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探究论文_何娟辉

(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 湖南 4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22例,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开展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HEI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HEIQ评分(4.31±0.51)分高于对照组(3.72±0.62)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SRHM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SRHMS评分(335.83±59.03)分高于对照组(279.45±48.59)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积极情感体验,改善其心理健康,促进其幸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论;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in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Methods: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7.A total of 122 subjec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All of them were schizophrenia patien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conducted clinical nursing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and compare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I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After nursing,the HEIQ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4.31±0.51)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3.72±0.62),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RHM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nursing,the SRHM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335.83±59.03)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279.45±48.59),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positive psychology fo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patients'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promote their happines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schizophrenia;clinical rehabilitation;nursing

一项针对精神分裂症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已高达17.5%,其中重性精神障碍发病率高达1%[1]。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疾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会出现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等。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其心理状态,还容易造成临床康复的效果下降。本次研究重点探究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1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在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43.89±4.93)岁。观察组61例,男性36例,女性25例,年龄在23-71岁之间,平均年龄(44.02±5.0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表现等确诊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包括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合并智力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安全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护理干预:(1)评估心理状态: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由专业心理科医师及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进行训练,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理论能力以及心理干预能力。(2)知识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护理干预的积极意义以及最终目标,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的相关情况以及获得家属的充分支持。(3)转移患者注意力:在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喜好等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活动,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依从性。(4)积极开展各类活动:通过不定期的举办各种活动,例如举办阅读座谈会,或者是唱歌比赛等,激发患者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又或者是可以举办乒乓球比赛、下棋等方式,有效转移患者注意力,改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多听歌,多听轻音乐舒缓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使用幸福进取者问卷(HEIQ)[2]评价患者的积极心理品质,分数越高表示积极心理品质越高。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3] 于护理干预前后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分数越高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HEIQ评分情况

两组护理前HEI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HEIQ评分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都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4]。这种消极的状态十分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对病情恢复、降低复发也有不良影响。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的观点认为队友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者,不仅要纠正其缺陷,更重要的是减轻其痛苦以及烦恼,带给患者满足与快乐[5]。可以发现积极心理学理论十分符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需求。

本次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对患者的护理工作,这种具有一定主动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产生积极品质有很大帮助[6]。其中积极心理学理论中的关于幸福方面的内容,通过开展对患者的干预可提高患者的幸福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HEIQ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HEIQ评分(4.31±0.51)分高于对照组(3.72±0.62)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是结合了躯体、心理、康复的综合性治疗,心理护理是其中农的重要部分,传统的心理治疗工作可有效评估患者疾病的程度以及治疗情况,通过利用积极的心理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起信心和希望,有效调动其潜能[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前SRHM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护理,观察组SRHMS评分(335.83±59.03)分高于对照组(279.45±48.59)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心理学是关注患者的幸福以及最佳技能,让患者以及家属能够以积极的状态面对疾病,树立健康意识,采取健康的行为。通过利用健康讲座等方式有效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性认知提高,激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感恩心态,通过营造良好的气氛有效增强了团体心理干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各项护理工作开展的基础[8]。

综上所述,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积极情感体验,改善其心理健康,促进其幸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焦爱霞.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2(15):20-21.

[2]林峰.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2015,27(33):3366-3368.

[3]苗良.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1(60):169.

[4]陈君凤.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130-131.

[5]陈玲,招日兰,郑桂珍,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4):5268-5269.

[7]田怀玉,童世庐.生态传染病模型研究:人兽共患病传播与环境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1):8-11.

[8]Lysaker PH,Beattie NL,Strasburger AM,et al.Reported history of child sexual abuse in schizophrenia:associations with heightened symptom levels and poorer participation over four months in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J].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2005,193(12):790-795.

论文作者:何娟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临床康复中的护理效果探究论文_何娟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