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对期刊发展的新要求简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9(2001)01-0067-02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已昂首迈进知识经济的门槛。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不言而喻,作为知识创造、贮存、发展、传播、扩散之主要媒体之一的期刊,面临着更新运作机制和管理以适应时代步伐的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势和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所决定的。
一、知识经济要求期刊理念的整体变化
中国期刊业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在增强实力,逐步发展的同时,已经越业越重视对自身的理性思考。知识经济的现实,要求期刊必须实现理念的整体变化,才能在与其它各媒体的角逐中站稳脚跟,稳健发展。
1.必须增强竞争观念。现代的期刊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种刊物间的竞争,而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竞争。不仅如此,还面临不同媒体,不同产业的竞争。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网络的发展,给传统期刊业带来严峻的威胁,将期刊推到了只能拉开架式迎接竞争的峰头浪尖。如果缺少竞争意识,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偃旗息鼓,阵地越来越小越来越举步维艰,最终被挤出媒体市场。
2.增强投资观念。期刊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要求必须重视投资、树立期刊投资的正确观念。必须打破“政府投资办宣传、社会效益是唯一目的”的传统观念,树立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观念。期刊提供给人们精神食粮,是一种特殊商品。按照商品销售的原则,必须重视对市场的研判,要从找准期刊消费市场着手,加大投入。随着期刊市场化要求的不断升级,期刊的经济成份将会发生明显变化,单一经济部门办刊逐渐减少,而其它多种经济成分办刊不断增加。党政机关特别是行政管理部门办刊会大大缩减。因此,期刊投资中有牢牢地把住市场需求脉络,确立期刊的市场定位,在经济上把投入和产出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到稳健发展。
3.积极拓展关联领域。期刊的发展,不能固守传统,要有新的突破。在期刊的品种追求多样化,选题、样式、载体多样化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拓展视野,以知识为资本投入要素,将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同期刊发展结合起来,把期刊的触角延伸到关联的多元载体领域,如多媒体开发。运用多媒体开发出版资源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光盘杂志和网络期刊应当成为期刊发展的主渠道。只有积极跟进,利用网络渠道,努力提高硬件水平,普及电子投稿,编辑、审稿、排版、制作、发行(更合理地应当是销售)阅读、检索等工作方式,才能适应大容量,短平快的需要。
4.增强营销观念。期刊发展必须打破被动的订阅发行,要采取主动出击,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力度,运用营销的基本手段,为期刊销售开辟路径,拓展市场在相关媒体逐渐加大营销力度的今天,期刊已远远落在了影视业、报业的后面。例如,都市报业的异军突起,已经取得空前成功。而期刊的情况则大多数越来越萎缩,有的甚至到了只能进行交换的地步。细想起来,这与缺乏营销理念和行为是分不开的。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是许多期刊往往重视其它领域的广告宣传,把广告版面当成期刊创造经济效益的阵地,然而却很少见到期刊为自己进行营销策划。从质量上下功夫、从形式上要变化、从载体上求丰富固然是期刊发展的大势要求,但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运用也是期刊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任务。
5.增强集团化观念。期刊业要有大的发展,必须走集团化的道路。随着期刊日益市场化和其它媒体集团化的实现,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办刊,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撑不死也饿不死”的状态对期刊发展的观念制约越来越凸现。期刊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要在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进行新的联合、兼并、分化和重组。需要统一的认识是,规模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新模式的单调,集团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子单位的退出,多样化的形式与结构外表是为了适应与包容新的经济增长和新的经营模式、经济观念。期刊的集团化必须打破区域性、地方性的条块分割,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进行。在集团化过程中,可以吸收有实力的企业资金注入,实现期刊媒体与企业经营的有机结合,适应知识经济的新要求。
二、知识经济对期刊管理的转型要求
我国的期刊业,正在尝试产业化和商品化发展道路,处于转型时期。知识经济的兴起,是期刊发展的机遇,也给期刊管理提出了转型的要求。
1.由行政手段直接管理转变为以经济和法律调控。过去,由于期刊单一的偏重社会效益而忽视经济效益成分,多数依赖财政支持才能得以维持,基本上是采用行政手段对其进行管理。现在,期刊纳入市场化运作已是必然,其运作也就要按市场规律来办。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去进行管理势必行不通。国家对期刊的管理只能在要求期刊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和舆论导向前提下,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来实现宏观管理。
2.由资金扶持逐渐转为政策扶持。以往大多数期刊的办刊资金,都由行业,单位用财政预算的办法纳入统一财政渠道解决。这种资金扶持的弊端不仅增加了财政负担,也制约期刊发展的手足。随着行政管理的退出,资金扶持力度会逐渐减弱。期刊发展在断奶的情况下需要国家制定具体的经济政策来引导,鼓励和规范,比如通过财政优惠政策等来调节,促进期刊业的发展等。
3.鼓励期刊业由文化事业转向文化企业。特别是期刊出版单位,应逐渐引导其转型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国家在制定期刊宏观发展政策的同时,合理调配出版资源。对现有期刊布局结构予以重新评审定位,使之更加符合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三、知识经济对期刊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的要求
1.内容上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既反映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学术上坚持站在理论前沿,有新意、有深度,又要考虑期刊的消费对象需求,注意期刊读者群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阅读趣味的变化,有针对性组织内容进行应答。既不能“曲高和寡”,也不可低级媚俗。在增强信息和宣传导向功能的同时,使娱乐、消遣功能得到适当的体现。
2.结构和形式上要有大的突破。随着国际期刊业的交流、融汇,接轨、同步将成为必然,期刊的结构形式必然要有大的突破。随着学科的边缘化,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期刊的两大门类划分也将逐渐淡化。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已使新世纪不再分科成为必然趋势。期刊的品种将在选题、样式、载体诸方面呈现多样化。通过竞争,占有各自的市场份额。新型媒体必将带来强势的辐射,与传统媒体相得益彰。期刊的出版周期将加快,最短的期刊周期甚至达到周三刊。以更短的周期,更丰富、迅速的信息传播手段,满足多类读者的消费需求,是势所必然。
收稿日期:20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