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放:海南经济特区的希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经济特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21世纪,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 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我们认为,海南经济特区未来的希望在于,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走出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
产业开放战略是海南在新形势下的正确选择
1.产业开放战略的基本内涵
产业开放是一种以产业的国际合作为主导的对外开放模式,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产业领域,在投资自由化和市场准入条件方面,率先实行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活动。产业开放是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条件相交换的合作方式,参与世界性的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推动自身的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海南实行产业开放战略,就是在海南的优势产业领域,即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旅游业以及优势产业关联度大的部分服务业,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各项政策,发展产业相对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产业竞争能力,以加快拉动产业升级,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海南产业开放战略的提出,建立在两个背景基础上:一是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要适时由区域开放转向产业开放。二是我国加入WTO后, 逐步全面开放市场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海南作为经济特区,抓住机遇,实行产业开放,既有利于海南优势产业的升级,由此拉动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海南尽快走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此,海南确立产业开放战略意味着:①海南特区的对外开放将由过去的以区域开放为主向以产业开放为主转移。②海南的产业开放是区域开放的深化和发展,对外开放的水平更高,范围更大。 海南的产业开放其开放度的确定是以WTO规则为参照,是以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系列政策为主要依据。产业开放战略既向国外实行全面开放,更向国内实行全面开放,体现这一开放战略的政策和规则,都在对国内开放中首先得到充分的实行;③产业开放以发展比较优势为原则,它借助外部资本和先进技术,目的在于建立自身的优势产业,在自身的优势产业领域实行开放,参加国际国内竞争,以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
2.适应新形势,从区域开放走向产业开放
21世纪初期,随着我国加入WTO,区域开放的优势在减弱, 产业开放成为对外开放的主流。开放为各产业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开放也使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大的竞争和压力,各个产业都要在产业开放过程中经受竞争。地区经济要通过产业开放,发挥自身优势,并由此确立自己的地位。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海南应尽快制订新的开放战略和策略。由区域开放加快转向产业开放,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产业比较优势,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寻求新的出路。
3.把握机遇,推进开放,需要处理好“三个重要关系”
第一,时间和机遇的关系。在种种机遇面前,海南最大的优势是时间,如果错过了时间,必将错过机遇。面对机遇,必须有“抢先一步”的意识和作为,抢先一步推进琼台农业合作,抢先一步实行旅游业的高度开放,抢先一步实现优势产业的优化与升级等等。否则,会失去机遇,甚至导致原有优势的丧失。
第二,环境与开放的关系。产业开放战略能否有效,决定的因素是自身环境状况。在加入WTO后, 以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比其硬环境的作用更为重要。海南在开放市场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制,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与此同时,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优势和劣势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地区经济只有建立相对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发展,只有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才能在国内国际经济活动中占有地位。在种种机遇面前,海南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优势所在、劣势所在和潜力所在,扬优化劣,建立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产业开放是海南发展地区经济优势的必由之路
1.产业开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现由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出路在于实行产业开放。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海南来说,只有依靠产业开放,才能很好地解决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从1988—1998年,海南全社会投资总计1360.8亿元人民币,是建省前38年的11.5倍。据估算,其中大约2/3的资金来自于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
本研究报告设想,2000—2015年海南以年均11%左右的增长率发展,于2015年人均GDP可达3.2万元人民币(折合4000美元),相当于1998年深圳市的水平,接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这15年共需投入资金估计为9000亿元人民币,若外资利用率以25 %计,共需引进外资274亿美元,年平均引进外资约17亿美元。由此可见,实行产业开放,以加大外资的引入,是解决海南未来经济发展所需投资的关键所在。
进入21世纪海南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热带农副产品加工业、海洋业和具有创新经济特点的现代服务业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海南丰富的资源条件,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现实的基础;国内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国外农副产品市场的开放,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放宽外资准入条件和更大范围地开放服务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金、管理和技术条件。产业开放会为实现由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的条件和环境。
2.产业开放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最佳选择
海南最大的经济优势是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但是,由于现阶段这两大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低,因而缺乏国际竞争力,又成为制约海南经济快速增长的突出矛盾。
现阶段海南农业机耕率为1.89%,机电灌溉率为2.08%,机播率为0.22%,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占全国平均水平比重为7.2 %、11.5%、1.6%。1997 年全国对地(市)以上独立农业科研机构进行综合评估,海南参评的14个农科所,及格率为7.1%, 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合格,全国排名倒数第三;海南全省农村住户从业人员239万, 其中文盲42.3万,小学水平85.1万,小学及文盲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53.3%。把海南与台湾比较:1997年,台湾农业人口是海南的0.69倍,农业GDP产值是海南的4.23倍;农业人口人均农业GDP产值,台湾是海南的6.15倍;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值是海南的26.6倍;农业人员人均农产品出口值,台湾是海南的38.5倍。
现阶段海南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十分低下,1998年海南接待国际游客人次仅为1994年台湾的18%,澳门的12.7%,香港的4%,泰国的6.3%,新加坡的6.1%,海南旅游业创汇水平,也仅为台湾的1/30,澳门的1/23,香港的1/90,泰国的1/65,新加坡的1/65。海南旅游业人均消费水平从1997年至今均不到800元人民币,仅为广东的43%。 国际旅游人均消费不到250美元,远远低于1994 年亚洲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1000美元。
实现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升级已成为进一步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的关键环节。以产业开放带动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升级,才能有资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有条件确保在国内市场中的优势地位。
3.产业开放是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的出路所在
海南的经济无论是在总体结构上还是在产业的内部结构上,都是优势与劣势并存,长处与短处同在。从三个产业的结构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海南产业的优势所在、长处所在,第二产业则是海南产业的劣势和短处,从工业结构内部看,热带农副产品加工业、海洋资源加工业和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是工业的优势所在,而传统制造业则是工业的劣势所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扬长避短,扬优化劣,发挥比较优势,以此规划产业发展,是海南未来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在产业开放中,去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了解优势产业的定位,确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制定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开放首先是在优势产业领域实行开放,以促使优势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只有在产业开放过程中,通过比较,才能明确优势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发展要求。产业开放是海南发展富有地方特色和相对优势的经济,以实现“富甲天下”目标的出路所在。
4.产业开放是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
未来10年海南经济增长速度面临巨大压力,从1998年开始,海南经济发展结束了连续三年徘徊的局面,增长速度持续回升,连续二年 GDP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增长后劲不强,发展速度仍较为缓慢,与全国发达地区水平的差距在拉大,主要表现为:(1)海南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连年下降,从1993年的0.75%一直降至1998年的0.55%,已回落到建省之初的水平;(2)海南人均GDP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98年人均GDP不及全国1997年水平,名列全国第14位, 为广东和浙江的54%、福建的58%、江苏的60%。
据预测,如果海南按目前略高于全国增长速度发展,年均增长率预期为8.5%,至2005年GDP达778亿元,人均GDP为9800元左右(折1185美元),2010年GDP达1170亿元,人均GDP为1.39万元(折1680美元)。全国“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预期为7%左右,2005年人均GDP为1100美元。这就是说,海南以8.5%的增长率发展,人均GDP至2005年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原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于2005年才实现,显然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如果海南确定推迟10年实现原定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即于2010年人均GDP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那么,未来10年,年均GDP增长率预期为11%到2010年GDP达16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1.9 万元(折2200美元左右),超过全国2015年的预期目标。即使这样, 海南人均GDP在2005年只达到广东1998年水平,2010年只达到北京1998年水平,2015年只达到深圳1998年水平。
综上分析,海南快速增长的基本目标是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不是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以产业开放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行性分析
“发展是硬道理”。由于海南经济总量过小,未来10年海南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是,海南的发展不是单纯为了追求高的 GDP增长率,确定海南未来10年的发展速度,主要建立在这样四个基础上,一是建立在海南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主要依靠发挥海南三大优势,把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和海洋产业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以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使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坚实的产业结构基础。二是建立在产业实现升级的基础上。以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依靠产业升级释放的能量,以及依靠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所引发的推动力,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依靠人力资源,同时又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保持一片净土,建设生态经济省,始终是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服从和服务的方向和目标。
在实现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根据我们的预测,2000—2010 年全省GDP年均增长率预期为 11%左右,第一产业预期为9—10%,第二产业预期为9—10.5%,第三产业预期为11—14%。海南热带高效农业, 多年来一直处在持续快速发展状态,连续6年高于GDP的增长率,为全省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1999年第一产业增长达11%。进入21世纪热带高效农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把握好机会,通过农业的全面开放拉动热带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加大菜、瓜、果和养殖业、捕捞业的发展力度,使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现在的21%、18%增加到各占1/4,把海南建成我国热带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第一产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是可能的。
海南工业由于老项目效益低,新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但是,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以及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在今后几年,通过产业开放,加速海洋开发产业化进程,加速资源加工业集约化进程,加速现有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进程,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全面实现海南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发展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工业,海南工业就会走上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1997、1998年第二产业增长率分别为9%、8.7%,未来10年以10%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是有可能的。
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兴起,是实现海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21世纪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只要把握好我国加入WTO时机,在旅游业和服务业领域,率先实现更大、 更快的开放,以加速旅游业的国际化进程,加速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将会出现高速增长的局面。第一,旅游业以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为中心,提高经济效益,国内人均消费达到广东1998年水平,国际人均消费达亚洲主要国家或地区1994年水平,旅游业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会成倍提高。据预测,若旅游业国际化水平提高,2010年接待国外游客达台湾1994年水平200万人,人均消费达1994 年亚洲主要国家平均水平1000美元,旅游创汇可达20亿美元,占2010年全省GDP总量10 %(1998年我省旅游外汇仅占GDP总量1.8%)。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 2005年可达 22%左右,2010年可达30%左右(1998年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5.2%)。第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将为经济增长作重要贡献。仅以教育、文化娱乐、科技服务、卫生体育、福利业而言,1998年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值不到5%,未来这些产业必将加快发展, 其增加值所占比重大幅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目前制约海南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资金不足。海南尚处在经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薄弱,对投资的依赖性强,而海南自身实力较小,与国内的先进地区相比,投资环境缺乏明显的比较优势,对外资的吸引力近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因此,资金不足仍将是下一阶段海南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二是竞争能力低下。海南企业普遍规模小,结构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缺乏名优产品,因此市场占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弱,市场风险承受能力弱,在国内外市场都缺乏较强的竞争力。三是人才缺乏。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海南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四是技术水平低下。海南经济的总体技术水平明显低于国内发达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海南的主要产品中自有知识产权只占极少数;海南的热带农业和资源加工业的技术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技术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海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使本地企业缺乏发展的后劲。五是城市化水平太低,缺乏对经济起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1999年海南城镇人口比例为 26.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4个百分点,海口、三亚等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远远低于建省初期规划的水平,属于城市化发育不完善的地区。过低的城市化既限制了海南城市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缺乏中心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能力。
进入21世纪,判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已不是工业所占的比重和工业体系是否形成,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否成为经济发达作为重要标志。海南多数传统工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低,即使花力气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也难以重创比较优势。相反,海南的海洋资源开发和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及其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海南不必追求传统工业化的目标,不需走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而是要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工业。
跨越传统发展阶段,致力于发展地方化经济,把高新技术运用于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将会大大拓宽海南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将为海南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替代了工业社会中工业对农业和第三产业的支持作用。海南将以鲜明的地方特色经济,以农业的现代化、旅游业的国际化以及服务业信息化,带来海南经济的繁荣和快速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标签:经济论文; 中国人均gdp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经济特区论文; 江苏gdp论文; 三农论文; 产业升级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