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教育;素质教育
引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在人们重视生活、生命及生存的前提下,带给人们一定的启发,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会更加有章可循。但关于生存、生命及生活教育我国起步较晚,没有充足的经验,并且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受到传统观念及习惯的影响,产生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在高中生物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无法有效开展生命教育,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不断思考,创新思想和教学手段,在生物教育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1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现阶段的高中教育还没有足够重视生命教育,会产生边缘化的情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命知识行为以及意识的养成不够重视,这将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以及人生规划。高中生物本身具有的生命教育知识较为丰富,这是这一学科的优势,也是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如果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安排教师开展生命教育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以及存在课本缺乏、准备教材、设计教案、实施课程有着复杂操作等困难,能够凸显出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之中,可结合生物教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命知识,提升其生命意识及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2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
2.1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高中的生物教材中存在很多生命教育素材,因此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按照学生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实际要求,有效挖掘教材之中存在的生命教育素材,并运用这些素材落实生命教育,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可将和生命相关的内容做成PPT,并有效联系相关素材。例如将生物教材中的《遗传与进化》和《细胞生命历程》内容结合进行教学,看起来这两项内容的关系较小,但从本质来看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细胞的基本发展过程为增殖、衰老和凋亡,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不断的遗传和进化,这两者在不断变化,细胞凋亡和人类衰老是相同的,属于自然规律,在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发展。在生物教材中不断挖掘生命教育素材,可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奥妙,学生会因此更加珍爱生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创设生命教育情境
学生对生命价值有深刻的意识,才会更珍爱生命,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创设生命教育问题情境,使学生思考生命。在教学《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课程时,教师可详细介绍酶的本质和在细胞中的作用,人类通过酶进行新陈代谢,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人类可以维持身体健康。在相关知识点讲解完成后,教师可创设以下生命问题情境,“在学习这一课程后,对于大自然生物而言,生物具备什么价值?”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畅所欲言,一些学生会认为生物是一个宝库,为人类提供了探索未知的素材,一些学生觉得生物菌的应用价值较高,应该深入进行研究。利用生命教育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思考,并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通过生物课程进行生命教育,只依靠教师单纯讲解学生难以体会其中存在的奥妙。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有效结合文字、声音及图片,通过生动、具体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2]。教学《植物生命繁殖过程》时,教师可制作相关视频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教师可依次进行深层的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生物知识,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哲理,并树立积极生活观,爱惜生命。
2.4开展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物实践活动具有多样性,教师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来选择。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一课程时,完成相关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活动。根据这一课程学生可调研阳光、空气、蚂蚁等,在完成调研后,学生应做出一份调研报告,绘制出生态结构示意图并进行讲解。运用这一方法学生可有效了解到动物和动物间、植物和植物间的和谐共存,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和谐存在可平衡整个生态。
结语
近些年我国比较重视生命教育,现阶段网络的发展,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冲击,特别是青少年极易产生价值观、人生观及性观念扭曲的情况,盲目追求没有实际意义的事,这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发展,也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从而社会各界较为关注生命教育。高中阶段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非常有必要,生物教师应掌握渗透生命教育方法,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命知识,提升其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威.高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379-380.
[2]范洁.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8(18):53-54.
论文作者:康淑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生命论文; 生物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这一论文; 高中生物论文; 认识到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