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天山区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830049)
【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组织学分析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对54例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计算检查准确率,分析不同程度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差异;结果: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出例数为50例,约占比92.59%。L1-2椎间盘突出12个,L2-3突出14个,L3-4突出16个,L4-5突出18个,L5-S1突出19个,均为椎管内型。其中中央型有25个,旁中央型有16个,椎间孔型有5个,游离型有3个;结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果较好,诊断准确率较高,对硬膜囊、脊髓、神经根、髓核、椎管内结构等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图像分辨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结果; 应用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298-01
前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因为椎间盘的变形而引起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的突出,对神经根与马尾神经产生压迫与刺激作用,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青壮年人群多发,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2]。临床诊断该疾病通畅以病史询问联合物理检查方式进行,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作用越发重要,可实现对其他病变的排除还可较好的进行疾病分型,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病理依据。为进一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成像情况进行探索,笔者对我院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具有一定收获,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确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组织学分析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27~56)岁,平均年龄(41.5±14.5)岁。主要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等症状。
1.2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案
检查仪器:西门子1.5T magnetum vision 超导性磁共振仪器。扫描方法:工作场强1.5T,脊柱阵列线圈,自动旋回波,260×260 FOV,256×256矩阵,扫描范围:L1/2、L2/3、L3/4、I4/5、L5/S1三个椎间盘。参数:矢状位T1WI参数是TR697ms,TE12ms,T2W1参数是TR3600ms,TE120ms,轴位T2W1参数是TR3900ms,TE120m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患者采集图像3次,厚度为4mm,层间距为0.4mm。
2.结果
2.1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
本次研究中,5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检出例数为50例,约占比92.59%。L1-2椎间盘突出12个,L2-3突出14个,L3-4突出16个,L4-5突出18个,L5-S1突出19个,均为椎管内型。其中中央型有25个,旁中央型有16个,椎间孔型有5个,游离型有3个。
2.2成像情况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扫描特征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人体内的不同成分软组织和液体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通过实施核磁共振扫描可较为清除的观察到椎间盘的变性及突出程度情况,尤其在青年患者中检查效果更好。核磁共振扫描可较为清晰的分辨出硬膜外的脂肪与硬膜囊,脂肪为高强度信号,硬膜囊为低强度信号,进而可查看到患者椎间盘洗头痒改变与患者椎管内进入的情况。其中T1加权成像中的界限显示非常清晰,脱出髓核的信号在CSF于硬膜外的脂肪高强度信号之间,在其他加权成像中也可表现出不同信号强敌的成像特点。矢状位中见髓核后缘超出核体边缘,椎间盘退变时信号减弱,椎间隙变窄,一些患者矢状位间脊柱后方脂肪白线受压中断。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为92.59%,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个数最多,中央型突出最常见。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髓核生化状态的无创性评价,评估患者的椎间盘退变情况,对脊髓的损伤,韧带的损伤,轴位软组织的损伤,椎间盘的损伤等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是一种实现定性定量的椎间盘检查的检查手段。其对非神经根型腰疼患者的椎间盘退变、水肿具有较好诊断效果,可早期并定量的检测腰椎间盘的退变情况,可提高旁中央型与椎间孔型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率[3]。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引起患者下腰部位疼痛的主要因素,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较好的观察到患者的椎管内外变化并判断髓核突出的程度,在青年患者中的诊断更加准确[4,5]。核磁共振成像对患者椎间盘脱出情况、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情况、椎管狭窄情况、脊髓变性情况方面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其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常规检查更高,还能够将骨髓的伪影像排除,进行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尤其在椎管狭窄明显的患者中,CT检查效果明显差于核磁共振成像效果。在T1WI中可清晰的显示椎体、附件、椎间盘等组织的解剖结构,T2W1加权成像中可观察病变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将硬膜囊、脊髓、神经根、髓核、椎管内结构等清晰的显像。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果较好,诊断准确率较高,尤其对椎体、附件、椎间盘等组织的解剖结构与病变位置、形态、与周围组织关系等情况,对硬膜囊、脊髓、神经根、髓核、椎管内结构等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图像分辨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庆兵,万义文,陈科汛,罗才贵,罗建.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04):103-104.
[2]姚剑,石逸杰,彭如臣.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5):29-31+51.
[3]辛欣,刘新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MRI影像学疗效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9):6-8+21.
[4]黑龙,赵建国,马莉琼,马秀才,锁志刚,尚雁冰,丁惠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程度的MRI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26(09):807-812.
[5]胡晓东.浅谈核磁共振(MRI)影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146-147.
论文作者:买尔哈巴·衣马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患者论文; 椎间盘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椎管论文; 较好论文; 情况论文; 脊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