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朗县“甲村”生育习俗的调查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白朗县论文,调查报告论文,习俗论文,甲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分类号]C923+K8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1-102-04
一、概况
本人今年参与了西藏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与美国斯坦大学简妮弗博士的合作项目——《西藏农村妇女现状研究》,并陪同简妮弗博士到日喀则白朗县进行田野调查。主要调查内容为妇女生育方面的习俗。为了避免给调查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有意省去了真实的村名,而将该村取名为“甲村”。
“甲村”是个行政村,坐落在白朗县南部。由此北行5公里是镇政府所在地,是个纯农地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2003年上半年总户数为31户,总人口为271人,其中女性人口为130人,占总人口的48%;60岁以上人口为20人,女性为9人,占60岁以上总人口的45%。
二、婚姻类型
由于我们调查了解的是有关妇女生育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调查对象为“甲村”所有已婚妇女,共50人,年龄最大的84岁,最小的25岁。“甲村”的主流婚姻是一夫一妻制,这种婚姻约占婚姻总数的50%,与一夫一妻并存的是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婚姻形式。一夫多妻仅占2%左右;一妻多夫约占34%。一夫多妻在该村只有一户,是姐妹共夫,男人入赘女家,妻子之间在地位上平等,无主次之分,孩子称亲生母亲为“阿妈”,(注:阿妈,藏语,意即妈妈。)不是亲生母亲的称“淑啦”。(注:淑啦,藏语,意为姨姨。)一妻多夫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兄弟共妻的一妻多夫,大部分是女子招媳男家,兄弟同时合娶妻子或是在兄长结婚以后弟弟不另外娶妻而与嫂子同居形成的共妻家庭。在一妻多夫家庭中,孩子称妻子的第一任丈夫为“爸啦”,(注:爸啦,藏语,意即爸爸。)其余按年龄称为“阿觉”、(注:阿觉,藏语,母亲的第二任丈夫的称呼。)“阿琼”。(注:阿琼,藏语,母亲的第三、四任丈夫的称呼。)
三、生育习俗
人的一生中,诞生仪礼是开端之礼。由于家庭结构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婴儿降生预示着血缘有所继承,所以父母和整个家庭都十分重视,并由此产生有关婴儿诞生的一系列习俗。从诞生仪礼本身所含的内容看,主要包括孕育期和诞生期的所有习俗。
1、未孕前的求子习俗
婚后不孕则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不管灵不灵,它对当事人心灵是一种安慰。在该村,这种婚后不孕的妇女只有一位。据她介绍,她婚后不孕后,为了早生贵子,特采取朝佛求子的方式来聊以自慰。在当地一些寺庙中专有类似娃娃模型的石头,据说背了这种石头有助于怀孕,她也曾经图此厚望寻石背负过,但却不见效。后来到医院检查,说是宫口歪曲不能受孕,到目前她无一子女。
除了朝佛、背类似娃娃的石头外,该村被调查的人还说她们采取转佛塔、去医院等措施。其中较特别的方法是与生育过子女的妇女交换腰带或穿她们穿过的裤子。当问到这些方法灵不灵时,有些说灵,有些说不灵。不管灵不灵,我认为作为一种存在于民间的习俗值得记载,便于将来与其他地区或民族的类似习俗做比较研究。
在当地,婚后不孕的男人被称为“公犏牛”,女的被称为“母骡子”,这些都带有一定的轻蔑之意(有人说公犏牛无精子;母骡子无子宫,所以他们无生育功能)。众所周知,从传统意义而言,社会上对女性的轻视比男性重。例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不让所谓的“母骡子”类妇女碰,说碰了婴儿会生病;还有某家有人生病后算卦,问起病因时,说是由这种妇女引起的,意思是说这种妇女到过家或婴儿用过这种妇女的东西。但在该村这种轻视程度不严重,只是在背地里说说而已。
2、怀孕期间
一般而言,妇女头一胎怀孕1~2个月后,会告诉自己的婆婆。因为她们是第一次怀孕,不知是怀孕还是生了什么病,月经不来,身感不适就问婆婆其中的原因。从第二胎、三胎起,有的人告诉婆婆或自己的妈妈;有的妇女直接告诉自己的丈夫,这是为了丈夫更疼爱自己且在劳动上有所照顾,也有一定的撒娇之意;有的人由于害羞对谁都不说;还有一些人除了自家人外,对别人一贯保密,特别是头一胎,据说如果别人知道怀孕的事,在背后谈论,这种谈论在当地叫“卡似”,(注:“卡似”,意即闲言碎语。)会给胎儿带采灾难。比如流产、早产或变性等。这种变性主要是指从男性变为女性,有的人说孕妇在临产前出血则是“普查”,(注:“普查”,男血(直译),象征着将要出生的男婴在母体中变成女性。)说将要出生的男婴在母体中变成女性。
就孕妇的饮食结构而言,在孕期无特殊饮食。有条件的吃些肉、鸡蛋等;无条件的则与平常的饮食一样。但她们忌讳吃全身是黑毛的公犏牛肉,说吃了会延长产期。如果不小心吃了也不是没办法,只要再喝类似犏牛的骨头汤就会起到以毒攻毒之效,也有人说,如果照到骡子的影子也会延长产期。但当问起为什么偏偏是黑色公犏牛的肉及骡子的影子会延长产期时,没有一人知道其中的真正原因,他们只是认为“公犏牛”及“母螺子”无生育功能,这才有所忌讳。
对于孕妇,一些人尊重她们,比如理解她们的苦衷,平时交往密切的自家亲戚及朋友帮她们干活或让她们干些轻活;当她们外出劳动时,家人也会力所能及地照顾好孕妇,把有营养的食物留给她们吃,不让她们干重活。而一些无过多交往的人对孕妇无特殊尊重,并且不理解她们的苦衷。
农村妇女直到临产前需要干活,有的是因为家中无足够的劳动力;有的虽然有充足的劳动力,但在他们的观念中,孕妇多劳动、多走路、不清闲有利于分娩,尤其是怀孕晚期8、9个月的时候多背水,否则胎儿在母体中积水、变大,分娩就困难。背水与挑水不一样,汉族同志用扁担挑水时,主要靠的是肩的作用,而“甲村”的背水就是用一根绳子把水桶背在背上,要靠腰的作用。
3、生育习俗
在该村,大部分婴儿出生在自家的厨房,也有部分婴儿出生在卧室。如果不遇到紧急事情,或实在忍受不了疼痛的人是绝对不去医院的。在该县,据一位护士长介绍,现在农村妇女上医院生育不但不用付费用,而且还给孕妇送20元,分娩完毕后送给婴儿一套衣服。即使这样,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在家生育。所以我认为,这不单单是为了节省药费而不去医院,也不是不了解鼓励到医院生育的政策,而是与传统的生育习俗有关。
分娩的地方,也就是房间的选择上,现在除佛堂外,可在任何一间房分娩。对于一些民族来说,在厨房生育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些民族把自己每个房间按其功能分类,例如,卧室是睡觉的地方;客厅是接待客人的地方;厨房是做饭的地方。所以说在厨房生育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但在西藏农村,厨房不但是炒菜做饭的地方,而且也是接待客人、睡觉的地方。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条件盖大房,房子多了,每个家庭成员也有了自己的卧室,特别是成年人,而老人、小孩还是喜欢一起在厨房睡。在该村,大部分妇女在厨房分娩,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一部分妇女平时的卧室就是在厨房;二是另一部分妇女分娩的季节为冬季,因此在厨房分娩是为了保暖。但是据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讲,在以前,女儿是不能在自家分娩的,因为婴儿在舅舅家分娩对舅舅很不利,因此有的人找别人借房子分娩;有的人则在自家的楼下以及平时不常用的炒青稞的房间分娩;而儿媳妇在哪儿分娩都可以,因为她所生的是这家儿子的孩子。如果女儿偏要在自家分娩,则在分娩位置的墙上刷白土,而在相对的房外刷烟尘,意为分娩的地方里外倒置,像是在房间外分娩,这样对婴儿的舅舅无害。也有人说,以前是不能在厨房生育,说若在厨房生育会污染灶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在当地已不复存在。现除佛堂,可在任何一间房分娩,也不分女儿与媳妇。在该村人的观念中,妇女分娩时流的血、蒸汽是不洁之物,有晦气,不但使房间受到污染,而且神灵也会被污染,所以不在佛堂分娩是为了不污染佛像。
当地的妇女普遍认为,老妇人助产,这种血及蒸汽对她的眼睛、手脉很不利,但分娩时,基本上是由上了年纪的老妇人,也就是自己的婆婆、妈妈或请有经验的老妇人帮忙。在该村,大部分妇女是媳妇,占已婚妇女的64%,生活在夫家,所以分娩时主要是由婆婆助产,丈夫在身边帮忙;无婆婆及妈妈的则请村中有经验的老妇人帮忙。她们主要负责剪脐带,丈夫帮忙递东西、包婴儿、铺床盖被、给产妇喂饭、封闭风窍“龙桑嘎”(注:“龙桑嘎”,封闭风窍,亦指灸熏顶门。)等。对于剪脐带的人也很有讲究,要分手的轻重,若手轻,婴儿的脐带脱落得快,若重则脱落得慢。剪脐带用的剪刀需要插在草坪上,说这样会把这一晦气“旁”(注:“旁”,指晦气。)染在草坪上,否则会污染婴儿的眼睛,致使眼睛张不开,眼周围都是眼屎;若染产妇的头发,头发则不停地掉;若染到家中的糌粑、水等,糌粑、水等很快用完。
虽在一个地方,但她们对胎盘的处理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喂狗;有的埋在地下;也有的丢到茅房中,都各有自己的原因。喂狗的占多数,她们认为狗的嘴有药,如果胎盘被狗吃了有助于伤口的愈合;一般到了晚上喂狗,原因为:一是不让别人看见,若被别人看见议论纷纷,对产妇及婴儿不利;二是白天狗叼个血淋淋的东西到处走,会秽灶“玛特修”;(注:“玛特修”,意为厨灶被血肉、皮毛等腥气、臭焦气污染。)也有人说这种血对太阳不好,太阳见了会很辛苦,所以,身体好的,当天晚上喂狗,身体不好的则用脏裤子或脏衣物把胎盘包住,放在茅房的一角,等婴儿的脐带脱落,母亲身体恢复健康后,再去喂狗以防婴儿的脐带会发炎或母亲的伤势恶化。埋地下和丢茅房的原因是为了胎盘不被狗叼走,如果被狗叼走就会秽灶或污染神、护法神;也是为了不生虫,如果生虫,认为自己作孽,因此,埋地下或丢到茅房中使之腐烂变成肥料。
婴儿脐带脱落前,有的人向外人保密,怕别人知道后议论纷纷,对婴儿不利,说婴儿的脐带会发炎或婴儿的性别由男性变为女性,因此生了男婴更是保密。即使生的是男婴,当别人问起时,也说是女婴。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该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为此,我也顺便向几个调查对象问起有关这方面的原因,她们说一般男孩都留在家中共娶一妻,而女儿长大后都要嫁出去。而且每个女孩的嫁妆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定的负担,因为新娘的衣服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家庭条件好的要准备18~20件;中等的10~11件;差的5~6件。仅这一点,对一个家庭来说够受的,如果女孩少一点倒无所谓,女孩一多则是雪上加霜。因此,现在该村很多家庭更愿意供他们的女儿上学,希望通过这一渠道使女孩们将来有个好的归宿。而几个男孩共娶一妻,不光考虑到家庭经济的不分散,而且还考虑到劳动力的不分散,因为在农村更多的是体力劳动,若家中无足够劳动力,特别是男劳动力,则在农忙季节,不管年老年幼,也不管男女都要参加劳动,更甚至,有的妇女今天分娩,第二天开始干力所能及的活。因此,从劳动方面考虑,更愿意留男孩在家也是有可能的。
婴儿的脐带在一周之内脱落,在这之前,如前所述,不但向别人保密,而且家中的东西也不往外拿,更没有人到家里来做客,认为有晦气,因此当婴儿脐带脱落后举行“旁桑”。(注:“旁桑”,“旁”晦气;“桑”清理。)这是每一家必须举行的一种仪式,不分隆重与否,因为它的意义在于清除家中的晦气。这一仪礼举行完毕后,客人可到家里做客,家人也可往外拿东西。婴儿与产妇清理了晦气后显得精神;家中无晦气,空气新鲜。举行这一仪式前,首先要向9户人家要香,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个香要从下往上要。它的意义有两种:1、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是祝愿吉祥如意,祝福各方面步步高升;2、人死后也同样有晦气称“西哲”,(注:“西哲”,人死后的晦气。)清除人死后的晦气时也要向9户人家要香以熏房屋里外及活人,而这个香从上往下要。因此清除“旁哲”(注:“旁哲”,出生时的晦气。)与“西哲”仪式时的要香法有区别。但目前在该村,除了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外,许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因此在要香时没那么多讲究,只要凑到9户人家的香,也不管从下往上,还是从上往下。要完香后熏婴儿、产妇、婴儿的衣物、房屋的里里外外,这一天还要祭家神、插经幡、给婴儿穿新衣服,并将其抱到屋顶,在头上放羊毛,羊毛上放筛子盘轻轻敲几下,当噔…噔…噔…响完后,给婴儿取名,像是给家神作了汇报,然后把婴儿抱向四方,告诉东南西北。参加这一仪式的一般是娘家的人,比如产妇的父母、姐妹等,有时亲朋好友也参加。他们带来青稞酒、酥油茶、羊肉、酥油、“怯玛”(注:“怯玛”,糌粑拌酥油。)及送给婴儿、父母的衣物、羊毛等。
婴儿一出生家人就给婴儿的手及脖子上戴羊毛,意思是:一是婴儿戴羊毛感觉柔软不伤皮肤;二是说如果婴儿不戴这个羊毛,来生成为饿鬼;也有人说不戴羊毛,鬼让婴儿干活或压着婴儿使婴儿很难受。前来参加“旁桑”仪式的人,带来羊毛给婴儿换上,然后大家欢歌笑语,喝酒聊天,结束了婴儿的开端之礼。举行完这一仪式后,婴儿清理了晦气显得精神饱满,产妇不但清理了晦气,而且认为身体恢复健康,可以从事劳动。对家庭来说,清理了晦气更显空气新鲜。
大部分产妇在家休息的情况视自己家庭情况而定,家中人多的可休息得多一些;人少的则休息少一些。也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身体好的休息少一些;身体不好的休息多一些。一般为十几天,一周之后开始干家务。如果不是农忙季节,则在家干家务,一个多月后外出劳动;如果遇到农忙季节又无劳力,则外出劳动的时间早。婴儿第一次出门时选一个吉日,从此可随便出入。
在该乡,生育完的当天就开始喂母乳,若无母乳,则先给新生婴儿喂一点酥油拌白糖。母乳一般一直喂到下一胎出生前。最小的小孩吃母乳的时间最长,一般在4~5岁,有的甚至更长。当婴儿长到5~6月后,开始逐渐填加辅食。首先加的是糌粑拌酥油、白糖的糌粑糊,也有糌粑拌第一道青稞酒的,认为婴儿吃这些不但能成长得快,而且长得结实。
从以上介绍的诞生仪礼可以看出,在“甲村”,对婴儿的诞生十分重视,它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延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仪礼向婴儿祝福,并希望他健康生长,长命百岁;二是预祝他们将来事业有成,光宗耀祖。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诞生仪礼中的迷信、禁忌成分越来越少,只存某种象征性的形式和纪念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政府根据这一基本国情,为使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采取了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上世纪70年代初,全国普遍实行计划生育,西藏自治区只对在藏工作的汉族职工实行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城镇居民,自治区人民政府从1984年起,提倡计划生育,鼓励一对夫妇有间隔地生育两个孩子;对总人口80%以上的农牧民未实行计划生育,只从保证母亲、儿童健康和提高人口素质出发,对他们进行合理安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宣传,对于农牧民生育多少子女,在政策上未作硬性规定和任何限制;对自愿要求实施节育手术的农牧民群众,卫生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甲村”31户中,1孩占14%,2孩占14%,3孩占12%,4孩占16%,5孩以上占41%。1998~1999年,乡政府对该村宣传,耕地面积多的农民可生育4个孩子,耕地面积少的生育3个孩子。不过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生活水平及经济状况决定,但最多不能超过4个。但到2003年上半年,在“甲村”即使有超过4胎的也没有一人因为超生而受刑惩罚。在调查对象中,除极个别年纪大的外,普遍知道有哪些避孕措施,而且根据自己身体状况相应采取了避孕措施。对自愿实施节育手术的4位妇女,卫生部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服务,对此她们很高兴。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听说以前吃硇砂、喝蓝靛汤会起到避孕措施,但她们当中无一人尝试过这种方法,因此那时哪怕不愿意再生育也没办法,现在有那么多避孕措施感到很高兴,认为,如果自己觉得不再需要孩子可采取避孕措施,既有利于家庭也利于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