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佛山地区111例接受伊立替康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111人结直肠癌患者,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化疗疗效的异同,分析不同基因型患者使用伊立替康后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论 11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 序列6次重复的纯合野生型TA6/6有76例(68.4%);基因型为TA 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型TA6/7有32例(28.8%),基因型TA 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3例(2.8%).TA6/6中出现3-4度腹泻13例(17.1%);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10.5%);TA6/7中出现3-4度腹泻4例(12.5%);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9.3%);TA7/7中出现3-4度腹泻2例(66.7%),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66.7%).结论 TA7/7纯合变异型频率极低,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发生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达统计学意义,而TA6/7杂合子与TA6/6野生型3-4度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风险相似,对野生型TA6/6或甚至TA6/7者,选择合适患者适当增加伊立替康剂量以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伊立替康;不良反应;UGT1A1:基因多态性【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30-01
伊立替康是喜树碱同源化合物,经特殊设计以利其经肝的羧酸酯酶转化成活性代谢产物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发挥作用,SN-38是拓扑异构酶Ⅰ强抑制药,伊立替康是目前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colonGrectalcancermCRC)有效药物之一,以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allSurvivalOS)[1].为了进一步了解佛山地区UGT1A1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了解UGT1A1多态性与其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基因多态性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意义,我们对我院111位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UG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并对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2年9月至2014年11月,病理学及影像学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11例,ECOG评分为0-1分;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80×10?9/L;ALT 和AST≤2.5倍正常值(有肝脏转移者≤5倍正常值);肌酐≤2.5倍正常值.其中男性70例、女性41例;FOLFIRI组89例、XELIRI组22例;靶向药物+FOLFIRI方案7例,靶向药物+XELIRI方案4例. 1.2 研究方法
1.2.1 DNA 提取、PCR反应和序列分析 全部受试者均取外周静脉血2mL,EDTA 抗凝,采用Qiagen DNA 抽提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PCR 扩增UGT1A1基因的相应片段:?28位点上游引物:5 -TCCCTGCTACCTTTGGTGGAC-3,下游引物:5 -AGCAGGCCCAGGACAAGT-3.?6位点上游引物:5 -TCCCTGCTACCTTTGTGGAC-3,下游引物:5 -AGCAGGCGCCAGGACAAGT-3.每个25μl的PCR 反应,包括10×buffer,2.5 mMdNTP ,30ng模板DNA,10μM 上下游引物各0.5μl.PCR 反应条件为,初始变性94°C5min;变性94°C30s,退火30s,延伸68°C1min,35个循环;72°C延伸7min.PCR产物采用BigDyeTeminatorV3.1标记并纯化后,应用ABI-3730测序仪双向测序分析PCR产物,Polyohred5.04对所得SNP进行检测分析,全部SNP在Chromas2.31软件显示并经人工校读.1(.2.2 评价标准 不良反应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事件通用术语标准3.0 NationalCancerInstitute-CommonTerminologyCriteriaforAdverseEvents3.0,NCI-CTC3.0),分0-4级.
1.2.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UGT1A1?28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共111位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 序列6次重复的纯合野生型TA6/6有76例(68.4%);基因型为TA 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型TA6/7有32例(28.8%);基因型TA 序列7 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有3例(2.8%).(表一)
3 讨论
研究表明基因遗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2]可能会影响到某些化疗药物的活化和代谢过程,这促进了恶性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为伊立替康代谢的关键酶,UGTlAl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多态性,其TATA 盒区域包含5-8个TA 重复序列,TA 重复序列数目的改变影响UGTlAl表达,进而影响伊立替康在体内灭活,与毒副反应的产生相关8目前对UGTlA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其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毒性反应和疗效反应关系的研究尤为引人关注.国内外陆续有报道提示UGT1A1?28 位点基因多态性对于预测FOLFIRI方案毒性具有一定意义,具有UGT1A1-3156G>A 基因型的患者, 有50%在CPT-11治疗后出现副作用,而带有正常基因型的患者只有12.5%[3].中国学者徐建明等人[4]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野生基因型TA6/6在中国人中分布频率较高(72.9% 对45.2%),UGT1A1?28 位点的野生基因型TA6/6患者的2-4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低于TA6/7,TA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使用伊立替康为为基础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野生型TA6/6占大多数,TA6/6和TA6/7患者出现3-4度腹泻及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大致相同;TA7/7患者在中国患者少见,该基因型与较高的伊立替康严重毒性反应有密切关系.根据UGT1A1?28基因多态性结果, 对野生型TA6/6甚至TA6/7患者通过筛查,从而提高伊立替康剂量强度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1] DouillardJY,Cunninghan,RothADetal.IrinotecancombinedwithfluGorouracilcomparedwithfluorouracilaloneasfirstlinetreatmentformeGtastaticcolorectalcancer:amulticentrerandomisedtrial[J].Lancet,2000,[ 355(9209):1041-1047. 2] LechG,SlotwinskiR,KrasnodebskiIW.Theroleoftumormarkersandbiomarkersincolorectalcancer.Neoplasma.2013Sep20.doi:10.4149/[ neo_2014_003.[Epubaheadofprint]PubMedPMID:24050544. 3] Cecchin E,etal.Predictiveroleofthe UGT1A1,UGT1A7,andUGT1A9geneticvariantsandtheirhaplotypesontheoutcomeofmetaGstaticcolorectalcancerpatientstreatedwithfluorouracil,leucovorin,and[ irinotecan.JClinOncol.2009May20;27(15):2457-65. 4] 王岩,徐建明,沈琳等.中国人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转移酶1A 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的相关性[J].中华肿瘤杂志,2007,29(12):913-916. [5]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2011年“UGT1A1基因多形性对FOLFIRI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毒性预测的研究”课题编号:20111021010031
论文作者:王巍 陈永昌 冯芬 招丽蓉 胡斌 林秀强 徐绮华 林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多态性论文; 基因论文; 患者论文; 粒细胞论文; 序列论文; 引物论文; 基因型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