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婷文 四川省西充中学 637200
摘 要:中学语文教学重视国学经典的教学对于复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让中学生从世界观开蒙阶段就注重对其内在品质和修养的培养,树立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终身发展大有裨益。语文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传承国学文化无可比拟的优势。
关键词:高中语文 国学教育 教学措施
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养育了一批又一批伟大的华夏人民,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和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性格。在高中阶段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古典民族文化底蕴,提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哲学。另外,高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学校不可能开设专门的国学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只能通过语文课堂来向学生传递国学精神。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国学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首先,中学语文教学的进度安排决定了能够留给国学教育的空间很少。其次,中学语文教师队伍中能够对国学经典娴熟的教师不多,对于国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也相对不足,国学教育只是简单地围绕着“背诵——大意——默写”的程序来,对于其中人文精神的领悟则有所欠缺。最后,中学语文教学缺乏国学教育的动力,很多教师仅仅满足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很少扩展书本外的内容。在他们心中,学习成绩才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志,至于学生的国学修养甚至上升到对于学生整体人格塑造的高度时,有很多教师采取的是置身事外的态度。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1.对于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性。当今教育,往往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思想道德的教育,“高才低德”的学生占据着一定的比例。而国学教育对于引导人修身养性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优雅的情怀和正确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民族生存的需要。当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渐被遗忘,国学水平很低。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的精神生活的痕迹珍藏在民族的语言当中,成为传给下一代的遗产。语言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的联系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整体,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语言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存在了。在外国文化逐渐侵蚀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国学教育。
3.民族昌盛的需要。一个民族的延续和昌盛是由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和昌盛决定的,国学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国学的精神,自觉地将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转化为自身底蕴。在国学的学习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升华,这种健全的人格会大幅度提高人文素养。这样就会提高人们的道德底线,就会对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和各种规章制度的遵守变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措施
1.利用现代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学生对于国学是“望而生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章生涩隐晦,不像白话文理解起来那么容易,越害怕就越远离。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国学造诣的提高,甚至对中学语文学习本身都是有害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情绪,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观看电影《赵氏孤儿》的片段,了解古代的忠臣良将牺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贵品质,再让学生学习《史记》的其他片段,在学生们心中已经播下了敬佩的种子。
2.鼓励学生日日诵读国学经典。语文教师可以每天抽出时间要求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例如《弟子规》、《全唐诗》、《三字经》等,让学生浸润在国学经典中,持之以恒地与经典接触。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也可以每天让不同的学生上台领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另外可以以班级的形式建立国学图书角,让学生之间交换阅读;也可以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集体阅读,让学生依照国学经典中提倡的人格修养和行为习惯对照自身,“三省吾身”,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修养。
3.有效连接国学与书本。虽然目前中学语文中关于国学的内容偏少,但是教师可以利用课外连接的方式补充国学内容,在与课本知识有效衔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国学修养。例如在学习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时,可以要求学生同时阅读孟子其他的经典名篇,教师对孟子的思想进行一个系统的概述,让学生对于孟子的德行和思想有基本的认识,提高他们在课后阅读孟子其他文章的兴趣。在学习古诗时,教师也不要局限于课本选择的内容,适当加入该作者其他的名篇或者同类型的名篇,让学生对照学习。例如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可以介绍李商隐在情诗方面的造诣及其与同期诗人作品的比较。总之,语文教学绝不能是孤立的教学,也不应该是生硬的背诵的教学。
总之,经典永远不会过时,且在岁月的磨砺中会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并且指引我们人生的正确方向。中学语文要将原本“灌输课本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思维转变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复兴国学经典”,需要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付出努力。中学国学教学要走出“灰色空间”,重新焕发出激情与活力,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参考文献
[1]周杨林 论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精神的承传[J].湖南师范大学,2010,(03)。
[2]周敏华 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江西师范大学,2011,(08)。
论文作者:严婷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8
标签:国学论文; 学生论文; 孟子论文; 经典论文; 民族论文; 教师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8月总第2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