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步态训练在脑瘫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出我院去年全年中接收治疗的50例脑瘫患儿,为所有患儿提供综合康复治疗,其中25例患儿再加以步态训练,列为观察组,其余25例列为对照组,训练时间共计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站立项D项评分和走跑攀登项的E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D项与E项评分分别为(75.1±18.3)分和(60.4±18.2)分,对照组分别为(50.2±12.2)分和(50.5±11.2)分,低于观察组,表明观察组患儿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步态训练是脑瘫患儿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训练效果,促进下肢功能的康复。
【关键词】步态训练;脑瘫;下肢功能;康复训练
脑瘫也是脑性瘫痪疾病,是出生时婴幼儿脑部发育受到非进行性脑损伤或是存在缺陷而引起的中枢性运动障碍症候群,不少患儿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惊厥频发等情况,对患儿下肢功能障碍进行改善成为治疗护理的重点[1]。长期临床实践中不少医疗人员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以提高患儿的下肢功能,但效果一般。以下为笔者整合的本院脑瘫患儿临床资料,现就具体的情况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患儿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患儿入院时经诊断符合《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的诊断标准[2],运动障碍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分,对应水平范围在Ⅱ级~Ⅳ级之间,排除存在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或发育畸形患儿。根据患儿是否采用步态训练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6例,年龄为2岁~5岁,平均(3.3±0.7)岁,对照组患儿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岁~6岁,平均(3.7±0.7)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主要采用本院提供的综合康复治疗,实施科学系统的康复方案,以Bobath技术为基础,配合神经促通、强制诱导运动技术强化下肢关节活动度等,主要的项目有站立、坐下、下肢重心转移练习、体位变化练习、肌力训练、身体平衡练习、身体协调练习、上下楼梯练习。每天训练次数为1次,训练时间持续40min,每周训练至少5天最多6天,持续训练三个月。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以步态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训练髋关节:取患儿仰卧位,牵拉双腿,屈曲后进行分髋和摇髋,牵拉内收肌群,降低张力,反复进行多次训练;(2)训练坐位直腿静态加压:对患儿的双下肢进行外展,角度控制为60°左右,如果是有高内收张力的患儿可加大到75°,但要避免刻意加大度数,实施痉挛肌肉的牵拉,目的在于下降肌张力;(3)训练动态重锤式髋关节:对患儿双下肢进行外展、内收、再外展的训练,多髋关节多次进行反复活动,从而锻炼髋关节的功能;(4)“骑马”训练:以木马、滚筒或木椅代替“马”,牵拉患儿痉挛的肌肉,确保肌肉张力下降和功能恢复;(5)进行爬行和爬高的训练:采用青蛙的姿势,迈开患儿双腿,尽量外翻来开展爬行或爬高的运动;(6)采用扶杠的方法让患儿侧行,加强自主性运动,降低肌张力并扩展关节的活动范围,强化下肢的分合性锻炼,矫正剪刀步态;(7)患儿卧床休息过程中可采用下肢间放置枕头的方法,让双脚的尖侧往外,让患儿保持双腿分开的姿势休息。
1.3观察指标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的站立项D项和走跑攀登项D项对患儿治疗的下肢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下肢功能情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儿的评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康复训练后,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D项评分与E项评分都比对照组患儿更高,P<0.05。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评分比较(例/分)
3.讨论
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最常用的作用就是步行和移动,而支撑步行的要素包括下肢的协调性、稳定性和步行性,这些都建立在人体具备平衡能力、迈步能力和持重能力的基础上,且需要通过人体所有的肌肉与骨骼相互协作,才能更熟练和精细地将步行的整个系列动作完成。众所周知,脑瘫疾病的患儿就会出现严重的下肢功能障碍情况,而对患儿行走训练的重要促成步骤就是步态的训练,要求患儿的机体在行走运动的过程中呈现协调稳定的姿态。由于患儿存在肌肉痉挛和肌张力增高的病理情况,常见患儿行走运动中有形态各异的姿势,因此必须及时进行纠正,才能确保患儿学会正常的行走功能。不同的患儿又有不同的行走表现,比如痉挛型的患儿因为肌张力表现异常,身体行走时有前倾或后仰的姿态,足部出现外翻或内旋情况,因此对此类患儿的康复训练过程中要重点纠正跨步、抬腿和脚步着地的动作[3]。另外,脑瘫患儿的下肢动作控制能力比正常幼儿的能力差,所以整个身体的平衡感也较差,那么步态训练就会在提高患儿平衡能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中,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训练结合步态训练的观察组患儿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治疗后,其D项评分与E项评分都比单纯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训练的对照组患儿更高,P<0.05,表明患儿的下肢功能康复情况更好,P<0.05。
综上所述,针对脑瘫下肢功能障碍的患儿采用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的步态训练,更能促进脑瘫患儿下肢功能的康复,全面提高患儿下肢功能行走运用能力,同时促进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高,成为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行普,阳伟红,王益梅.步态训练在脑瘫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康复进展,2015,29(12):158-160.
[2]李小萍.步态训练在脑瘫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00):121-122.
[3]徐晨.步态训练在脑瘫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3):94-95.
论文作者:姚义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患儿论文; 下肢论文; 步态论文; 功能论文; 脑瘫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