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 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住宅属于现代人生活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时代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人居生存环境的要求逐渐提升,景观设计作为人居环境中的重要因素,是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必备条件。在现代景观设计背景下,拥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以及人文风情成为越来越多设计人员的追求,新中式风格也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新中式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中式;元素;景观设计;应用
1“新中式”景观的概述
1.1概念
“新中式”景观产生于21世纪初期。它是在中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融合时代感元素,以满足现代人回归传统的愿望和精神层面需求的一种新型景观模式。该景观模式并不是照搬过去的传统理念。所谓“新”是指除去旧积习中的繁复,融入了现代的设计手法,例如,新材料、新工艺等。“中”则是运用传统符号机制,传达出独有的东方神韵。
1.2“新中式”景观发展的契机
“新中式”景观的发展有其必然性。首先,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已基本实现了对于物质的需求,进而会追寻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新中式”景观的出现,延续了文化的血脉,是人们渴望传统文化回归所作出的设计反应。其次,全球一体化加速了各国文化对于传统的冲击力度,使得民族地域文化逐渐缺失特色,最终导致文脉断裂。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逐渐唤醒了大众保护传统文明的意识,开始产生了对于本土景观的向往。再者,城市的发展与膨胀,大批突兀的园林景观与城市面貌不相协调。人们对于这样的园林充满了陌生感,他们迫切寻求一个心灵归属的场所,“新中式”景观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
2新中式景观设计特点
2.1中国传统符号和景观相结合
我国传统符号属于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物,类似于四大神兽、象形文字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元素。在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重视风水学说、遵循山水之道、推崇天人合一。但和过去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手法比起来,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做出了进一步的简化,不再像过去那样山石重叠、庭院理水,而是选择以流水景观或者水岸的方式来代替。牡丹属于国花,它必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物品,另外窗花也蕴含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在奥运村的景观设计中我们能够找出它们的影子,奥运村中四个不同的区域,设计师分别在坐凳、草坪灯以及屏风等装饰中融入窗花图案,让我国传统符号和住宅景观充分地结合起来。
2.2植物空间的层次性
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来说,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和古典园林设计的最大差异是,不再像古典园林设计那样繁复,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表现出更加简洁化的特征,植物层次类型相对较少,基本上选择经过修剪的植物与自然植物进行搭配。选择自然型植物景观予以搭配属于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一大特色,通常来说主色调偏绿色,利用较为简洁的植物搭配,把我国古典园林文化艺术气息和现代设计元素完美融合起来,让住宅景观不但能够凸显出文化内涵,同时也彰显出时代特征。
2.3造园手法多变
新中式景观设计过程中,借助于对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从各个角度来创设景观空间,灵活地应用各种造园手法。比如说增加景窗、依靠植物实现空间的连接、创建长廊来实现空间分割、设计门洞延伸空间等,从而更好地突破空间的束缚,有效地增强住宅区景观的层次感。例如说某小区的大门设计选择障景法,把景色放置于青铜、玉、漆文化之后,创设出了类似于欲扬先抑的效果;而西安的曲江华府在设计过程中选择了借景的方式,利用一条廊架创设出了赏景透视线,让住宅区内的人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还可以把远处的现代城市风景放到视野中,延伸了景物的广度与深度。
3“新中式”景观的场地分析和空间布局
3.1“新中式”景观的场地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十分注重园址的选择。主要方面有:关注地形是否可以被适当改造;水系的存在是否利于生产生活,能否结合其它元素,例如,架设亭、廊等,营造别样景观等。“新中式”景观的场地分析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的传统思想。但区别于过去的方法是:首先,对选址作出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的勘测,加上现代新型分析工具,例如,卫星图纸等,使得设计在得到精准数据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其次,结合场地外其它要素,包括自然景观、灯光等,都运用到场地内部景观中,创造出别致的景观效果。“新中式”景观的设计在经过场地分析,应当把握以下3大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设计应对乡风民俗进行系统分析后纳入自然环境中,达到功能与景观的统一,提炼出具有地域性的景观。
3.2“新中式”景观的空间布局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讲究空间与空间、空间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游览者在观赏空间过程中,体验的是一系列视觉意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景观的空间布局,实则是对各个空间形态进行细致地编排。“新中式”景观空间布局与传统造园手法一样,力求达到“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等体验效果。合理的空间布局手法运用到现代空间设计中,是“新中式”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分为3种方式:
3.2.1线型空间
串联了各个空间,形成有组织的空间序列。景观空间以“叙事性”的方式,开始———高潮———尾声,使游览者的心情随着空间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引导性的空间方式在景观设计中最为常见。
4“新中式”景观的设计手法
4.1传统元素的应用
4.1.1符号提取
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长河中经过积淀,逐渐形成了承载中华文化的传统符号。例如,传统纹样、图腾纹饰、宗教符号等。这些传统图形都蕴含着各自的寓意。中国的书画、漆器、剪纸、脸谱、彩陶……浓重的历史底蕴,是“新中式”景观符号提取的最佳来源。现代景观设计大致用到的符号有:中国传统吉祥物,例如,龙、凤等;文字,例如,象形文与甲骨文;五行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图案,例如,生肖、祥云还有宝相植物包括荷花、“岁寒三友”等。这些传统符号体现着我们的传统精神,蕴含了古人哲学观与审美意识。
4.1.2色彩搭配
人们在观察景观元素中最能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文化特性。不同的色彩,可以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新中式”景观色彩搭配中保留了“国色”,例如,中国红、长城灰等作为主色调,营造出安和的景观氛围,引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共鸣。中国红一般用在大门、景观亭以及廊架处较多,可以体现高贵的感觉,营造喜庆的氛围。长城灰多用于铺装、贴面或者景观小品上,让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宁静与典雅。玉脂白主要用在景墙饰面及雕塑上,营造了纯洁、清静的氛围。另外,“新中式”景观在传统用色上,加入现代设计风格,融入了黑色和木原色。黑色的视觉感受是沉稳、内敛,多用于处理铺装的点缀、小品等。木原色是最能体现材料的本质,常与灰白色搭配用于铺装、构架等,沿袭了传统园林自然的理念。
4.1.3植物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空间层次丰富。而“新中式”景观的植物搭配则趋于简洁化,一般营造2~3个空间层次。另外,各地区因气候、地形差异,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采用本土植物丰富景观效果的优势是:利于植物的长势及养护成本的减少。植物选择趋于本土化,最重要的是突显出了该地域的特色。不同的植物有着其独有的寓意。设计师通过植物的表现,传达出许多积极意义。松柏的苍劲耐寒,象征着坚贞不渝;桂花的芳香高贵,象征胜利夺魁;梅兰竹菊的清雅淡泊为世人钟爱,因此,被人们称为“四君子”。在西安的紫郡长安,设计师就是采用“四君子”加上莲花形成组团,使得院落充满自然气息。
4.2构景手法的体现
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营造出了意蕴深长的景观。现代景观继承了古代构景手法理念,借助场地周围风景,丰富空间景观设计。主要手法有:
4.2.1借景
就是借助视角所能看到的事物,把它纳入景观中,能为一道风景。借助的景物有很多,山景、水景甚至声景。借景能够丰富空间景观,扩大人们的视野,使有限的空间与空间之外无限的事情协调统一。
4.2.2障景
顾名思义就是阻挡了最初所要欣赏的景观。障景本身就是一种美感的体现,当绕过障景再观赏下一个景观时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4.2.3框景
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有选择的提取几处空间美景,更能显示其珍贵之处。这种利用门框、窗框等,来观赏前方景观的手法来源于古代的绘画,能够让现代人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古画意境。
4.2.4漏景
与框景有着相似之处,即利用窗、洞等,引发游览者兴趣。漏景的朦胧美是它最大特点,一般漏窗、门洞、格栅等都是制造漏景的材料。还有其它构景手法,例如,隔景、影景等都是丰富空间景观的成景手法。这些构景表现,充实了景观内容,协调了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设计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说已经非常重要,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不但很好地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充分地考虑到了现代人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这也给国内建筑空间景观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未来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要积极地总结相关经验,科学地继承与发扬传统建筑设计文化,同时积极借鉴西方设计理念,从而让住宅区景观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健颖,于贞,朱秀丽.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8):75.
[2]肖俊琪,廖紫惠.基于符号学的新中式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9):68.
[3]李若愚.新中式居住区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6,(09):69.
[4]杨雪莹.浅析“新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手法探究[J].城市地理,2016,(14):270.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景观论文; 空间论文; 景观设计论文; 手法论文; 植物论文; 传统论文; 元素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