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冲突与解决机制研究综述论文_谢瑜

邻避冲突与解决机制研究综述论文_谢瑜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510010

摘要:邻避冲突的研究经过30多年学者们的努力,已经有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整理国内有关邻避冲突的重要文献,整理归纳学者们既有的研究成果,从解释邻避设施、邻避冲突等基本概念入手,明确造成邻避冲突的三大原因,再相应提出事件治理与风险治理两大治理策略,以及综合治理框架。

关键词:邻避冲突、利益、风险、程序公正、社会治理

我国正经历快速城市化的转型期过程,国家严格限制新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城市发展模式不得不从原来粗放的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每年进入城市的新市民会对公服配套产生需求,一些原本没有合理规划的老城区无疑就有了布局充足公服配套的压力,这也使得邻避冲突概率大增。

1涵义

1.1关于邻避设施

李永展认为,邻避设施是指“服务广大地区民众,但可能对生活环境、居民健康和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以至于居民希望不要设置在其家附近的设施,但是却是达成社会公共福利所不可或缺的”。何艳玲认为所谓邻避设施,通常是指一些有污染威胁的设施,比如垃圾掩埋场、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等。翁久惠认为邻避设施是“服务于广大地区民众或为特定的经济目标,但却对居民健康与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设施”。丁秋霞将所有会产生负外部性效果令人感到厌恶而不愿与其毗邻的设施称为邻避设施。

概括起来,所谓邻避设施,通常是指一些有污染威胁的设施,例如变电站、垃圾掩埋场、医院、发电厂等等。描述那些兴建能够带来整体性社会利益、但对周围居民产生负面影响的设施。

1.2关于邻避冲突

关于邻避冲突学界已经达成基本的共识,即是一种公共或公用设施正外部性为全体公民所共享,但产生的负外部性由附近的民众承担,当这种负外部性的影响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危害或者人们的认知程度提升的的时候,从而造成当地民众的抗拒心态及反对行动。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邻避设施冲突的基本特征:首先,这种冲突是基于公共设施带来的负外部效应基础上提出的。其次,成本与效益不均衡分布激发了社会冲突的产生。

2原因探究

邻避冲突产生的原因,可能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李晓晖认为从经济层面看,是公民所争取个人利益与执政者所坚持的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层面上看,反映了“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对抗。从政治层面上看,是特定个体或群体与政府公共部门之间矛盾的体现。

2.1公共利益的界定

很多时候,邻避冲突的政府一方,会打着公共利益的口号要求抗议的市民团体放弃私人利益,但公共利益并非指全体公民的利益而不包括个别市民的利益。郑卫认为,公共利益的节点绝非以人数的多少为标准,少数人的利益也并不一定就不代表公共利益。如果仅仅以人数多少作为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那往往会陷入“多数人暴力”的误区。在他的关于上海磁悬浮事件的研究中,就认为政府与市民关于公益性认知上并非处于同一个层面,政府和磁浮公司更多地是基于交通战略层面的考虑,而居民则更关注于项目的现实性。

2.2邻避冲突的处理

中国式邻避冲突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于邻避冲突还处于“邻避无意识状态”,中国的政府往往本能将邻避冲突认为是不明真相群众组织的群体性事件处理,所以不能获得利益让渡空间,很多时候会采取不理智的镇压活动。随着邻避事态的不断发展,群众抗议活动从刚开始的零散理性抗议逐渐演变为大规模的非理性抗议,社会稳定就会动摇。相对而言,西方许多国家处理问题就更民主一些,比如美国在罗德岛州Woonasquatucket河的水污染事件中,通过运用“精明公众模型”,强调公众的地位与利益,正视污染事件,提供公众参与方式,完美化解了冲突,大大减少了集体动员活动的可能性。

2.3权利意识的觉醒

目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正在改进的过程中,有可喜的一面同样有许多不足的方面。乔艳洁认为,现代民主体制的完善、市民社会的兴起及公共话语空间的不断扩大,公民权利意识亦不断觉醒,这给公民认识和比较自身利益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民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不公平对待时,会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抗争。市民敢于在邻避冲突中站出来,这一点可以说明制度已经有所进步,保护了市民的发言权。但是,只能保证发言的权利,没有公共参与制度的设计,也只能事后不断产生矛盾。想深层次解决问题,还需要保证公众参与的程序设计。

3解决对策

执政者应该明白邻避冲突表面上的消解,不等于“公民服从”的建立。陶鹏认为,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的发生不是突发而是有着诸多背后因素的,全过程、动态的管理是群体性事件治理的重要趋势。

乔艳洁认为,邻避问题的治理应当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邻避”事件治理、二是“邻避”风险治理。

3.1“邻避”事件治理

当邻避风险转变为邻避冲突后,就需要邻避事件治理这个过程。一般认为,事件治理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利益分配问题。何艳玲认为,补偿是重要的工具,分为金钱补偿、同类型奖偿、应急基金、好处保证、经济友好奖励等。

有时候政府不仅仅遇到的是利益分配问题,有时候还有社会舆论与谣言的传播问题,政府部门还需要通过应急手段来平息事件,要有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控制事件转化为更严重的其他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

3.2“邻避”风险治理

风险的治理是从根本上杜绝与治理邻避事件的对策。要求首先应制定正确的政策,应对邻避设施的选址,安全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公平、客观的预测。其次,应保持政策信息的公开、程序的透明,接受监督。从制度层面,规范公众参与的程序,增强公民的参与力度。在有必要的时候,加大“特殊”邻避政策的宣传力度,提升政治合法性。

何艳玲认为,这一过程与补偿相比较更为有效,有助于客服选址过程中的猜疑,降低居民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反映。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居民得知邻避设施在其生活环境附近,第一反应必定是差异与支配下的誓言抗议到底。

3.3综合治理框架研究

许多学者都在治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的治理邻避冲突的战略框架。李晓晖提出可以通过改进设施本身的设计、设备等技术手段外,更加需要在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下,从政策层面配以综合的疏解手段,主要包括公众参与、回馈补偿与风险保障三个方面。

4总结

邻避冲突是每个国家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的难题,首先我们应当有正是冲突的态度。政府与民众首先应该界定好各自的利益,在同一个平台上讨论才有实际意义。执政者应当从已有的案例经验中总结解决策略,要明白利益冲突是其背后关键的原因,所以解决策略就应该落实到利益分配的讨论中来。最为关键的,还是社会制度的改革。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利益分配就可能存在不公平、公众参与就不可能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社会就得不到更本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何艳玲.“中国式”邻避冲突:基于事件的分析[M].开放时代,2009(12),102-114.

[2]陶鹏,童星.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M].南京社会科学,2010(08),63-68.

[3]郑卫.邻避设施规划之困境-上海磁悬浮事件的个案分析[M]. 城市规划,2011(02),74-86.

[4]郭巍青,陈晓运.风险社会的环境异议-以广州市民反对垃圾焚烧厂建设为例[M].公共行政评论,2011(01),95-121.

[5]李晓晖,城市邻避性公共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讨[M].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8.

[6]乔艳洁,曹婷,唐华.从公共政策角度探析邻避效应[M].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01),93-97.

[7]王佃利,许晴晴.邻避冲突的属性分析与治理之道-基于邻避研究综述的分析[M].中国行政管理,2012(12),83-88.

论文作者:谢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邻避冲突与解决机制研究综述论文_谢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