这涉及到金融安全的问题。人民币是否升值是中国主 权范围内的问题,要考虑国际因素,但更要考虑国内的因素。在环境问题和打击各种犯 罪时也同样涉及这类问题。中国同有些国家可以签订引渡条约,但是同另一些国家就签 订不了,这里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主权。在中国与东盟签订的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宣 言中明确指出,双方“确认在遵守《联合国宪章》、《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体现的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它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并尊重各国的法律制度” 。
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协调性和合作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许多犯罪集团具有地区网络和国际背景。为了有效彻底 打击这类犯罪活动,必须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将威胁减少到最低限度。2002年,中国 与东盟签订的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联合宣言指出:“贩毒、偷运非法移民包括贩 卖妇女儿童、海盗、恐怖主义、武器走私、洗钱、国际经济犯罪和网络犯罪等非传统安 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际和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确定因素,对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 定构成新的挑战。”该宣言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互为近邻,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方 面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需要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了有效的合作,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包括2000 年签订的《东盟和中国禁毒行动计划》、2001年中国、老挝、缅甸和泰国四国禁毒合作 部长会议后发表的《北京宣言》,以及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双边渠道开展的各种合作。 在中国与东盟签订的南海行为宣言中,在关注处理传统安全问题的同时,也注意到在南 海进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该宣言指出,各国合作“打击跨国犯罪,包括但不限于 打击毒品走私、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以及军火走私”。中国同其他国家进行的联合军事 演习,也反映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和地区合作。例如,2003年在上海合作组织框 架内举行了反恐联合军事演习,以及中国同巴基斯坦和印度举行了海上搜救联合军事演 习。
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和多重性
非传统安全威胁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等各个方面,产生各 种各样的非传统威胁的原因是多重的。这种多重性包含了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 素。如伊朗和朝鲜的所谓核问题,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 起,使用单纯的一种手段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如毒品问题,不但要将贩卖毒品的集 团和个人绳之以法,还要教育毒品的消费者,更要摧毁毒品的生产基地。
非传统安全的载体也很复杂,它们往往不是一国的政府,而是所谓的非政府组织和个 人,也可能是政府官员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追踪分析非常困难。从某种程度上说, 非传统安全现象模糊了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全、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界限。现实也表明 ,非传统安全概念的范畴在不断发生衍变和扩延。这就要求不断跟踪研究非传统安全的 各种现象以及它们的变化和转化,特别要注意研究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结 合部,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
以合作的方式创建共同安全的国际和地区环境,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便能凸显 。社会安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国家稳定是国际与地区合作的基础,人的安全则是传统 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核心。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领域问题过程中,在国内需要在国家安全 、社会安全和人的安全方面统筹兼顾,推进各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平 等互利的地区和国际合作。
标签:信息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