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刚(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0)
摘 要:如何使教育事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出心理健康的人才,向来是灵魂工程师们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作者就心理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影响的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了不同的心理教育方式对培养职业学校学生成为“学习人”、“健康人”、“优秀人”、“和谐人”和“社会人”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教育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时不我待”不仅仅是教师一直以来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导,更确实地反映了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的迫切性。虽然目前教育改革已经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希望,但是亟待解决和优化的问题确实还很多,特别是心理教育问题。因此,我对职业学校学生心理教育方面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教学改革引领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人”的心理
职业学校教师仅侧重于关心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不明智的,应适当倾听学生对“学习无聊”的抱怨。
作为职业学校从事心理教育的老师,我首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性格类型等进行了区分,和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帮助他们从依赖、逃避、边缘化、强迫心理等消极因素中解脱出来,合理地“撩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明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产生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认为,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是良好学习氛围的催化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素质教育衍生职业学校学生“健康人”的心理
高压应试教育已经严重地挤压了青少年们的情感、美学、社会等方面的认知教育空间。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让职业学校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真实地考虑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生理各个层面的需要。素质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切实途径,是教育事业所走出的极为人性化的正确的一步。
三、以人为本塑造职业学校学生“优秀人”的心理
“人不学,不知道。”我曾在课堂上给过学生这样一番戏说:注重渊博的知识,而不去理解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不去遵循人类所须具备的品德,那只是计算机,而不是有思想的人。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三足之鼎,思想、品德、情感各持一端,如果说知识是人一生的追求,那么人格的追求就是人类世世代代的追求。言传身教,让职业学校学生学会“立身”、“做人”,才是教师尤其是职业学校心理教育学教师每日“人格教育”的必修课。社会存在意识,人际关系观察与融合,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对刚成年的学生尤为重要。教师作为父母以外最主要的引导者,能够塑造优秀的人格,才是成功教育的一种骄傲。
“人之初,性本善”在教育上的教义——人性不论出身,才能尽情塑造。这里所持的观点是,每个人都具备足够的发展空间,左右能力发展的多是环境等后天条件。教育者所须问责的主观原因,是受教育者的环境因素产生的一些反作用力。父母师长的言行、社会环境及舆论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形成,自然也对其人生观甚至是对“须努力”、“如何努力”的看法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教育者必须加强自身人格,帮助职业学校学生优秀人格的形成,从而使他们真正走好求学之路、人生之路。
四、心理疏通调节职业学校学生“和谐人”的心理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困扰大多是因性格和情感因素和产生的。性格的影响,多表现为情绪的高涨低落,而情感因素则多产生于家庭、学习、人际关系等问题。所以正确引导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实际上也是关心职业学校学生生活的具体过程。我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积极诱导并鼓励职业学校学生自我调整。事实证明,对情感和心理困扰的疏通引导产生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五、实践教育方式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社会人”的心理
班级就是“小社会”,在“小社会”里,如何和睦相处、如何“遵纪守法”成为主要议题,藉此制定了新的班级纪律。在课堂上,同学们时常对班级工作和社会工作展开相关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合理竞争意识,又使所有学生对班级工作产生了责任感,还增强了集体存在感和荣誉感。这一自发的内部变化引导他们对社会及社会人际关系,乃至对今后的目标有更清醒的认识,旨在为成为一个真正健全的“社会人”而努力。以社会为模型加强合作的教育方式切实地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更早地接触社会,达到了社会实践性的教育目标。因此,这里所指的实践教育并不是单指教学的实践化,也不是单指为达到职业学校学生能力和谐发展所实行的教育手段,而是标明以走向社会为目标的社会调查、社会模式等教育方式。
“世无伯乐,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但教师应不以发现天才为能,而以教书为先、育人为本,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建立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健康心理的目标,须知道职业学校学生能够成为会学习的“学习人”、身心健康的“健康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人际和谐的“和谐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方为教育的百年树人大计。
参考文献
[1]杨芷英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1)。
[2]陈传锋 武雪婷 严建雯 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7,(5)。
[3]黄希庭 郑涌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论文作者:朱卫刚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职业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社会论文; 人格论文; 情感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