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_游心怡

高校“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_游心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管理模式逐渐由传统“管理”模式向“服务”理念转型,学生工作中愈发突出“学生主体性”,“以生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热点方向。本文立足“服务”为核心,结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构建“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学生管理;学生主体性;管理-服务

1.“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理论

单纯的管理模式对大学“自由学术”氛围而言过于严厉,因此在管理的基础上融入“服务”理念,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体现出尊重学生、服务学生、研究学生、发展学生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渗透性、选择性、多样化、专业化、系统化和便捷化。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服务”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体现了以下理念:一是科学发展观指导,突出稳定和发展,二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功能相结合,四是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研究一体化。

2.高校“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构建

(1)“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主体界定

“管理-服务”学生工作模式相比于传统管理模式,其在工作主体层面发生变动,“管理-服务”模式要求全校师生员工都是实施的主体,共同构建“管理-服务”模式。

首先,高校新政管理人员为高校中与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等有关学术活动提供服务,给学生工作人员提供支持与指导,充当直接或间接的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的角色。

其次,高校任课教师从学生工作层面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包括了解学生学情,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与生活,解答学生在课业上的疑问,指导学生参与各项科技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

再次,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需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和生活工作,强化班级建设与管理,创造性的开展学生服务工作,贴近学生生活,把握大学生思想动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落实好学生各项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最后,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管理-服务”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学生自身应积极开展自我管理,积极适应学校“管理-服务”型工作模式,摆脱依赖,树立良好的生活意识,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2)“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内容完善

从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现状来看,“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内容供应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教育内容、模式、载体、方法与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含“三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品德教育,教育模式则应以学生需求为本,倡导“分年级、分类型、分层面、分时点”的立体式教育模式。教育载体为课堂教学与各种实践活动,教育方法与手段倡导全员参与法、活动体验法、谈心交流法、网络辐射法、自我教育法等。

二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包括但从新生入学的迎新、学籍管理,一直到学生毕业及毕业后的事务,以及党团、社团与后勤管理等,涉及学生入校到离校的整个过程的生活、学习与成长管理。

三是高校学生日常服务工作,包括学习服务、生活服务、成长咨询与心理辅导、助学服务、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服务、就业服务与指导、权益服务、素质拓展服务等。基于“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专业化与专门化的辅导中心、网络与电话服务、学生工作的网络服务平台、学生组织的学生自我服务平台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校“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实现对策建议

(1)领导机制

一方面,从高校层面要明确“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的领导责任,支持校长独立负责的履行职责,支持行政、群团组织开展学生工作。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校、院(系)量级“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领导机制,学校与学院党政一把手分别为第一负责人,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另一方面,构建适合“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的组织机构,从学校层面,构建由“咨询建议层、决策层、计划于审议及评估层、执行层”组成的“四级”管理组织,形成“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从学院层面,要贯彻落实学生的“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要求,形成以院系党政负责人领导、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为主要核心力量、全院系教职工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

(2)运行机制

在“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下,高校层面应将学生工作重心下移,权力下放,以院系为单位形成相对独立的实体,开展多层次的学生服务工作。在院系学生工作中,职能部门与服务中心分工负责,实现两级学生工作运行机制。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方面,构建“收集-综合-下发-反馈-部署-实施-总结”相互循环步骤的运行机制,具体实施阶段实行“层级式”管理,包括职能部门和服务中心、思想政治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等层级,各司其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其次,“管理-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构建两层面的运行机制,一是学校层面,校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以及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管理、考核与评价;党委组织部开展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指导工作,负责规章制度建设,以及专兼职学生党务工作的培训、考核与评优。二是学院层面,学生工作办公室在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与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计划于落实、做好辅导员和团员干部的日常管理与基础培训工作、学生工作例会及问题矛盾的解决、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总结和宣传。院系学生会开展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组织学生干部管理、选拔与培训,做好学生信息收集工作。

最后,高校学生服务工作的运行机制,强化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职能,开展日常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制定学生服务项目、制度和程序。完善大学生成长发展中心、学习辅助中心、学术与科研指导中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发展咨询与教育中心、助学服务中心、学生校园活动指导中心、学生法律援助服务中心、学生健康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学生服务内容,并明确各自职责与权利,使各部门能够顺畅开展学生服务工作。

(3)保障与控制机制

在“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理念的指引下,高校应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包括制度保障、队伍保障,物质保障、环境保障等,完善保障“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专(兼)职队伍,并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要求精心组织选聘,严格准入条件,建立多元化培训机制,统筹规划,合理流动,保障学生工作队伍的动态平稳。为确保“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顺利开展,在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开发校友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积极争取社会专业人士的支持。

为确保“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顺利实施,避免工作中出现偏差,需要建立健全控制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和监督机制,包括招生、就业工作的监督与预警,学生工作系统的内部监督,对学生工作队伍的监督,以及校园活动监督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监督等。建立高校学生工作的评估机制、反馈机制、激励机制,确保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郭欣.高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科学.2018.6

[2]谢丹.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事务管理对策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3]刘勇.服务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及实现途径[J].天府新论.2009.1

[4]谭亚男.论高校服务型学生管理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3

[5]孟祥林.四位一体TSEL模式: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型管理对策体系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6]佘威智,秦世伟.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高校学生管理[J].教育界.2013.11

论文作者:游心怡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高校“管理-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_游心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