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普外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术后下地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异物感、阴囊血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30.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EP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腹腔内脏器偏离正常解剖位置,而经腹股沟区缺损处或薄弱处突出体表形成的疝。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且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其疗效佳、损伤小等优点成为该病临床治疗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微创医疗技术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微创医疗设备的日益完善,以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方案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路径。为对比分析TEP与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分别予以上述两种手术方案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观察及B超检查确诊。其中,男80例,女4例;年龄28~78岁,平均(53.5±7.6)岁;分型:I型54例,II型30例;类型:斜疝68例,直疝16例。随机将本组84例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型及疝类型等比较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42例患者行TEP术治疗。首先,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脚高位,于患者患侧脐旁做一长约15mm的横行切口,依次将皮肤、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出腹膜外间隙,将Trocar 及腹腔镜置入,充入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设置腹压约为10~15 cmHg。然后,依次将耻骨结节、Cooper 韧带、腹股沟韧带等结构分离并显露。再将精索内筋膜打开,找到疝囊后依据疝类型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即斜疝者,从精索上将疝囊钝性撕离;直疝者,从腹壁上将疝囊剥离;大疝囊者,将疝囊套扎横断。然后,于腹横筋膜和腹膜间应用盐水纱布分离出大小合适的间隙,置入聚丙烯布片,覆盖整个耻骨肌孔缺损范围[1]。最后,予以补片、Cooper's韧带、髂耻束、耻骨结节、腹直肌外缘等钉合,在保证补片平整后排出CO2气体,退镜。
对照组42例患者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首先,行硬膜外麻醉,于患者患侧腹股沟处做一斜行切口,长约5cm,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找到疝囊后将其游离至腹膜外脂肪处(内环口),针对小疝囊予以完全游离后还纳,大疝囊则予以横断。然后,游离腹膜前间隙,并将腹横筋膜切开,于腹横筋膜和腹膜间分离处大小合适的间隙,置入聚丙烯布片,补片缝合固定后予以皮下及皮内缝合,关闭切口[2]。
1.3观察指标
1.3.1手术治疗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同时,统计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
1.3.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检测数据标准差用()表示,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组间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治疗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术后下地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尿潴留、异物感、阴囊血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30.9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微创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已日趋成熟,逐渐取代传统开放式手术成为腹股沟疝临床治疗的一线方案。其中,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是目前为止腹腔镜疝修补术中最佳的手术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手术切口小,创伤小,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者术后的康复进程,缩短出院时间,更在于其具有其他外科手术无法比拟的优点:一是手术路径不需进入腹腔,而是于腹膜层前面创造一个间隙来开展手术操作,从而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对腹腔内环境的干扰,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二是该术式下,能够将补片置入腹壁缺损的深面,更符合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特征和受力原理,能有效减轻术后异物感;三是补片置入后能与腹壁组织进行快速粘连并融合为一体,完全覆盖缺损区,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3]。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予以观察组患者行TEP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术后下地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因此,相较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EP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TEP操作难度大,手术医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娴熟的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江雪峰.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比较[J]. 吉林医学,2014,35(23):5185.
[2]杨春,张伟,王康.腹腔镜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对比分析[J].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01):40-43.
[3]曹相敬.腹股沟疝患者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231-232.
作者简介:
出生;1964年4月,学历;大学本科,职位:目前担任普外科主任医生,职称:主任医师,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
论文作者:胡智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腹股沟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修补术论文; 手术论文; 腹膜论文; 开放式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