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的国别风险与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别论文,银行信贷论文,策略论文,风险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继次级债券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各种暗藏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对于本身脆弱的中国商业银行国际信贷业务活动而言,国际市场的微小变动都极有可能使其遭受一场严重的国别风险。这就要求中国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自身高度关注新形势下暗藏的信贷国别风险。本文从新形势下影响信贷国别风险的因素出发,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准确把握国别风险的特点,提出加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国别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新形势下提高商业银行国别风险警备度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的授信业务、资本融通业务、境外金融外包业务、与境外代理行往来业务等经营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国别风险。由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事件,导致的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或地区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就是国别风险。
(一)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加速需要关注国别风险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的对外扩张,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剧增的国际贸易信贷与结算业务,推进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循环和实现优化配置,商业银行海外业务营业收入比重已初具规模,跨国银行间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市场体系、货币体系相互交织,国际市场的授信业务、资本融通业务、境外金融外包业务、与境外代理行往来业务等业务范围扩大,海外资产总额逐步上升,中国银行全球一体化世界市场演进加速。截至2009年年末,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数量已超过1200家,业务覆盖32个国家及地区,海外资产270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已在26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8家境外营业性机构,海外经营规模和效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7-2009年,境外机构资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4%,中间业务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7%。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是适应中国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通过积极扩大跨国跨境经营,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构建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状况尚不明朗,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人民币升值和热钱流入,市场信心不振,波动加大,金融危机遗留的深层次经济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给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带来潜在风险;同时危机后各国加强金融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跨国信贷经营业务的不利影响逐步凸显,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所以对中国商业银行来说高度关注海外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强国别风险的动态管理,建立国别风险的动态监测体系,着力提高海外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国际社会中国别风险的诱发因素无处不在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既面临着国际市场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应对国际经济金融领域随时出现的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不同的国际环境下国别风险就有所不同,而且影响国别风险的因素易变,尽管中国银行业境外资产比重相对较小,但国际市场的微小变动都有可能酿成一场严重的国别风险。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商业银行倒闭形成一种风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倒闭银行总数多达140家,远高于2008年的26家。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问题银行”清单上,仍有约500家银行。历史经验显示,这一清单上的银行约有13%最终会倒闭①。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货币监理署负责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对部分银行过度集中于房产贷款标准过松,造成大量不良商业地产贷款,而拍卖或出售房屋根本不能填充应收贷款额,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出现亏损,最终牵动部分相对脆弱的商业银行倒闭。
第二,次贷危机之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爆发并迅速由经济脆弱的冰岛和迪拜开始,进而蔓延到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欧洲部分国家的高增长主要是长期依靠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欧元区廉价的贷款以及信贷消费的拉动,而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政府没有实施灵活的货币政策,使得货币全面贬值,股价跳水,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演化为严重的信用危机,国别风险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
第三,为拯救希腊债务危机,欧盟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出欧洲稳定机制。而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丹麦、西班牙等面对金融危机过后庞大的预算赤字以及长年累积下来的债务,纷纷大幅度削减公共财政开支增发国债。例如,2010年9月份英国公共部门净借贷从去年同期的155亿英镑上升至162亿英镑,预算赤字达到自199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政府推出未来五年将减赤830亿英镑财政紧缩方案②。意大利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已达116%,远远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允许的60%上限,而意大利财政部已增发51亿欧元的巨额国债用于突破经济难关③。欧盟应对债务危机的消减公共财政及增发新债的举措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使得商业银行对外部评级机构的信任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性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四,危机后刺激政策的副作用逐步显现,“货币战争”演变不断加大国别风险。当前各国为了增加净出口竞争优势,扩大本国相关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竞相压低本国货币汇率,国际市场汇率摩擦不断,商业银行为出口企业提供跨境贸易中规避汇率风险同时,自身也面临着更多的国别风险。
第五,其他不稳定社会因素正在显著增长。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暴力事件频繁,伊拉克、索马里、阿富汗和苏丹民族压迫、恐怖活动引发一系列的犯罪和治安状况不断恶化,仍然是全球最不安定的国家。经济高度衰退的日本重估亚太地区的实力平衡,不断采取自卫的新措施,亚太地区整体呈现虚弱状态,地区和平受到巨大的威胁。国际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的能力产生影响,使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遭受损失。
(三)国别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无时不有
新形势下,各种无处不在的国别风险的不断增加,时刻影响着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以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其一,次贷危机中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出现亏损,金融机构的股价会下降,同时其在对金融风险重新评估时进行注资以提高资产质量,造成我国资本市场资金倒流,并出现价格下行压力。其二,国别风险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商业银行对市场形势判断的复杂性。其三,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已占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0%,此类贷款的坏账风险对银行业也是不可忽视的(学院金融研究所,2009)。其四,原有的金边债券的担保作用被削弱,主权风险危害性日益凸显,商业银行的对外债务得不到偿还或者延长偿还期限。其五,国际评级机构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总之,从美国金融风暴到货币战争,国际上轻微的政治、经济、金融、社会变动都可能使得风险陆续暴露并对商业银行业产生影响。而经验尚不丰富的中国商业银行对国别风险控制能力十分薄弱,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面临严峻的挑战。这需要提高对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技术,将国别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国别风险警备度以防潜在的危机来袭。
二、区别于商业银行一般信贷风险的国别风险特点
新型国际关系中,来自任何方向、任何方面的风险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商业银行国别风险,与商业银行一般信贷风险相比,国别风险在风险的界定、风险的源头、风险的种类、风险的补偿、风险的群体、风险的关联、风险的分类以及风险的计量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通过与一般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比分析,是探求与信贷国别风险特点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方法的有效途径。具体对比分析见表l。
三、中国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的策略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而言,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一览表”对转移风险的监管要求以及我国银监会国别风险指引的要求,构建一个核心框架才是关键。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种导致国别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最终达到以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分散、减轻和规避国别风险,以保障从事跨国服务业务的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和稳定外部环境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体系的组织构架
首先,就外在的组织构架而言,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国别风险管理的基本保障,而信贷国别风险与商业银行一般信贷风险特点不同,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所涉及的重点部门也不一样。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要在充分体现其风险类型与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管理阶层、管理部门的对应关系,充分发挥国际信贷业务线条上各个职能部门在国别风险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见图1)。
图1 商业银行信贷国别风险组织管理体系
其次,就国别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内部职能而言,既要明确国别风险管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培养对国别风险快速的反应和决策能力,又要密切配合及时、有效地对国别风险事件作出处理,保证整个国别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包括如下几点:第一,进一步发挥董事会在国别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中的战略性作用。明确董事会承担监控国别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切实制定国别风险管理政策,监察国别风险管理情况。第二,设立专门的国别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日常处理机构,负责国别风险限额批准和指令的发布,保证国别风险管理政策的贯彻与执行。第三,充分发挥高级管理层在国别风险管理方面的组织体系中的牵头作用。适时采取必要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国别风险,定期审查和监督执行国别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操作规程,并提交有效性的报告。第四,国别风险管理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和运作协调机制,承担相应的责任:(1)国际信贷业务相关部门要支持、配合国别风险管理工作,协调业务发展与国别风险管理两者关系。(2)开发调研部主要负责借款人身份、资金运用以及抵押品调查处理,及时建立应急机制,创新国别风险的化解机制。(3)信息技术部门配置足够的资源及时录入、更新国际事件和交易客户信息,进行管理系统的构建与维护。(4)法制部门监督与践行国际金融市场、信贷违约赔偿的有关政策措施、法律法规,为国别风险管理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保障。(5)内部审计要定期对国别风险管理政策、限额执行情况、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独立审查,并报告高级管理层。(6)内部稽查主要职责是对各职能部门统一风险管理流程,及时有效地监测、报告和处理,协调本部门的国别风险监督、检查工作。
(二)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管理实施的要点
1.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的评估与评级。国别风险评估与评级工作就是商业银行在国别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国别风险事件信贷资本回收等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也就是对国别风险可能性的评估,但关键在于国别风险事件分析、跨国信贷违约可能性的计算以及风险评估的及时更新。首先,商业银行最常用的跨国信贷国别风险评估方法大致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方面可以就借款国政治外交、经济金融、制度运营、社会安全环境选择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综合定性分析评定以判断跨国信贷中所包含国别风险的大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较为精确地分析各种环境变量导致国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指标筛选、多重差异分析、逻辑分析以及政治不稳定分析,最后实施系统性定量分析(郑兰祥,2005)。同时还要注意,若商业银行已在国际金融中心开展信贷业务,则还应当充分考虑国际金融中心的固有风险因素。其次,商业银行可以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对于影响国别风险的因素进行分类评级。一种是外部评级法,直接采用外部评级公司的方法将特定国家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整合为一个单独的指标,定期对外公布风险评级的结果。另一种是内部评级法,系统性的国别风险作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或变量因素而引起的资产损失,可以设计多种样式的国别风险计量分析模型,通过统计分析提炼出最具敏感度的风险评价指标,对非系统性与系统性国别风险进行有效分级。
2.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的监测。商业银行信贷国别风险监测就是在保证跨国业务系统之间流程顺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别风险状况报告,善于从其他外部机构获取有关信息,运用与国别风险暴露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国别风险压力测试方法和程序,通过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进行国别风险分析和度量,建立与国别风险暴露规模相适应的监测机制,全面监测和纵深挖掘潜在信贷国别风险。尤其是当特定国家或地区国别风险事件发生显著变化时,要提高监测的频率,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监测。主要的监测要点如下:第一,信贷环境监测。要在国别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一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环境进行监测。第二,偿债能力监测。现金缺口决定其到期偿债能力,所以要对偿债能力实时监测。第三,授信监测。主要是对银行授信额度、不同时间的授信以及不同时段的国别风险值进行比较分析与监测。第四,风险限额监测。监测当国别风险暴露时商业银行是否按照银监会指引在总限额下按业务类型、交易对手类型、国别风险类型和期限等设定分类限额。
3.商业银行国别风险的分类处理。商业银行国别风险处理是指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概率和规模的国别事件引发的风险,采取各种相应技术、经济手段将风险减小、转移或分散,以求用最小管理成本与损失承受有限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对不同标准的国别风险进行分级管理,根据国别风险程度的不同采用以下五种基本技术手段(见表2)。
注释:
①数据来源:腾讯财经网,美股评论:透视美国中小银行倒闭风潮.http://finance.qq.com/a/20100106/002199.htm.2010-01-06。
②数据来源:证券时报,英国政府大刀阔斧削减财政赤字.http://www.p5w.net/today/201010/t3248783.htm。
③数据来源:网易财经,欧盟成员国去年均出现财政赤字.http://money.163.com/10/1022/21/6JKMH09100253BOH.html。
标签:银行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银行信贷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信贷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论文; 信贷规模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商业管理论文; 业务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商业策略论文; 商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