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 刘天勇
【摘要】:生物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要手段,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又是生物教学发展的需要。正确选择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已成为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多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为师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生物世界,增强了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备受广大同行的欢迎。笔者对所任教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喜欢内容充实、外观漂亮、兼顾图片、文字甚至有视频的多媒体课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麽,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形、光、声和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如讲“DNA结构和复制”一节,首先让同学们看一段课外阅读,思考什么是遗传物质,DNA如何能控制性状的遗传,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DNA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然后用多媒体展现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及代表各种化学分子的图形……在复制过程中,首先出现一个旋转的DNA空间结构,有一个动态的自动解旋、碱基的配对和形成两条DNA分子的过程,这是在其他教学手段中所不能比拟的。如碱基配对不符,会发出“嘟嘟”的响声。这就对学生出现了声刺激,如果对了会发出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记忆深刻,课后练习时正确率达到90%。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吸收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将某些复杂的问题、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及微观事物通过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放大或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有效吸收。生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在音乐的带领下,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身临其境,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被唤醒,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意义的建构,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多媒体教学增加了信息量,扩展了学生的知识
当教师的都总想让自己的学生多学点、学好点、记牢点,学得轻松、扎实,能应用自如。利用电教手段教学,具有形式新颖、手段多、范围广、密度大、花费时间少,还能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等特点。每讲完一章教师都要编写印制同步练习、单元测试,还要进行知识点归纳,找规律、理关系,形成知识网络等一整套繁琐的程序,即浪费时间,加重师生负担,又要花费大量资金。如果运用多媒体电手段把各章节相关详尽的知识点绘制成综合图形、表格等形式,再制成幻灯片展现在学生眼前,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复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过程的联系和区别教学内容时,把他们的概念、关系,结合生物形象,剪辑成录像进行播放。从横向和纵向比较,再穿插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和典型性的复习题,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使学生通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把获得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与原有的感性认识互相沟通,把所得的信息及时反馈。强化理解,拓宽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的劲头足,积极性高,识记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四、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高中生物学知识中有些实验现象、实验过程过于抽象,难以被学生所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有的实验因人为的处理,实验对象失活,无法真实再现其动态变化过程,致使学生不能体验和领悟生物的真实情况,造成思维上的障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动态模拟生物真实情景,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化静态为动态,化微观为宏观,这样展示生物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既清晰又形象,使学生体验到实验中无法观察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由于解离,洋葱根尖细胞失去活性,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停留在某个时期的细胞,是一个静态的细胞。这样学生可能会形成一个错误观点,认为有丝分裂就是这些不同时期细胞组成的,没有意识到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且不能较好掌握染色体行为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化。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一个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种结构的变化来演示,如染色体的变化,从细丝状即染色质(间期)、缩短变粗,散乱分布(前期)、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期)、变细变长即为染色质(末期)。同样,核膜、核仁、纺锤体等变化也可运用动画演示出来。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正确的生物现象,使之对实验的过程理解更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总之,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论文作者:刘天勇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生物论文; 过程论文; 知识论文; 细胞论文; 多媒体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