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25010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Resource Intensive Type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Chen Hua-xin Wang Xiao-qiong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2-0183-02
1.资源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内涵
城镇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综合实力的加强和集约化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而高度现代化的城镇活动及其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能反向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集聚是城镇的本质,城镇的所有功能都加强了集约化,提高了城镇的服务效率。城镇的集约化程度越高,自我更新能力就越强。城镇的集约化客观上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是动态的发展过程;同时还要与相对静止的城镇功能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相匹配。加强城镇集约化是城镇发展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必然而又关键的历史进程。
城镇发展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是一个涉及经济、人口、空间、社会、资源、环境六个维度的共生发展的过程。资源集约型城镇化是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基准,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以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以人的无差别化发展为核心目标,最终实现城镇体系规划趋于科学合理、城镇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紧凑、人口规模渐次合理、产业集聚度逐渐提高、产业支撑能力逐渐增强、经济发展能耗日趋减少、生态环境不断美化以及现代文明城乡全面和谐共享的过程。
2.资源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
在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对城镇化发展转型提出更高要求的现实阶段背景下,开展集约型城镇化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其一,是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措施。集约型城镇化发展主张空间结构、产业发展、人口集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城镇化发展必然涉及的内容要有集约化的要义,这恰恰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所在。
其二,是加快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都处于滞后状态,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既要求发展速度,又看重质量提升;不仅要求城镇智能发展,也要求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必然推动工业化、农业化和信息化与城镇化一同走上集约、协调发展的道路。
其三,是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保障。集约型城镇化融入了生态文明和资源承载的理念,要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高生态环境的容纳度,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重视自然资源的高效、集约、节约开发利用,体现了“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内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资源集约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3.1 破除制度约束,保障创新制度
第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人口的自由流动。在落户依然需要诸多限制条件的前提下,逐步完善大城市的户籍管理,循序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的改革。
第二,要继续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土地要素的市场配置。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实现所有权、使用权的有效分离;规范土地征用行为,提升农村集体土地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权益比重;加强农地、耕地保护,避免大量挤占农地,破坏城镇化的农业基础。
第三,要继续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加快推进集约型城镇化发展。要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保障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第四,要继续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降低等级化的体制对城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少地方行政管理层次,优化合理配置资源,要从提高人口密度、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强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扭转城镇发展方向。
第五,要继续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强化金融对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借助创新型金融工具,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功能,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运作,重视金融、保险和财政三大机制的融合和协作。
3.2 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安排
(1)加强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促进“扁平化”城镇体系结构的形成。立足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战略,从宏观上加以设计,强化大城市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的支撑作用和小城镇的基础作用,引导人口和产业活动有序的良性集中,优化宏观层面的城镇空间布局。
(2)积极培育区域性的城镇极核,促进区域城镇化发展格局的重构。参照中国既有的四大经济区划格局,在大区内选择城镇加以培育,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区域性的城镇群,促进大区城镇化中心的形成。同时打造次区域城镇群,形成四足鼎立格局。
(3)注重微观层面的功能规划,优化城镇内部的空间布局。依据城镇内部各区域的特点,加强城镇土地的多功能混合集约利用,提高容积率和时间效率,合理划分地理空间区域,打造有机统一与健全完善的城镇内部系统组织结构。
3.3 加快模式转型,发展集约产业
其一,要推动传统农业发展的转型,加快集约型城镇化发展。使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强化城镇化的农业支撑能力。引导工商资本适度进入农村,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集约型结构的形成,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其二,要加快非农产业的集约发展,提高非农产业对集约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使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城镇功能区划分,引导产业有序集中布局支撑城镇化发展,营造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产业链整合,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其三,要强化微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要重视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对激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作用,促进保护创新的法律约束机制和行政约束机制的融合,加大保护力度,打造集聚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打造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格局。
3.4 夯实发展基础,高效利用资源
中国多年的粗放的城镇化发展依赖于丰富的资源储量,如今资源越来越匮乏,这就要求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必须向节约、集约开发使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第一,坚持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不断促进资源使用方式的转型。在生产消费过程中,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能源,优化资源使用结构,推广使用先进的技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合理与优化配置及其高效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实用是通过高效率要素市场实现的。因此要建立相关规范制度,健全市场机制,将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最合理的区域。
第三,重视城镇高碳发展模式向低碳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资源的集约高效的利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技术水平依然需要高碳模式支撑城镇化发展,但是转变高碳模式已经迫在眉睫,这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城镇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四,充分利用非自然资源,加强非自然资源的替代能力,降低自然资源的约束力度。城镇化的粗放发展降低了城镇化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要开发利用新型能源,降低自然资源的使用规模。
论文作者:陈华新,王晓琼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城镇化论文; 城镇论文; 资源论文; 集约论文; 集约型论文; 集约化论文; 高效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