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塞车的国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加坡是个面积只有626.4平方公里的岛国,人口却有300万。经济的繁荣使城市车辆密度居世界之首——平均每公里的公路有81辆汽车。相比之下,日本为43辆,美国为27辆。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却很少发生塞车现象。人们所见到的是,车辆稠密,车行有序,道路通畅,马路上见不到塞车现象,亦未发现有尾喷黑烟的残车。难怪当地的导游小姐自豪地向游客宣称:“新加坡是亚洲唯一没有塞车的国家。”
严格车管制度,限制车数增长
新加坡井然有秩的交通,当然应归于卓有成效的城市规划、精心安排的分流设施、合理的车流调度管理、车辆数量增长的有力控制、驾驶员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公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为了保持良好的交通秩序,减少汽车污染,新加坡一方面鼓励居民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另一方面执行严格的车辆管理制度,控制车辆数量的增长。如果离开了政府对轿车人口的有效控制,新加坡的交通状况绝不会是现在的这个模样。
对于新加坡来说,减少道路交通压力,关键的问题在于使轿车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公路网的增长速度。为了把轿车人口的增长控制在2 %至3%之间,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严厉的法令, 使得一部分人买不起轿车。法令规定,首次购买轿车者,均须对所购的轿车缴纳45%的进口关税。接着,轿车的主人必须交付600美元的一次性登记费。此外, 还必须交付相当于轿车市场价格150%的附加费。 在这一严厉的措施仍然不能有效控制轿车人口增长速度时,新加坡政府于1990年颁布了更加严厉的措施,规定轿车购买者在买车前必须拥有资格证。这种资格证数量有限,由专门机构拍卖,价格每月都有差别,视竞买者多少上下浮动。付费至此并没有结束。由于政府的目标是既要减少交通拥挤,又要减少车辆排气对环境的污染。为此,政府还作出规定,自1992年7月起, 所有销售的新车必须配有催化转换装置,这样一来,购车者又需开支1200美元。接下来,轿车的主人还须按年度缴纳养路费。要购买“的士”车,同样要公平抽签,只有少数中标者可获购车权利。还规定每辆车只能使用10年,“的士”限用7年,届时要更换新车, 换新车又得再过抽签关。
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新加坡良好的城市交通网络应归功于城市重建局。该局的任务是将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网络与土地利用密切结合起来,采取各种措施,从而大大地改善交通。
城市重建局全面规划道路建设。 早在展示未来土地利用远景的“1991年设想规划”中,就已描绘出未来10年中高速公路和半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以适应到2015年人口增到400万时的需要。这样, 当某一地区进行开发时,对于哪些道路要进行改造就可做到心中有数。如新加坡有两条交通要道,目前每小时行车4500辆,10年后将改造为半高速公路,届时运输能力将提高60%,达到每小时行车7200辆。还在主要交通路口建造立交桥和地下通道,这既可减少占用更多的土地,又可使车辆更加畅通无阻。
大力发展方便市民的公共交通,主要是合理安排公交车站与市民生活区、工作区的布局。在公交线路密集的车站附近,有的是发展居民住宅,有的是发展办公大楼或商场。车站的设置还要着眼于使换车人尽量少走路。这样,居民从住所到工作地点或购物、娱乐场所时,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公共交通,而不必自备汽车。在公交车站与其周围大楼之间建造地下人行道,以供人们雨后或拥挤时通过。在大楼之间建造有玻璃天棚的通道,以便行人既能慢步行走,又能沿途浏览橱窗,或步入商店选购商品。新加坡在两个交通最拥挤的交叉路口采用一种新的交通信号系统,该系统允许公共汽车比其他车辆先行一步起动。这种新的交通管理信号除一般红绿灯外,还有一个绿灯B,当它闪亮时, 即允许在规定车道内的公共汽车在大转弯时可比其他车辆提早6~10秒钟起动, 而其他车辆则必须等待正常红灯转为绿灯时方可继续行驶。公交车优先通行信号系统的实施是新加坡政府为改善公共交通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市区规划科学合理,违交处罚公正严厉
新加坡1991年完成的总体规划图把全国划为中央区、东区、东北区、北区、西区5个大区。在5个大区中又划出55个小区。这些小区分别具有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工业发展区、住宅区、自然保护区、海滨商业园、海岸公园、海滨度假区等不同的功能。而且,各区的布局考虑了地理和资源保护等多种自然因素,也考虑到了人口密度等社会因素,还考虑了各功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在组屋区里,商业中心、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工作和居住的人一般不必进入中央区。正是由于这样功能明晰的分工,把全国300万人均匀地分布在各个区内, 既防止了局部地区过渡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又促进了全岛的全部发展,还不至于造成交通拥挤。这也是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的新加坡,很少出现交通阻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加坡马路上几乎见不到值勤的交通警察,除非那里有重要活动,或者出了事。但是各种车辆驾驶员和行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始终保持着井井有条的交通秩序。这主要是交通管理有方。首先,新加坡人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有关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并且身体力行。各种宣传媒体对交通安全的宣传不遗余力。其次是新加坡的道路设计比较科学合理,基本上能够满足车辆通行的需要。新加坡马路多数是单行线,一些市区有四五条车道的马路也是单行线。新加坡交通警察局认为,这种规划有利于加快车速和减少事故。新加坡马路的路面标志非常清楚,指示牌也多。特别是中心隔离带很宽。这样,在路口或转弯处,隔离带减小,可以划出一条转弯车道,使对面的直行车辆速度不受影响。另一个因素是采取严格的交通罚款和扣分制。首先是考驾驶执照相当难,即使外交使团人员也不例外。有了执照,开车违章要扣分或罚款。人们在马路上看不到警察,可是许多路口有电子自动摄像机在监视,马路边有许多红外线车速监视器,一旦有车闯红灯,或者超速行驶,它们会自动记录下来,过几天车主就会收到罚款单,10天之内自己去交,否则就会加倍罚款。如果车主再不交,就被告上法庭。
为了缓解中央商业区交通紧张状况,在高峰时间内,轿车进入该区要买“进城票”和必须坐满4人,上自总理,下至庶民,无一例外。 在一些滨海高速路高峰时也要收费,错开高峰或走其他路就可以不用交费。
标签: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