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香花之素 累累丰硕之果——浅析2007年高考上海英语试卷和对英语教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花论文,丰硕论文,英语论文,英语教学论文,上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试卷的分析
我们开门见山地给《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英语试卷》一个FASTER的评价。此卷关注文化,关注交际;巧用策略,巧用技能;强调语篇,强调语境;考查技能,提高能力;存在广度,存在深度;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即
F-Focused o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Applied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S-Stressed context and situations
T-Tested skills and abilities
E-Encompassed a wide range of challenging topics
R-Related to real life and times
关注文化在阅读文章B、E篇中体现比较突出。对交际能力考查的关注从听力部分和E篇文章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巧用策略,巧用技能在B篇文章中体现得最为明显,B篇文章开头有一个小提示:You may read the questions first.这里的提示是在告诉学生要运用阅读的技巧和策略。如果按常规阅读,一般学生需要4~5分钟读文章,阅读时遇到生词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加重焦虑情绪。完成69、70、71题总共至少也需要7~8分钟。事实上。此题考查学生运用策略和技巧扫描信息、筛选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只要先读题,发现Fresh Water series之后就会从第一篇文章的第一段确认答案;第70题中的stow away在文中是以黑体字出现的,很容易扫射到,再运用上下文略加分析,就不难推断出答案;如果考生先读第71题的题干与选项,以文中的AGATHA CHRISTIE'S POIROT和ITVl两处信息点,不必读全文就会很容易找到答案。运用这种策略与技巧,最快速度只要3分钟左右就能完成3道题。为了证实上海卷关于阅读策略运用的普遍性,我们在上海以外的某地区某学校高二一个班级选出十名英语优生,将他们按平时成绩分成两组,每组学生对应成绩相当。要求第一组学生进行常规阅读,即:按部就班先读文章,然后看题,答题;要求第二组学生采用试卷中的要求,先读题,根据题的要求回头按需要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扫读、查读、跳读等。结果如下。
样本分析
由此可见阅读策略的重要性。省事省力准确率高。
我们说此卷强调语篇,强调语境,是因为考生在答题中需要分析语篇语境的试题贯穿试卷始终。特别是在单选27、29、30、33、35、36、42、43、44题以及完形填空中体现最为突出。完形填空通篇需要进行全篇分析才能使答题顺畅,准确,特别是46、47、48、56、58、62、63等最为显著。
考查技能、提高能力在整卷中都得以体现。第Ⅱ卷的汉译英体现更为突出。这种带有英语提示的汉译英不仅仅考查学生的词语、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考查他们用所学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存在广度表现在所有单选题中。仅仅20道题就考查了介词、代词、情态动词、动词时态(2)、比较级、倒装、非谓语动词(3)、感叹句、状语从句(2)、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以及词语辨析(4)等14项语法、词汇等在语篇、语境中的运用。
存在深度从阅读C篇文章中可以得见。这篇文章很有深度和难度,能考查学生语篇聚合能力。文章开头用好消息、坏消息引出“forever stamps”这一新鲜事物。然后说明它的用途以及设计原因,接着又介绍了这种新邮票的持久性、稳定性以及受众的正面反响。最后一段说明尽管美国邮政服务公司(USPS)董事会倾向于接受这项的建议,但尚未就此做出最终决定,并点出“至今邮票的设计方案还没有公布”。
文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它的深度还表现在巧妙的设题。73题表面上答案应该在文中含有这句话的那一段落,但它真正的答案是在下一段。段中第一句话“...who has collected...”,是干扰信息,后面已明显说明他买这种邮票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使用持久。另外,这种邮票太大,不便于集邮。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断定答案是D。74题更是需要进行语篇分析才能取得正确答案。文中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至今邮票的设计方案还没有公布。考生只有通读全文,认真分析语篇,才会得出正确答案。
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主要体现在单选25、31、32、34、37、38、39、40、41题和阅读文章A中。文章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设计了许多常识性和交际性策略问题,很符合交际性原则。书面表达以“礼物”为主题的作文,更是体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话题和现象。学生不陌生。立意不生僻。
完形填空文章A与时俱进,涉及太空宇航员和太空活动这一话题。很具有时代性。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上海试卷具有思想性、实用性、时代性、领先性。但较2006年试卷稍有难度,主要体现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上。
二、对高中英语教学及高考复习的思考
通过分析,使我们产生了一些思考:我们的高考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不再是70年代死记硬背、80年死记语法、90年代多记词汇,学好课本就能应付的高考。新课改下的高考命题意图就是要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平时教学走向开放、走向灵活、走向创新;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开放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所要考查的是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点在上海试卷中体现比较突出。
但是,根据我们对有些地区和学校的考查和调研发现,目前我们的英语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存在许多不符合课改精神和高考指导思想的怪现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将它们归纳成“十多十少”,即:讲说多,习练少;知识多,能力少;语法多,交际少;背记多,应用少;套题多,活题少;课内多,课外少;做题多,反思少;传统多,创新少;付出多,收获少;烦恼多,快乐少。
为此我们建议在平时教学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依据语言习得理论、遵循语言学习规律、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按照高考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坚持把教学和测试的基本点定位在语篇、语情、语境、语意的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文章理解、单词使用、词组辨认、句型搭配、语法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语篇聚合、文化背景掌握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日常学习中运用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学生阅读的广度、密度、难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获取信息、理解、判断、推理等能力。训练学生应试能力和答题技能和技巧。坚持将英语教学和高考复习引向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轨道上来。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要把握英语新课标对于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体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运用有效策略学习英语;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教材,更重要的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博览群书,读书、读报、读杂志,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通过大量的输入促进流利、准确的输出;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精读,语音、词汇、词法的精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的泛读,学会用所学的语言获取信息、给予信息、处理信息。
这里我们仅举完形和阅读这两个题型说明一下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上海和近几年全国卷的完形填空命题总体趋势都是坚持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
基于以上的观点以及完形填空试题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特点,不难看出,要做好完形填空题,考生必须具备下列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
1.熟练、扎实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快速阅读并捕捉主题句和相关信息点的阅读能力;
3.正确理顺文章脉络,找出主旨大意的理解分析能力;
4.经过“信息处理”,将文中被破坏的信息准确“复位”的推理判断能力;
5.考生在具备以上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完形填空的应对方略应该是:平时多读书、多读报、多看电视、原版电影、多练阅读和完形题目。重视解题的技巧技能。一般解题方略有三大步骤,这一方略是较传统、最常见的,在这里不再重复。
第二种方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特别是第二步骤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一方略对于英语能力较强的考生十分有效。它虽然比第一种方略多了一个步骤,但它实际上速度快、准确率高。它分为四大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通读全文时,要集中注意力,从头至尾,跳过空格,细心地快读下去,切忌看一句,选一个空。通过通读全文,达到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个基本了解,能抓住最能体现主旨大意的主题句、关键词、弄清人物、时间、地点、事由、原因等,并悟出短文作者的观点、意向、态度等。
第二步:细读全文,试填空格
在细读全文、掌握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语篇、语境、语义、语法、逻辑的全面分析。分析后要试填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可填一个,也可填几个。只要自己认为符合文章意义要求,符合作者想表达的意向、态度,符合语法结构要求,符合语法意义要求,符合语境、语篇要求,符合词性、词义要求,符合逻辑结构要求,即可填写。此步骤可快速用铅笔在空格处填写,以备下一步骤确定选项用。
第三步:细读选项,选定答案
在自我填空的基础上,依编号的顺序对每空的选择项进行分析、对比自己在上一步骤所作的选择,选出认为最合乎逻辑、最合乎文章要求、最合乎情理的选项。
最后再判断一下所选定的选择项是否有逻辑上的错误,以确保全文通顺。
第四步:复读全文,全面验证
确定各小题的答案后,可进行第四步,再通读全文,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要从语义、词法、句法、习惯用法、逻辑关系等方面,全面验证所选答案。此次通读全文时,应把所选取的答案放入其中,以求完整、流畅、顺达地默读全文,便于发现错漏,及时纠正。
正确的理解思路与解题技巧有利于提高做完形填空题的速度与质量。比如上海完形填空题的45、47、51、53、56、62、64题在第二步骤基本能有80%的准确率。
阅读理解部分是高考和平时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目前新课标和高考要求阅读量增大;读速加快;阅读材料中语言表达方式更灵活,固定搭配,短语,生词也有所增多;阅读材料话题多样,体裁各异,题材广泛;语篇结构复杂,长句、难句增多。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除了“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多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之外,特别提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能阅读一般的英文报刊和杂志,从中获取主要的信息”,“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能有效的利用网络等媒体获取和处理信息”等要求。
为此我们提出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建议:
1.拓宽视野,利用多种渠道和资源来增加阅读量和拓展获取信息的途径。例如:可利用牛津出版的《书虫》系列、“Amazing story”、《趣味英语》、《二十一世纪报中学生版》等,以及网络资源。
2.养成持之以恒的精神,每天坚持读阅读一到两篇文章,不一定非要做阅读理解题练习,可以把练习与阅读搭配进行,总之每天要力求达到千字左右的阅读量。
3.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每次做阅读训练之前要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力求在读过第一遍之后就能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4.学会正确处理阅读中的生词,注意含有生词的上下文语境,力求猜出生词的含义,读过之后可以到字典中去验证。
5.对于话题比较生涩、篇幅较长、语言结构较复杂的阅读材料,要学会和同学一起合作学习,研究讨论,即使最终仍有不理解的问题,需要请教老师,也比不经过讨论思考让老师直接讲解收获要大得多。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广度),加大阅读量和训练(密度),渐渐加大阅读难度,分层次抓好阅读(科普、文史、人物传记、短篇故事、报告、广告)。不同学生可给予不同要求,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阅读策略。如:猜词、预测、背景知识了解、跳读、查读、略读、扫读、联想、分析、对比、归纳等认知、调控、和交际策略应该在英语教学中不断使用、渗透和训练。使学生在语境中感悟语法规则,体验运用知识、语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篇聚合能力(深度)。形成语感,达到语用能力的形成。注意平时的过程积累。注重学习过程(process)的形成。
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If you have no process,you will have problems.)学习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十分注重过程的形成和积累。只为考试学,肯定学不好。
总而言之,语言的学习需要平时的点点滴滴积累,如同植树种花,勤浇水,适施肥,有了香花之素,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有了平时的厚积,才有日后的薄发;有了平时的勤奋巧学,才会有高考的理想成绩和日后的驾驭自如。耕耘就会有收获。这就是我们说的“点点香花之素。累累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