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相关思考论文_周军丽

植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相关思考论文_周军丽

摘要:林业建设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当前形势下,林业部门应该积极进行林业建设区域的扩展。但是在植树造林区域扩展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林业建设过程中森林病虫害问题,将会造成很大的林业资源损失,降低林业建设工作有效性。

关键词:植树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相关思考

1导言

根据我国现如今植树造林状况而言,呈现出普遍缺乏专业标准、技术水平偏低的状态。现代化育林技术的应用并未普及,植树造林方式仍是传统模式,导致树木成活率偏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低下,生长缓慢。其发展呈现出滞后性状态,打击了造林的积极性。基于这一背景,必须强化植树造林在造林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2方面的技术程度,提升植树造林的有效性。

2植树造林技术

2.1播种造林法

播种造林法就是通过种子的合理选择及播种,来满足造林要求的一种方式。其具有成本低廉、作业时间短、流程简单和栽植要求较低等优势,可以说是目前植树造林中最简单、最直接和最方便的造林技术。不过使用播种造林法时,有以下两点要求需要特别注意。一是保证种子选择的合理性。播种法对种子质量要求较高,在挑选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尽可能选择粒大、饱满、光泽度高、易发芽的种子,以免影响树木成活率。二是注重播种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现场土壤情况进行详细勘查,做好松土、洒水、施肥等工作,确保种子栽植后有充足的养料供应。

2.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直接将根系较为完整的苗木栽植在绿化地区内,以实现造林的目标。与播种造林法类似,植苗造林法的操作也相对简单,且树木的成活率较高。在使用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一是要确保苗木培养的优质性。在苗木培育中,需对土壤、环境气候进行合理把控,提高苗木成活率。二是要注重苗木选择的优质性。苗木挑选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土壤、气候等特征外,还需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防止损伤苗木栽植在绿化地区。三是加大栽种后苗木的养护力度,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其的影响。

2.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干、枝、根或者竹茎等材料开展造林工作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有造林时间短、造林费用低、操作流程简单、树木成活率高等。不过由于该方法属于综合造林的一种,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土质要求高、受区域限制、栽植范围较窄等。所以在具体应用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栽植方法。

2.4灌溉施肥技术

通过人为方式补充树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可有效提升林木的成活率以及生长速度。在种植期间,各阶段的灌溉施肥操作存在差异性,需根据树木生长的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年龄等确定灌溉量,并非一味地浇水,而是保证树木根部湿润即可。控制施肥的频率与施肥量,根据树种所需养分适当追肥。技术层面需考虑到种植土壤中,本身涵盖的各种微量元素,在肥料施加上合理配比,否则施肥量过大易导致苗木烂根。

2.5除草松土技术

苗木松土与除草也会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其目的在于增加土壤通透性、提升土壤水分含量,避免杂草与树木争抢养分。在松土除草时,尽量避免伤及苗木根部,并保护树梢和树皮。注意控制施肥后土壤疏松的深度,通过定期除草确保苗木生长具有充足的养分供给。

2.6树木抚育技术

苗木成长阶段首先应适当修剪其树干部分,确保营养的稳定性供给,直接剪去多余的枝干,可缩短生长周期。间苗操作,苗木种植位置需根据其品种决定,保障苗木营养和阳光的同时,避免过于密集影响养分的有效吸收。在未形成枝干时,直接剪掉幼苗树干上的嫩芽,可保障养分传输的一致性,确保树苗生长养分充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植树造林的基本程序

3.1清理造林地

造林地是苗木生长的主要区域,在造林地中难免会存在很多杂草、枯叶、伐根等,所以在苗木栽植前,做好造林地的处理是尤为必要的。只有保证造林地环境的整洁性,才能在苗木栽植完成后,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保障苗木的健康生长。清理造林地时选用的主要方式有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及块状清理3种,方式不同,对于现场的要求及操作也会存在明显差异。

3.2整地

整地作为植树造林的基本工作,在促进苗木健康生长上有着显著效果。而要想提高整地质量,选择合适的整地方法是尤为重要的。目前最常使用的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全面整地是利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翻垦作业,提升土壤的柔软性,一般应用在面积较大的造林工程中;而局部整地是进行小面积翻垦,以改善土壤质量,满足栽种需求。

4植树造林病虫害防治

4.1病虫害防治问题所在

4.1.1监测水平不高。限制资金,部分地区虽然林业发展呈现出一定规模,但在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方面,并未推广新科研技术。病虫害发展繁衍不断且顽固,错误用药无法对病虫害形成系统性、根治性管理,导致病虫害恶性循环。防治手段和监测技术的滞后性,制约了病虫害防治。

4.1.2专业管理不足。植树造林中一旦形成病虫害,在范围内迅速波及。不少地区林业管理在此方面并不完善,缺乏防治措施以及必要检测仪器设备,导致病虫害防治效率较低。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展开高效率识别病虫害,在病虫害初期形成时未区分种类,胡乱用药导致早期防治效果不佳。

4.2病虫害防治策略

4.2.1加大经济投入。病虫害的防治需要2方面展开资金投入。一方面是病虫害相关设备及药剂,另一方面为人员及技术。在我国植树造林发展较好的地区大多经济相对落后,相关部门应加大经济投入,让当地林业建设产生更多经济效益。争取适当的国家补助,以及地方投入下,帮助当地病虫害做到专款专用,达到综合性防治模式。建立专项审计制度以及效益跟踪检查制度,避免病虫害防治经费被随意挪用。展开林木病虫综合防治前,应综合考虑病虫害的类型以及规模、程度等,合理使用资金,提升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4.2.2新技术防治。首先,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根据土壤、气候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品种、合理采伐,降低病虫害。其次,可通过新技术预防病虫害。目前我国森林防疫站已经引进了炮弹灭虫技术,也就是爆炸型林用灭虫药包,1.5kg的药包里面装满BT生物药粉,400m射程下可实现移动式发射。该生物药粉属于广谱杀虫药,能够有效防治多种害虫且对人畜无害,对环境污染程度轻微。

4.3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按照《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理论》。落实林木的有害生物管理,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目前影响林木生长较常见的有害生物为检疫害虫,一旦大规模患病会导致苗木枯梢、风折甚至枯死。可利用全部种群理论,在害虫未形成规模时扼杀在摇篮,但目前尚无彻底消灭的效果。害虫防治,可采用药泥堵住树上的虫洞,使用成虫期悬挂性诱剂、注射杀虫剂等方式展开防治。及早发现、及早治理,避免害虫扩散蔓延。

5结语

综上所述,植树造林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增大森林覆盖率,才能在提高自然环境质量的同时,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避免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而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于希河.植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0):195.

[2]高慧.植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J].农技服务,2017,34(22):52.

论文作者:周军丽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9

标签:;  ;  ;  ;  ;  ;  ;  ;  

植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相关思考论文_周军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