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替芬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海全

酮替芬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海全

拜泉县拜泉镇医院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164700

【摘 要】目的:探讨酮替芬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98 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 = 50)与对照组(n =48),给予两组患者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感染控制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加以沙丁胺醇治疗,而治疗组加以酮替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 3%,对照组有效率为96%,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临床哮喘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酮替芬;哮喘;临床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136-01

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并且呈逐步上升趋势,该病病程长,容易复发,病情长期进展,可发展为肺气肿,肺炎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办法,但坚持长期规范化治疗可使哮喘症状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复发甚至不再发作。为探讨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疗效,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酮替芬片口服和沙丁胺醇胶囊口服治疗。现将相关资料和统计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8例哮喘患者作为本次治疗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8 ~48 岁,平均(26. 2±3. 2)岁;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28例,重度9例。对照组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7~47 岁,平均(25. 7±3. 1)岁;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29例,重度8例。98例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哮喘病例。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哮喘患者都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感染控制等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适量沙丁胺醇口服胶囊,成人口服剂量在2~4 mg,儿童口服剂量为成人一半,3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适量酮替酚口服片,成人口服剂量在1~3 mg,儿童口服剂量为成人一半,2次/d。治疗过程中对两组患者展开临床观察,注意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种类、症状缓解时间以及其他不良反应等情况,若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则根据临床原则进行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由统计软件SPSS14. 0来处理,计量资料由均值±标准差(x±s)来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 检验,(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n = 50):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n =48):显效15例,有效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3. 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哮喘患者咳嗽、喘息、哮鸣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结论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根据其发作时症状表现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气道慢性炎症、变态反应、气道反应性增高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哮喘主要是大量炎性反应因子与释放性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气道炎性反应,临床上对哮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医学研究者普遍认为,哮喘主要是在气道炎性反应变异反应、植物神经功能出现障碍、气道慢性炎性反应及气道炎性反应升高等共同作用下而引发的。非急性发作期又称慢性持续期,患者可长期存在不同频度和不同程度的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其中急性发作期按照发作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哮喘的治疗原则为:尽可能控制症状,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肺功能恢复正常,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非急性哮喘由于病程较长,容易复发,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要选择合理的药物并坚持长期治疗。哮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气道黏膜肿胀,且出现呼吸气流被限制,平滑肌收缩且表面有血浆渗出[1]。沙丁胺醇属于一种受体激动剂,对于患者的呼吸道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可以使得气道的平滑肌完全松弛,并且达到扩张血管的效果。酮替芬属于一种H受体阻断药物,对于患者机体出现药敏反应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化学结构与异丙肾上腺素近似,作用较异丙肾上腺素相当或略强,能选择性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化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钙离子减少,支气管扩张,其支气管扩张作用至少与异丙肾上腺素相等[2]。酮替酚可阻止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可导致过敏的活性物质,特别是能高效的结合组胺,阻止其与H1受体结合,从而终止过敏的启动进程。酮替芬与其他的H受体阻断药不一样。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酮替芬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酮替芬能够气道良好的抗组胺和拮抗受体H1的效果,同时能够对白三烯合成气道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效避免炎性反应因子对气道反应的影响。酮替芬可以稳定的结合组胺,故药效强而持久。[3]从临床效果来看,酮替酚起效较慢,但每个月的效果增加率均大致相当,耐药性稳定,3个月后,显效率和痊愈率已经显著超过了对照组,显示了更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沙丁胺醇相比,酮替芬组临床治疗效果较优,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短,是治疗哮喘的理想药物。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儿发生轻微头疼、恶心、腹泻,经对症处理后予以控制,说明上述药物是安全可靠的。

综上所述,采用酮替芬治疗哮喘可以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并且其效果非常显著,值得临床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孔群,张保红.浅谈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2016,10(3):150.

[2]陈素珍.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0):105-106.

[3]赵颜祺.酮替芬应用于哮喘治疗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4):776-777.

论文作者:杨海全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9

标签:;  ;  ;  ;  ;  ;  ;  ;  

酮替芬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杨海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