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马鞍池小学,32500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阅读习惯是小学生学习习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积累,并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儿童的阅读方式也随之面临重大的变革。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高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呢?本文我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为出发点,以“微信小打卡”程序为切入点,谈谈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体验与思考。
一、创微信阅读打卡群,激发微动力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班开设了晨间诵读、午间阅读、好书推荐课等阅读活动,但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完成。好习惯的养成,除了学校的倡导,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庭熏陶的作用不亚于老师的教导。家校全方位搭建起牢固的阅读体系,十分必要。
微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它让人们的交流更加快捷顺畅。微信使用越来越频繁,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我想,若能将阅读习惯养成与微信结合,一定事半功倍。近几年火爆“朋友圈”的打卡阅读首先跳入我的脑海,但这种阅读记录方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1.容易遗漏,需要在纷繁的朋友圈更新中寻找阅读打卡信息。2.过度打卡,会给朋友圈里的朋友造成“信息骚扰”。3.信息分散,不便于后续的数据统计。
正在此时,微信推出的小程序——“小打卡”,让我有了新的选择。小打卡,顾名思义,是一个帮助用户培养习惯的微信小程序。它能提供强大的打卡管理、数据统计服务,并设有打卡提醒、点评评论、图文语音日记、分享邀请等功能。一番了解之后,我马上创建了一个“班级微信阅读打卡群”。
有了这个阅读群,学生阅读后,家长只需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的“小打卡”,就能进行打卡。最值得一提的是,打卡小程序不仅能及时给予学生数字结果的回馈,坚持打卡,更能获得“打卡徽章”。当学生完成一定天数的阅读任务,就可以获得不同级别的成就勋章(3天,7天,14天,21天……),累积到一定打卡成就,可由家长带孩子去图书馆挑选心仪的图书,作为任务鼓励。此时,阅读打卡不再单调无聊,而是如同游戏闯关一般好玩有趣。不断累积的打卡成就,不同阶段的奖励礼物,都给孩子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阅读“微动力”。
二、随心随意随时随地,开展微阅读
在“21天微信阅读打卡”群里,孩子是阅读的主导者。
老师推荐书单,孩子照单阅读?不,读什么书,由孩子自己去书店选择,兴趣第一。
一定要在书桌前读?不,公园里、旅途中、野餐时、睡床上,都可以成为亲子共读的地点。
一定要读上20分钟以上?不,5分钟,10分钟,15分钟都可以,甚至还可以化零为整,一天之内多次累计打卡。
一定要照本宣科,一字一句地读?不,大人读孩子听,孩子读大人听,孩子大人合作读,更多阅读方式等你创新。
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如何记录阅读呢?这个阅读平台会不会只是优生的舞台,而中差生只能当观众呢?不,这种记录是非常自由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把自己刚读到的故事录成语音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拍一段视频演给大家看;阅读能力一般的同学可以说说今天看了什么书,认识了哪些人物,最喜欢谁,甚至可以说说今天在课外书中认识了哪个字,哪个词;不爱表达的同学可以拍一拍自己看的书的封面或上传看书照片。
在“微信阅读打卡”群里,孩子是自己阅读活动的主导者,读什么,怎么读,读多久,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孩子们读得随心所欲,心花怒放。此时,阅读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三、寻找阅读微榜样,点赞微阅读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除了从读物中得到乐趣外,很大的动力来源于成功的体验,来源于同伴、成人的肯定。在微信小打卡平台上,孩子们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获得老师、家长、同学的点赞、鼓励,会让他们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我及时引导家长和孩子们进行点赞、评论,并督促大家完成每天的打卡任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点评以激励表扬为主。这样,孩子们既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又得到了针对性强的指导,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必然越来越浓。而且,在互相点评、聆听的过程中,孩子们又能汲取到丰富的阅读能量。
不仅如此,微信小打卡程序还拥有强大的数据统计服务,日排行榜、周排行榜、月排行榜智能排序。为了能挤进班级阅读排行榜前十名,孩子们你追我赶,阅读劲头十足。
四、收获阅读微成果,见证微成长
在“微信阅读打卡活动”的辐射影响下,班级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每个孩子都会在线上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阅读快乐。各类故事、诗歌、美文,学生们都会尝试翻阅。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日益高涨,更重要的是,阅读打卡中的这份坚持,锻炼了他们的毅力。
群里每天都有孩子们的阅读身影,每天都有孩子们的阅读分享。不仅如此,班级阅读打卡活动更是从线上席卷到了线下。一部分家长被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感染,更是成为家庭阅读的先行者。他们迫不及待地组织起了“线下阅读分享”,甚至还专门设计了班级阅读徽章,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一次又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沙龙。这些活动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互联网+”时代,无所不能的无线网络为阅读习惯养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微信打卡小程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使老师可以随时随地指导平台另一端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家长可以和其他家长交流探讨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经验;使孩子们在家就可以分享阅读成果,相互激励。这些无疑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以上是我对微信与阅读习惯养成的初步探索。我将继续在教学中改进完善,真正发挥微信在阅读习惯养成中的助力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梁星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孩子们论文; 习惯论文; 孩子论文; 学生论文; 家长论文; 自己的论文; 程序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