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与家庭环境教育_环境教育论文

家庭生活与家庭环境教育_环境教育论文

家庭生活与家庭环境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生活论文,环境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着希望,也面临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强化对孩子的家庭环境教育,其重要性显然毋庸置疑。如何让孩子始终生活在绿色的家庭环境中,如何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坚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何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如何精心培育孩子的环保精神,父母们的确应该深思并且行动了。

一、要重视家庭环境教育

1.什么是家庭环境教育?

家庭环境教育一般是指父母从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出发,以思想教育、语言行为、家庭布置等手段,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环境意识、环保习惯和精神,并形成科学合理的家庭绿色环境的教育活动。环境教育可分为三个层面,即学校环境教育、家庭环境教育和社会环境教育,其中,家庭环境教育因它更能契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更具有系统性、灵活性和持久性,而显得更为重要,不可替代。毫无疑问,它对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益处将是多方面的。

一位国家元首曾这样说过:“当前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除核战争以外的最大危险。”的确,全球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已成为人类辉煌的发展史中遇到的最为严峻深重的课题之一,土地沙化、森林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垃圾成灾、城市大气污染……种种恶果,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给生存环境留下的累累债务,偿还它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我国是个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每天有5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沙漠蚕食、森林覆盖率处于全世界第120位、600座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缺水、2/3的城市陷入垃圾重围、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加大冶理环境的力度已经刻不容缓,而加强对孩子们的环境教育,关系着最终解决环境问题的成败,意味着未来绿色的希望!

2.环境教育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

家庭生活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几乎从起床开始,洗漱、穿衣、饮食、出行、读书、工作以及休憩、旅游、玩耍甚至家居装潢、购买物品、用电、用水、用火……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无一不与环保发生关系。重视环保,你就能清洁环境、增添绿色;反之,你就会制造垃圾、加重污染、害人害己。

在相当一部分家庭中,由于片面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其他领域的教育引导,孩子的思想意识、知识结构、行为习惯等综合素质常常有欠缺。父母对孩子疏于环境教育只是其中的一方罢了。

事实上,强化环境教育非但不会妨碍孩子们的学习,反而能够增加孩子们接触和保护大自然的机会,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灵感,开发他们的思维空间,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例如,一名热心投入环保活动的邻居男孩,由于引发了对环保工具、环保手段的探索热情,不但自己动手制作了若干相关器具,而且对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学习更加主动自觉,成绩名列全班前茅;环境问题也成为孩子们的作文题材,对环境的观察、思考和记叙,大大锻炼了他们的分析表达能力;有的还因从小培养了这方面的兴趣,后来成为环保或其他科技领域的专门人才。更关键的是,关注社会、崇尚自然、勇于探索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些素质和精神的树立,绝不是“死读书”、“光啃教科书”可以做到的。试问,我们究竟是要培养一个性情冷漠、不爱惜环境的孩子,还是需要一名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未来人才?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二、怎样进行家庭环境教育

1.以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环境忧患感。

每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是天生的环保主义者,他们需要家庭的熏陶,需要父母的引导。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环境忧患感显得极为关键。空洞的说教、干巴巴的道理并不能起作用。形象的描绘、具体的实例、亲身的体验效果会好一些。一名父亲精心制作了一册报刊剪贴本,搜集了有关因人类过度开发与消耗自然资源、大量排放污染物、滥施农药化肥之后造成严重恶果的文字报道和表格图片,交给正读初二的儿子。孩子只读了一篇,即被深深吸引。读完之后,油然而生的忧患感使孩子久久不能平静。他写下了《鸟儿的哀求》、《不能再乱丢废电池了》、《即将断流的母亲河》等数篇作文,画了不少以环保为题材的漫画,张贴在学校的墙报上,这些文章和漫画又吸引了不少同学,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让孩子获得一次亲身体验往往更见成效。另一位父亲为培养女儿的环保意识,干脆带着她去了一趟垃圾处理场。亲眼目睹一辆接一辆的卡车满载各种垃圾往垃圾场内运送,孩子惊呆了、沉思了,并由衷地说:“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整个世界将会变成一个大垃圾场。”从此,她开始关注减少生活垃圾、废品回收、废物利用等工作,家里购买物品留下了包装袋,她尽量利用起来包书;对只能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她提醒父母尽量不用;熟悉了“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机垃圾和有害物质应当分开处理”的方法后,还教给母亲,让母亲掌握,催着母亲这样做。

培养孩子的环境忧患感,还可以结合他们的作文训练、数学作业、物理化学实验同步进行。一名担任中学教师的父亲为了能让孩子明白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特地为孩子做了一项小白鼠实验:在两只小白鼠体内分别注射了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烟焦油(从香烟中提取),结果,注射了烟焦油的小白鼠在20秒钟后痛苦地死去,注射了蒸馏水的小白鼠却一直活蹦乱跳。这名曾经偷偷吸过几支烟的初中男生恍然大悟:原来洁净的空气对人体如此重要!这位父亲还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让孩子利用周末四处走访,统计本城市区还有多少个正在冒烟的烟囱,冒的是黑烟、黄烟还是白烟,有没有气味,有没有粉尘,烟囱的周围有没有居民区……孩子认真地做了,写下了一篇篇饱浸忧患的环境观察日记和调查报告。

2.以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环保忧患感,使孩子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显得极为重要。有一位五年级的女生在周记中写道:母亲是个很爱清洁的人,家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她扔了一块小纸片即遭母亲呵斥。但母亲有一个习惯,总把家里的垃圾往楼下扔,把脏水往楼下泼。有一次母亲往楼下扔了一只空酒瓶,还差点打破了一个行人的脑袋。这名女生说,因为觉得往楼下扔垃圾“很痛快”,她也曾心安理得地把废铅笔头、废纸团、空墨水瓶乱扔一气,因为母亲说过,家里干净就行了,别人有多脏没法儿管。

错误的举止会带坏孩子,妨碍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正确及时的言传身教则会纠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性。一名供职于政府机关的父亲告诉笔者,他10岁的儿子以前一直把废电池往家里的生活垃圾桶一扔了事,几次向他提出,都不见改正。那天,恰巧他带儿子在公园游玩,更换了照相机里的电池后,儿子拿过废电池,又想把它扔进普通的垃圾桶,被他及时阻止。游玩结束后,他领着儿子,一路寻找着废电池专用回收箱,并适时予以教育。看到父亲如此认真,儿子被感染了,帮着父亲一起寻找,最后在闹市区里找到了这类专用回收箱。儿子会心地笑了。从此,儿子再也不乱扔废电池了,还成了热心的环保义务宣传员。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孩子的环保意识一旦得到了强化,往往会比大人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种种环保行动之中。作为父母,绝对不应妨碍他们的行动、打消他们的热情。有一次,一名参加过几次环保行动的12岁男生,参加了在风景区的溪沟边捡拾垃圾的环保行动。忙乎了一整天,那条被不文明的游客弄脏的美丽溪沟恢复了本来面目,但自己浑身上下都是泥巴,裤子还被树枝划破了。回到家里,母亲不但没有表扬他,还不愿听他的解释,只朝他劈头盖脸地一顿痛骂。从那以后,他在家里不敢再提参加环保行动这类事情,即使去了,也不得不瞒着母亲。

孩子参与环保行动,这是一项极为有益的社会活动,即便占用了时间,弄脏了衣服,父母也不应该随意责备,至多只能嘱咐孩子多加小心,注意安全。而在家里,只要是孩子能参加的环保行动,都应该允诺并鼓励他去参加,因为这是家庭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位始终关心环境问题的父亲,交给正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的任务是:铅笔、橡皮、练习本等文具,要用自己搜集废品的所得来购买。这样一来,儿子不得不投入了既富挑战又饶有兴趣的环保行动之中。他不再轻易地扔掉易拉罐、饮料瓶、牙膏管,即使外出玩耍,5分钱一只的可乐瓶也非得拿回来不可。每逢双休日,他还约个同学,一起上公园捡拾有回收价值的东西。这样坚持下来,他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并利用这笔环保行动收入,除买文具之外,还买了不少课外书籍呢!当然,更大的收获是他投身于环保行动的热情愈发高涨了。

三、家庭环境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请孩子参与绿色家庭教育计划的制定

家庭环境教育并不是盲目无序、随心所欲进行的,它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完善的计划,如定出孩子各个年龄段、各个时间段的教育重点等。这个计划必须结合每个家庭的特点,体现出孩子的个性,同时,它还应该是具体的、实用的、可行的。例如春天全家人一起参加植树、在吃穿往行方面可以做到哪几项节能、家庭旅游如何避免污染环境、怎样可以做到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的重点是孩子,因此,这份计划应该请孩子一同参与,耐心听取他的意见,肯定他的创意,并调整到能使他响应和接受的程度。请孩子参与制定绿色家庭教育计划,这也是强化他的环境意识的一项有效举措。

2.以开放的姿态和方法,实施家庭环境教育计划。

孩子是认真的。计划一经制定,父母可能因为忙碌,也可能因为某种情状下的忽视,在实施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疏忽和敷衍,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给予督促和提醒了。父母要支持乃至听从孩子的督促,并让他由主动的督促转为带头实施计划。父母有目的地强化了家庭环境教育,孩子监督着教育计划的实施,这样便达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家庭环境教育的良好气氛。督促变为自觉,忧患感化为实际行动,计划成为现实,家庭环境教育的成效日渐显现出来了。

父母应该在家庭生活中的每个方面、每个细节上重视环境问题,并体现环境教育,让孩子在绿色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首先,家庭室内装潢、布局应该是绿色的、健康的,不使用有害的装饰材料、不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清洁剂,以避免家庭的室内污染;其次,在生活方式上要符合环保要求,比如,能不用洗衣粉等化学剂就坚决不用;提倡一水多用,洗过衣服的水用来拖地板,拖完地板再来冲厕所;再次,要告诉孩子学会节约,懂得“节约不仅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环保时尚”的道理;还有,家里的音响、电视机的声音尽量调轻些、柔和些,以免产生噪音污染、吵闹他人……种种细致入微、遍及每个家庭生活细节的环保行动,正是开放式环境教育的主要特征和途径。

以开放的姿态和方法,实施家庭环境教育计划,必须牢牢把握住“环保精神的培育”这一关键。不然,即使养成了一些较为良好的习惯,懂得了加强环保的道理,但由于没有培育起应有的环保精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孩子遇到具体考验时,习惯的保持往往会是短暂的。家庭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任务是,以孩子作为环境教育的主体,启发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思索,转变他们的环保态度,提升他们的环保理念,让环保责任感深入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的个人修养和精神。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成为永远的绿色卫士。

标签:;  ;  ;  ;  

家庭生活与家庭环境教育_环境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