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旧北京的“八大吉祥”_瑞蚨祥论文

论旧北京的“八大吉祥”_瑞蚨祥论文

说说老北京的“八大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老北京论文,八大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2年11月,《立言画刊》中载有《北京的八大祥》一文,这样记述道:“山东孟家祥字号,创始于同治年间,最初只有两家,一在前门西月墙(西荷包巷)瑞林祥,一在东月墙(东荷包巷)谦祥益,营业阔大,兼营粗细洋土布匹,绸缎。此后,瑞生祥在打磨厂西口路南开业。到了清光绪初年,瑞林祥在前门大街路东,鲜鱼口南侧开办分店‘瑞林祥东记’,谦祥益在珠市口北口路西开办分店‘益和祥’,瑞生祥在前门大街路东,打磨厂南侧开办分店‘瑞增祥’”。此文没有尽点“八大祥”之名,说是这八大祥字号都是山东章邱孟家开的,但字号却和同种说法观点的另一说法不同,分别为:大栅栏的瑞蚨祥,廊房头条的谦祥益,珠宝市的益和祥,前门大街的瑞增祥和瑞林祥,打磨厂的瑞生祥,东四的东升祥,西四的丽丰祥等八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八大祥”是八家经销绸缎、布匹的商店,店名中都有个“祥”字,分别是大栅栏的瑞蚨祥绸布店、瑞蚨祥皮货店、广盛祥绸布店,廊房头条的谦祥益绸布店,珠宝市的益和祥绸布店,打磨厂的瑞生祥绸布店,前门大街的瑞增祥绸布店和瑞林祥绸布店等八家。

“八大祥”是老北京的骄傲,它不仅和北京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八大祥所形成的商业文化,所凝结的人气。

瑞蚨祥绸布店

瑞蚨祥绸布店被称为“八大祥”之首,但在“八大祥”之中却开业最晚。在大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时,北京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说是:“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登内联升,腰缠四大恒。”就是说戴帽子讲究马聚源的,穿衣服讲究穿瑞蚨祥的材料,穿靴登鞋讲究的是内联升的,腰缠东四牌楼四大恒钱庄的银票才最光彩,最体面。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山东人孟雒川在北京创办瑞蚨祥绸布店。孟雒川早年随父在济南经营大捻布(又叫寨子布,是一种农民家织的土布),后来又在济南开设了瑞蚨号布店。“瑞蚨”是何意?在古代传说中有一种虫子叫做“青蚨”,它比蝉稍大,能招来铜钱,后来人们就把青蚨当做铜钱的代名词。“瑞”乃祥瑞、吉祥之意。且“瑞蚨”为店名,既有脱俗雅意,又可预祝买卖兴隆,日进千金,招财进宝。父亲去逝后,孟雒川就把“瑞蚨号”改为“瑞蚨祥”。孟雒川精明能干,想把买卖做大,就决定到北京来。他认为北京人多,来往客商多,买卖必定好做一些,济南再好,肯定不会好过京都。通过试销,孟氏的大捻布在北京很受欢迎,很快销售一空。从此,孟氏就开始贩卖大捻布,买卖越做越好。正巧,大栅栏一家店铺亏损濒临倒闭,孟家就出大价钱把这个店铺买了过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之后,就开业了。

同行是冤家,商业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很残酷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瑞蚨祥很重视商战,很懂得经营之道。一是知己知彼,要取得胜利,就得了解同行竞争对手,了解顾客,了解同行业的情况。经常派人到各店铺以顾客的身份调查商品的质量和行情,便于自己的商品标价。凡是一般商品,瑞蚨祥的标价都略低于市价。但是紧俏商品,则适当地提高价格。二是首创“礼券”。这礼券和今天的流行的代币券、购物券一样,既方便了送礼的人,又方便了收礼的人,因此,很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三是商场如战场,寸土必争。大栅栏的繁华在当时的北京城是首屈一指的,是块寸金宝地。廊房头条的谦祥益,曾想方设法挤进大栅栏,而瑞蚨祥也就千方百计地阻止它挤进来。民国初年,谦祥益要不计代价地买一出倒店铺。瑞蚨祥通过同仁堂,抢先了一步,开了个东鸿记茶庄,硬是把对手搁在了大栅栏之外。瑞蚨祥和东邻祥义的竞争非常激烈,也非常有趣。祥义的东家是清宫的太监小德张,后台硬,实力强,从商品销售到门脸装修,二家都在攀比竞争。看谁家门前的小院大,谁家的铁门漂亮,谁家的铁罩棚升得高。现在祥义的花栅栏铁墙、铁罩棚、瑞蚨祥的铁罩棚都保存得较好,供游人观瞻,从中不难寻觅出昔日的繁华。

谦祥益与益和祥

谦祥益是山东章邱县旧军镇孟家开的,和瑞蚨祥的孟氏是不是一家不敢擅下结论,于大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在前门外东月墙开业。当时的前门东西月墙是店铺众多、行人接肩摩踵的商业街,十分繁华热闹。东月墙卖荷包的多,人称“荷包巷”,西月墙卖帽子的多,人称“帽子巷”,二街合称“东西荷包巷”。

和瑞蚨祥一样,谦祥益也是卖土布起家的。由于荷包巷的街道很窄,店房也很窄小,所以影响了买卖的扩大和发展。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前后,谦祥

益在前门外珠宝市北头路西开设分号“益和祥”。后来在民国初年,于鼓楼前后门桥北侧开办第二个分号,即“谦祥益”北号。

为了改善前门瓮城的交通堵塞问题,在当时内务总长朱启钤的主持下,于民国四年(1915年)拆除了瓮城,东西荷包巷也随之被拆除。谦祥益就迁到前门外廊房头条路北,建成了一个门前有小广场,上有高大铁罩棚,店堂宽阔,布置典雅的大店铺。此时,谦祥益和两个分号,都改营苏杭的丝绸、罗纺和南京的缎子,批零兼营。

清末民初,谦祥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大栅栏里的瑞蚨祥。由于瑞蚨祥地处繁华地段,所以生意总比谦祥益的好。可在天津,谦祥益却胜过瑞蚨祥一筹。

解放后,经过改造的谦祥益迁到分号益和祥中,合并后统称为“谦祥益”。后来,又改为“北京丝绸商店”,至今仍在为四海宾朋服务。

瑞林祥绸缎庄

瑞林祥的买卖也是山东章邱孟家开的,原先也是靠贩运土布发的家。孟氏先将棉花发给农家纺线,线纺成后又发出去织布,布织成后该浆的浆,该染的染,支付一定的加工费。清咸丰庚申年(1861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大清朝也换了同治皇帝,许多商号被联军洗劫一空,无法维持。这个孟氏就趁此机会在前门西荷包巷倒了一家铺底,开了个瑞林祥绸缎布匹货庄。由于战乱已过,社会已较安定,商业得以恢复,所以瑞林祥开业后生意就很好,很快就驰名京城。瑞林祥的生意走下坡路,以至衰败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之役”中,大栅栏一场大火,瑞林祥老店和分店“瑞林祥东记”都遭此灾,损失很大。难平后,瑞林祥经多方筹集资金,建房,办货,老店和分店相继复业。二是在民国四年(1915年),朱启钤拆除前门瓮城,瑞林祥老店随之被拆除,被迫与瑞林祥东记合并。三是汇兑受了牵连。合并后的瑞林祥,实际上分店已经不存在了。由于资金不足、商品不全,故只能维持而已,更无力与同行竞争。后来瑞林祥又曾兼营汇兑。因一笔汇兑巨额被外埠一家商号吞没,而损失惨重。为了弥补亏损,就在民国十年(1921年)左右,孟氏将瑞林祥卖给了段范五,仍用“瑞林祥”字号营业。

谦祥益绸布店北号

谦祥益北号是谦祥益总店孟家在民国初年,委托刘述斋在后门桥北侧开办的,也经营棉布、绸缎、皮货等商品。北号不仅依照总店的经营风格的要求,保证商品质量,不售假货次货,价格不二,诚实待客,而且还有自己的经营特色。一是在有些商品上标有“谦祥益北号”的字样,便于顾客识别,取得客户的信任。虽然北号从总店进货,但总店向工厂订货时就要求工厂在机头上织上北号的字样。二是顾客群较特殊,有针对性。

北号以做官僚、富家的生意为主。这些顾客登门后,先请到讲究的客厅沏茶吃烟,生意的事放在后头。看货时,让小学徒取样品请顾客挑选,这些顾客一买就是很多,而且是先记账,到年底再结算。这样的买卖,没有雄厚的资本,没有齐全的货色,是做不了的。谦祥益北号的常客有大清朝的遗老遗少,有段祺瑞、吴佩孚、徐世昌等军阀头子。

最重要的一点,谦祥益北号也十分尊重劳苦大众,并没有把眼光盯在有钱有势的人身上。一般市民和乡村百姓进店,他们也热情接待,伙计小学徒都是笑脸相迎,请坐看商品,买与不买一个样,买多买少一个样,都送到店门口,并说“您再来照顾”。谦祥益北号卖给一般百姓的货物,也都是用上好的棉纱,定织定染,这种布缩水小,也不褪色,而且顾客买10尺还要外送1尺,叫做“老尺加1”。当时流行两种尺子,新尺小,老尺大,北号用老尺来量布匹。这样,北号就获得很好的口碑,市井百姓都说它的货好,还便宜,另外还买10送1,这就等于北号做了廉价的广告宣传。因此,谦祥益北号在北城一带可谓妇孺皆知,生意红火得很。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谦祥益北号的品牌意识较强,价格策略掌握得好,市场定位很准,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七七事变”,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谦祥益北号开始举步维艰,赊出去的账,可以收回的只有十分之一,不赊,生意反倒好一点。日寇无条件投降,接下来是国民党的反动腐败统治。三年内战爆发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谦祥益北号无法支撑,只好停业关了张。

另外,打磨厂的瑞生祥和前门的瑞增祥,早在民国二十一、二年之时就先后停业关张了,益和祥的经营情况也无法探究,无从下手。所以,无法将“八大祥”的全貌托诸读者,只能深感遗憾而已。

“八大祥”的创业者,可以说是“外来人员经商”的典范,靠着他们的勤勉和精明,凭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商业信誉,依赖取之社会、回报社会、兼善天下的社会责任和生财之道,在天子脚下扎了根。如果不是战乱和社会变易,八大祥的今天,谁敢揣测?

标签:;  ;  ;  

论旧北京的“八大吉祥”_瑞蚨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