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的“看、听、问、切”_馒头论文

企业管理中的“看、听、问、切”_馒头论文

企业管理中的“望、闻、问、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高管如何管理好自己企业的员工?部门负责人怎样才能因人善导管理好部门员工,发挥其个人的最大能力提升部门效率?恐怕针对每个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做的好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和部门的效率,从而推进整个的前进;管理不好,会大大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极恶劣的影响,所以一定要慎重。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在针对病人,的时候讲究:望、闻、问、切,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这四个方面来全方位了解病人的症状和发病根源,从而可以对症下药,快速有效的解除患者的病症,对企业来讲,也同样适用。

企业的每个部门,部门的每个员工,就好比人的机体,全面掌握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发扬优点、避免缺点,人尽其用,提升工作效率。现代企业需要掌握这种方法,在市场竞争转入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掘企业员工的特长,不妨从“望、闻、问、切”这四个方面入手,来全方位了解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真实情况和优缺点,从而有助于管理的开展。

“望”

所谓“望”,就是要观察,全方位观察,详细的发现企业、员工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可以熟悉掌握,有效避免。

仔细观察可以全方位衡量一个部门和一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并从日常的一举一动来了解一个人的行为规则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特别是对与公司管理阶层人员来说,对于每一位员工,都要仔细观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员工的行为。知人善用的前提,是一定要充分了解员工的情况,仔细观察必不可少。那么该如何“望”:

一忌,茫无目的

要进行观察,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依据,有所指导。毫无目的的观察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员工,就缺乏针对性,也最终失去了工作的意义。

二忌,虚张声势

既然要观察一个企业、一个部门或一个员工,就需要看到最真实的东西。确立了观察的目的(要么是工作能力、要么是工作积极性等),就不要虚张声势的来弄的路人皆知,如被观察者有所防范,用假象掩盖事实,从而让观察者得出完全相反的答案,失去了进行观察的意义。

三忌,以偏概全

对一个人评价,忌讳的就是用一个方面的缺点来评价其全部。可能一个企业在某一个方面运营不好,但是不能就下决定说这个企业一无是处。

“闻”

所谓“闻”,就是要听,不仅是内部的声音,还有外部的声音,只有充分倾听这些不同角色、不同背景的人用不同意见,才能有效判断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优缺点,才能有效利用和把握。

“睿智的领导人,善于倾听不同方向、不同意见的声音,而掌舵企业发展;无能的领导人,只会接受好听的阿谀奉承之言,而最终贻误企业前途!”所以,针对企业和个人的管理,就要充分倾听来自不同方向和不同意见的声音,可能是企业内部的,也可能是企业外部的,可能是正面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叛逆的,作为企业的领导人,要仔细倾听并仔细判断,才能最终知道企业的日常经营。

要听到真实声音,就必须听到四个方面的声音:

1、正面的声音

每个人都会有优点,在外面的蛮横不讲理的人,或许在家里是个孝顺的孩子、负责任的丈夫。因而,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要想法设法听到别人口里说出来的每个人的优点。

2、反面的声音

同时,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人无完人。要从不同渠道来打听到每个人的评价,特别是中肯的反面声音(恶意诽谤除外),来了解一个企业、一个部门和个人的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和改进。

3、内部的声音

内部的声音,就是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评价,无论好与坏,都代表了对其的一种评价,已经积极听取。

4、外部的声音

而外部的声音,就是代表着脱离这个圈子的意见,或许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同样需要我们的企业领导人来认真对待。

“问”

所谓“问”,就是主动征询不同人员对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个人的意见和评价,从而可以从外界的有效评价中对一个人的优劣进行判断,做出针对每一个人的中肯评价。

要很好的问从而掌握实际情况,就要掌握问的技巧:

1、问什么

首先要清楚问什么的问题。你想了解什么,是对企业和个人的评价、还是对工作方向的掌握、还是工作开展的意见等等。在实施信息收集之前一定要清楚,否则就会因为盲目而被动。

2、怎么问

在问的过程中,技巧掌握很重要。问的不能太直接,否则就会让人警觉;问的又不能太含糊,让人们不知道你的目的,而显得没有设立有效的谈话环境,循序渐进的来打开谈话对象的心结,再交心的过程中不经意的抛出问题,往往可收到意向不到的效果。

3、注意什么

不要很直白的把企业或者个人的隐私曝光子天下,那样工作开展的难度就会大增。要注意企业或个人的尊严,这是进行问题讨论的一个大忌。

“切”

所谓“切”,就是接触,要通过自身对某一个部门或个人的接触,来印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掌握了的对某一个部门或个人的评价,从而来对待每一个人,取长补短,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

而最后的接触的这个环节,才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接触了,才会真实的发现其中的问题,才能最终验证你看到的、听到的、问出来的情况是否属实。但是,同样也应该注意一点细节:

1、不要以督察的方式进行

要真实接触了解一个人,切忌不要以上级领导检查工作那样前呼后拥的进行,这样只会让被了解方提高警惕,失去其本身真实性。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和身份接近被了解方,从而可以得到最真实的信息。

2、不要和被接触方过分亲密

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和其走到太近,容易产生自我认可的对方的赞美倾向。而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一切问题。

3、要客观真实全方位的来考察

接触了解要全方位,还要客观。不能带有个倾向,不能只从某个方面来看。要注重事实的依据,要重视全方位的表现,才能最终做出最有说服力的结论。

企业管理好坏,关乎企业发展大事,要慎重而客观。“望、闻、问、切”四种方法,也算是传统中医为我们现代企业管理带来的经典理论。但是,任何理论都需要最终落实和执行。有了好的方法,配之以强有力的执行,管理好我们的企业,屹立市场竞争还是很有必要的!

企业管理的“馒头之道”

在我们为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一个深切的体会是,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很多企业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很多企业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市场变化快、战略执行不利、多元化不成功、制度不完善、人员不团结,其实质还是企业文化的问题,是企业没有一个好的文化,没有能够激励人、约束人和发展人,才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揭示企业管理的有形与无形、制度与文化、硬性与软性的关系,以及高层管理者如何保持企业的和谐与平衡。

只要是中国人,都对馒头比较了解,我现在要问的就是:

馒头是怎么做成的?

“当然是由面做成的了!”很多人都会这么说。其实不然,我们忽略了水在做馒头时的作用了。

有句话叫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是做馒头的基本方法,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做企业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我们称之为“馒头之道”。

面是做馒头的基本材料,你看到的是面,馒头的口味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面的品质。

面是什么?面是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流程和人员。有了这些,企业就可以运作了,控制这些要素,企业可以很大程度上左右运营的结果,所以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关注精挑细选“面”,战略要合理、组织要高效、制度要完善、流程要顺畅、人员要精干。

只有面你能做成馒头吗?不行,我们需要加水。

水是什么?水者,清澈、透明、无形、无味。你吃馒头的时候不会想到水,你也不会觉得水很美味,但是没有水,面怎么凝结?

水是企业的价值观、沟通、合作、学习力、竞争力。没有这些,面再多,都不能做成馒头。他们无形,但却渗透在企业的每个角落;他们无味,但优秀的文化却让你如沐春风,身心爽朗;他们无争,但却是企业获得持久成功的金钥匙。

企业管理者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认真品味“馒头之道”的真正含义。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是对做馒头技术不够娴熟的人的写照。企业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企业初创,靠权威,靠利益,靠机遇,但管理混乱,没有战略,这是面少了,于是加强控制,加面。

企业加强了管理,加强了控制,有了各种制度、流程,也做了战略,企业做大了,规范了,但是发现企业没有了活力,效率开始下降,人情开始冷漠,官僚主义抬头,这是水少了,于是加水。

但是如果水多了呢?企业太“务虚”,大家都关注价值观,关注人际,发现企业对外界的环境变化不敏感了,企业开始追求享受、内耗不断、市场萎缩、利润下降,面又少了。

标签:;  

企业管理中的“看、听、问、切”_馒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