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
林俊杰 杨涵惠 江凤香
(西安培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摘 要]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陕西省农村发展迎来了新的机会,但是陕西省农村人才开发不足,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智慧力量太弱,陕西省农村人才的潜力亟待得到挖掘。本文首先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人才振兴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并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人才振兴困境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人才振兴困境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才振兴;陕西省
1 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现象促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浪潮中向城镇转移。然而,陕西省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与农村就业率之间存在较大矛盾[1]。而且,近十年随着城镇化推向高潮,农村劳动力大批涌向城市,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农村就业人口呈下降趋势。不仅如此,现代机械化农业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解放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但是,农村就业结构相对产业结构滞后,农村就业人口以从事种植业、畜牧和渔业为主。另外,流动人口主要从事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于以上现状,陕西省农村亟待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培养高素质人才。
2 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农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
2.1 乡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陕西省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较大,但总体文化素质较低。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农村劳动力资源文盲116.2万人(7.0%),高中教育文盲208.0万人(12.5%),高校文盲271 000人(1.6%)。此外,陕西省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落后、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且素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教育发展。农村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教育,但大多数农村应用型人才没有获得国家职业水平认证,也没有客观的依据显示其技术水平。
我们先来看看“叙事”这件事。叙事,作为一个理论术语,首先出现于文学研究领域。据法国文学理论家热奈特的界定,叙事的中心含义是指:“承担叙述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叙述陈述,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到了20世纪80年代,叙事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电影艺术领域,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电影叙事学。
2.2 乡村环境恶劣导致劳动力流失
乡村环境差主要是指乡村在基础设施、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居住环境及文明程度方面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一,住房没有统一规划、卫生条件差等,不能吸引人才居住。第二,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当前我国乡村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生活设施落后、通信条件差等情况比较普遍,这些现象除影响生活的便利程度外,还严重影响农业科技开发及农业现代化经营。第三,公共产品与服务尤其是人才成长所需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如医疗与教育设施落后。从教育方面来看,与城市相比,乡村教育教学设备严重滞后,师资短缺,理念落后,教育质量差。从医疗方面来看,医疗机构数量少,医疗资源质量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人才的成长[2],同时也是引发乡村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第四,乡村文明程度有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人才的成长。乡村基本条件落后使得大量乡村人才思想不稳定,认为乡村人才成长的环境不好、上升空间有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倾向于向城市转移,致使乡村难以留住人才。
2.3 农业效益低,吸引人才数量有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又实实在在是一个弱势产业。第一,当前的农业生产依然没有摆脱对自然条件的过度依赖,因此生产充满了不确定性。第二,受“剪刀差”影响,农产品价格偏低。第三,当前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没有规模效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第四,农业生产周期长,前期投资巨大。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农业市场受关注程度低,农业比较收益低,严重影响了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3]。与此同时,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农村人才有条件的情况下更愿意选择外出务工。同时,目前陕西省大部分农村仍是小规模生产单位,产业单一,对人才需求不迫切,可吸纳的人才十分有限。
毋庸置疑,学生初始学写作文,往往从观察作文入手,就如绘画入门新手一样,得学会观察,苦练素描本领。因而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周围的车水马龙、世事变迁;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学生观察的内容,也是学生感受美的对象。然而,由于学生的时间大多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即使在双休日、节假日,学生的许多时间也是在完成作业中度过,因此学生能观察到的事物有限,观察的时间有限,为此,我们得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观察,去感知生活中的美。
3 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人才振兴困境的形成原因
3.1 缺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
农村留不住人才有多重原因,主要体现如下: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情况与城市相比有很大不同,而且在农村工作工资待遇相对更低,种种因素使农村的生活质量远远落后于城市,让留在乡村的人才倍感压力,迫使乡村人才向城市流动,甚至失去中青年劳动力;第二,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巨大阻碍。实际上,一些从农村到城市上学的高素质人才希望能通过村官的形式回到农村,但是大多数村干部很难转变为国家行政管理人员,晋升希望渺茫在很大程度上挫败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干部的储备大大减少,以及有作为的干部少之又少。
3.2 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
乡村人才受教育程度较低是导致高素质人员缺乏的重要原因。第一,支持农业队伍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强。长久以来,农民一直很渴望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市场形势以及农作物相关知识[4]。但是,城市信息向乡镇推进力度小,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使得时事热点传入农村难上加难,乡村人才信息闭塞或者滞后。第二,教育理念和培训机制不完备。目前的农村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专业培训,而不将农村实用型人才纳入人才管理体系内。农村人才之间合作意识薄弱,农业技术种类冗杂,从事的产业繁多,现有的培训讲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农民实际需要之间存在脱节。与此同时,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没有实名注册,教室浪费,培训资源没有得到高效整合。培训责任界定不清,培训成本不准确,效果差。在没有筹集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基层政府一时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培育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和各级农业人才。
3.3 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一是要转变现有的农村人才培养形式。目前的农村人才培养形式是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讲座,强调理论知识大于实践,没有考虑到乡村人才的接受水平以及当地农民的现实需求。今后要注重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精准教学,针对当地需求进行一对一教学,到田间地头进行教学和实践指导,普及专业的农业知识,展示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增强农民认知水平,开阔其眼界,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学习的机动性,促进其自主学习。二是寻找当地农业种植大户,选择影响广、经济效益高、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示范,专家组入驻进行精准指导,从而为农民创收,起到带头模范作用,激发乡村人才的内驱力,更好地帮助广大农民掌握专业知识技能。
4 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人才振兴困境的解决对策
4.1 夯实乡村教育基础
农村教育是农村人才振兴的重中之重。要把乡村教育建设成为一个多层次、全领域的多轨制教育体系,与城市教育体系既相互联系,又要充分显示乡村教育特色。所谓多层次,是指建设多轨制的乡村教育体系,促进通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完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分层次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农业科学与教育紧密结合,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以农村振兴为目标,在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总之,振兴人才是振兴农村的关键。人才振兴必须坚持多措并举,既保障乡村人才队伍的适度规模,又要保障乡村人才队伍的质量,大力支持农村全面振兴。
4.2 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长久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逐步拉大,农村人才队伍发展滞后,而且人才总数严重缺失,人才呈从农村到城市单向流动的趋势。而现有的农业扶持政策还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农村引进人才的规模,实行了由政府官员担任村委书记、大学生担任村委书记的制度,并提倡和鼓励年轻人到农村锻炼。然而,政策实施时间相对较短,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现状。
4.3 优化乡村人才成长环境
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在于“留得住”,而人才“留得住”的关键在于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这就需要国家完善引导人才流动的顶层设计,相关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增强乡村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具体而言,乡村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主要在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充分地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在能源、交通、卫生、通信、医疗和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基本满足乡村人才的生活创业需求。二是市场环境,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完善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建设好信息平台,加强资格证书及职称评定管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三是文化环境。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使“三农”的重要战略意义深入人心,营造乡村人才是新时代关键资源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国家对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以及创新模式的研究,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型、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收益,更能够提升这些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它们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能够有效实现对于权力的监督,避免腐败情况的出现。
5 结语
在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陕西省农村人才潜力亟待充分挖掘。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人才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要正确定位,发挥其主体和主导作用;齐聚各方资源和力量,采取多元化人才开发途径,以实现农村振兴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靖,徐雪高,陈兰,等.农村劳动力就业对“十二五”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45):2-13.
[2]钟伏兰.江苏省昆山市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11.
[3]李爱文,潘玉婉,张汉林,等.眉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基于眉县169户农户的问卷调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4):18-21.
[4]文信连,陈壬生,朱光华.新形势下种子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及竞争对策[J].种子世界,2007(2):23-24.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8-37-2
作者简介: 林俊杰(1997—),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