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和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主义论文,中国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02)05-0063-06
资本主义从诞生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资本主义历史是一部波澜起伏、不断变化的 社会运动史。其间,它出现了四次大转变。第一次大转变始于18世纪中叶,发生第一次 科技革命,由农业和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转变。第二次大转变 始于19世纪末,发生第二次科技革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第三次大 转变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二战后,由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 。第四次大转变是现阶段发生的,它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促进 生产力的大发展,推动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领 域扩大和延伸(有人称之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近十多年来,资本主义处于重大的调整时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经济形态、产业结 构、国家调控方式、微观体制、社会结构及国际关系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一)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达到了新的更高水平
第一,信息技术(IT)革命和其他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I T革命,是科技发展的一次巨大历史性飞跃,是资本主义国家经过长期科技积累的结果 。在IT革命迅速向全球推进的同时,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新 科技也在迅猛发展,预期科技革命将可能由于IT与其他高科技特别是生物技术的融合而 掀起新的高潮。科技的进步与突破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
第二,教育加强及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例如,美国工人接受教育的时间从1948年的1 0.6年增加到1999年的14年以上;同期,25岁以上居民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从14%提高到50 %。(注:US Census Bureau,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2000,p.15 8.)教育培训的加强使工人素质提高,从而为生产率和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第三,经济快速增长和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因而科技进步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已成为一种加速度的运动。据统计,在公元1820年第一次科技革命前 ,世界GDP年均增长率极低,公元初年至1000年仅为0.01%,1000~1820年为0.22%;182 0~1998年达到2.21%。二战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提高,1950~1973年世界GDP每 年增长4.91%,1973~1998年为3.01%。(注:Angus Maddison,The World Economy,A Mi llennial Perspective,OECD,2001,p.28,p.126.)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IT革命的推动 下取得了10年的持续繁荣,在1996~2000年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4%。科技进步还促进 生产率的提高。1995~2001年美国非农业部门生产率年均增长2.6%,相当于1973~1995 年(1.39%)的近2倍,(注:US:Economic Report of the President,2002,p.61.)这是IT 普遍应用的结果。
(二)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200年前第一次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目前的IT革命正 促使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以知识取 代物质资料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二是技术和体制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三 是高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和调 整。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技术)的作用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等要素,成为最重要的生 产要素。知识经济的运行主要不是由操作机器的体力劳动者来推动,而是由从事设计、 研究与开发及传播知识等脑力劳动者来推动。知识重要性的提高表现在无形资本(教育 、研发等)增长超过有形资本(建筑、机器等),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提高。工业经 济的生产和销售的对象是“凝聚了的资源”,而知识经济的生产和销售对象是“凝聚了 的知识”。
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在知识经济发展中扮演关键的角色。技术创新是推动知识经济发 展的内在动力,而技术创新与科技政策和体制创新密切相关。体制创新对于知识经济的 兴起与发展至关重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上,企业重组、业务外包、公司治理、研发联盟 等体制,是企业经营管理革命的产物,有助于企业恢复活力。在金融领域,金融体系和 工具创新,如投资公司、共同基金、创业板股市、风险资本机制等,为高新科技企业特 别是小型创业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风险投资、高技术小企业和创业板股 市这种三位一体的体制是新经济的直接动力。
随着经济转型,资本主义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转向服务化、高技术化。首先 ,在三大产业中,农业和工业的地位下降,服务业特别是与新技术相关的服务业的地位 上升。据统计,美国农业和工业占GDP的比重1899年分别为18.2%和36.1%,1959年为4% 和44.9%,1999年为1.4%和21.7%;同期,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45.6%提高到52.2%和77% 。(注: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1860~1965,U.S.Department of Commerce,Octo ber 1966;Department of Commerce:Survey of Current Business,July 2001.)其次, 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是IT产业,近十几年IT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 产业和增长最快的产业,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美国IT产业占GDP的8.3%,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超过30%。同时,生物技术产业、航空航天业、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 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再次,高技术产业快速渗透到整个国民经济中去,使 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产业结构服务化和高技术化有助于缓和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矛盾和危机。
(三)国家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实效
第一,根据当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以提高 国家的总体竞争能力。近20年来美国政府根据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强等特点,着力开发信 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实现美国经济的复兴。20世纪90年代, 欧洲统一市场的建成和欧元问世,无论对于欧洲还是世界,都有不容低估的意义。
第二,采取务实的政策选择。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采取了“第三 条道路”的政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党派和意识形态之争,实际上是把自由主义 的传统价值观和政治主张同新保守主义的一些做法融合到一起,对于缓和当代资本主义 的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三,根据每个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态势,灵活地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及时调整社 会的供需矛盾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在经济衰退时期采用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来刺激经济,在经济高涨时期则采用紧缩政策。美联储还用对利率进行微调的办法来调 控宏观经济。这些办法虽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矛盾,但对延缓矛盾的爆发 和缓解其尖锐程度,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微观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
在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等新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了重大的 调整与变革。
第一,企业改革管理机制,建立横向和网络组织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告别传统上过分 集权、多层次和纵向的金字塔式的体系,代之以分权、少层次和横向的网络式的体系, 以减少中间环节,方便信息流通,简化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以高科技改革生产管理体制。为适应大规模生产制转向“定做”生产制这一变 化,企业建立灵活制造系统、电脑集成制造系统、适时供应制度、需求驱动制(即生产 更加贴近顾客)。生产管理体制的转换使生产更加接近市场,从而减少盲目生产和生产 过剩。
第三,实行以人为本的劳动管理的改革,对职工的要求主要不是体力条件而是具有更 高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增强企业竞争 优势。
第四,企业组织形式变化出现大型化和小型化两种并行不悖的趋势。西方大企业通过 并购不断扩大规模优势,增强了公司的市场力量和公司通过协作获得的效能。与此同时 ,更加灵活、更富有创新精神的小企业取得大发展,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了强大的活力 和效率。
(五)社会矛盾已出现较大程度的缓和
第一,阶级结构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各阶级、阶层、社会群体和利益集团并存互动。 最突出的是一个占人口约40%~50%的中间阶层(或所谓“中产阶级”)的出现。(注:Mer edith Bagby,Annual Repor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ew York,Mc Graw-H ill,1998,p.32.)从实际情况看,他们大多拥有股票或部分资产,许多属于知识分子或 专业人员,有较好的职业,已不是传统观念上的工人阶级了。他们生活安稳、乐观自信 、崇尚社会稳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对社会有重要甚至是主导性的 影响。另外,在资产阶级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阶层,是大公司的创立者、所有者和管理 者,掌握高新知识,具有高明的管理才能和开拓创新精神。
第二,所有制关系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股权分散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 民数量和持股量均增长较快。从股民占总人口比例看,1989年为28%,1999年则达到48.2%;从股票持有量看,1995年拥有小额股票(5000美元以下)的人在减少,而持有50000 美元以上股票的人比1989年增加近1倍,达1840万人。(注:Lawrence Kudlow,“The Ro ad to Dow 10000”,Wall Street Journal,March 16,1999.)股权分散化有助于劳资关 系的改善,由于职工参与利润分配,他们更关心企业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职工与企 业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但工人作为小股东不可能同资本家分享权力,股权分散化不能 改变其雇佣劳动者的地位。
第三,随着生产的增长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劳动人民的工资收入有了较大的增长 ,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表明,美国不平等现象加剧主要发生 在20世纪70年代到1993年间,此后收入不平等扩大速度放慢甚至停止。1986~1993年私 营部门工人实际收入一直呈下降趋势,而1993~1999年则上升了7.4%,1999年贫困率降 到1979年以来的最低值。(注:U.S.Census Bureau,Annual Demographic Survey,1999; http://www.census.gov/hhes/poverty99/pv99estl.html.)此外,工会力量在削弱,有 组织的罢工次数和规模在减少。这些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矛盾是可以缓解的,矛 盾的解决一般不采取剧烈对抗的手段,在较长时期,这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状况将可能维 持下去,因此,资本主义内部发生革命的可能性极小。
(六)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由来已久,但近十年来,随着冷战结束和IT革命的兴起,它进入一个新的 发展时期。首先,国际商品加速流动,国际市场进一步向全球市场演变。20世纪90年代 世界商品出口量年均增长7%,高于80年代(5.6%)。(注: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 tistics 2001,p.33.)同时,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在扩大,到2 001年底已增至144个。其次,金融全球化来势更猛。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7年,国际资 本流量年均增长20%,超过同期国际贸易增长率的2.6倍,全球资本市场金融资产总额从 5万亿美元增至近70万亿美元。(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报告:《国际资本市场:发 展前景与政策问题》,1997~1998年。http://www.imf.org/)再次,跨国公司和跨国银 行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角,并为全球化提供了网络和组织基础。跨国公司已 成为纵横世界的“经济王国”。目前200家跨国公司占世界GDP的1/3;掌握了70%以上的 对外直接投资、2/3的国际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他技术转让。(注:联合国贸易发 展会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跨国并购与发展》,“概述”部分。http://www.unt ad.org/)跨国公司的全球创新体系和生产与销售的二元化趋势,决定了全球产业分工的 新格局。全球化包含两种属性:一方面,它反映了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生产要素的优化配 置,提高各国相互依存度,并促进国际分工横向发展;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垄断资本通 过对外扩张来攫取高额利润并输出其生产方式和价值观的狭隘利己性。
(七)国际调节和国际协调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垄断大公司向全球扩张,它们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为资本 主义国家带来更大的优势地位。同时,发达国家政府又为垄断公司的全球扩张鸣锣开道 ,用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手段推进垄断资本的全球化。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宏观经济 政策的协调。西方国家之间过去常有的贸易战、汇率战、利率战等经济冲突都有所收敛 ,西西矛盾的解决一般采取妥协而非激烈对抗的形式进行,矛盾斗争的烈度也有所降低 。近年来国际协调与合作明显加强,协调的有效性也不断提高。如在“9·11”事件后 西方国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协调以及在多哈WTO第四次部长会议上就启动新的贸 易谈判达成一致。区域及国际经济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成 为调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主体之一。如IMF全面参与亚洲金融危机等救援工作,发 挥了远超出其协助会员国克服短期国际收支困难职责范畴的作用。国际调节和协调的加 强,对于缓解资本主义国家内、外部矛盾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强化了其在世界经济体 系中的核心地位,为资本主义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另一面
在充分评估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及其潜力的同时,又不可忽视其固有的矛盾和弊病。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各种失衡、失调、动荡和衰退同步进行。科技进步和生产 力发展虽使资产阶级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但未能从根本上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不可能 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出现一些新特点,科技进步和政府干预 使周期扩张期延长和衰退期缩短,衰退的程度也相对温和;但另一方面,周期问题与结 构性问题结合,生产问题与金融问题结合,使衰退问题复杂化,更难以应对。资本主义 经济周期运行除受周期性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了结构性因素及金融动荡等因素的困扰。 日本经济在泡沫经济破灭后长期低迷,10年出现了3次衰退。20世纪末高技术生产过剩 、股市泡沫破灭等因素导致美国经济下滑,政府尽力刺激仍无法阻止衰退在21世纪伊始 发生。
(二)资本更加集中,垄断进一步强化。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的企业兼并高潮, 尽管对生产社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首先,越来越多的行业操纵在少数巨型垄断企业手中。据估计,目前在美国铁路、汽 车、电话、百货、烟草、会计、广告、饮料、音乐等行业的市场,均由各行业的5个巨 型公司所控制。其次,一个巨型企业控制越来越多的部门,如美国迪斯尼公司控制的部 门涉及电视、音像、出版、新闻、娱乐、电话及电脑等广泛领域。垄断加强阻碍自由竞 争,并对消费者利益造成损害。企业盲目追求大型化虽可获得近期规模效益,但不能得 到持久的利润。
(三)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金融泡沫化和投机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从而 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近十多年来,随着政府对金融管制的放松,资本主义 金融市场过分膨胀,股价上扬幅度远远超过公司利润增长,许多网络公司根本没有赢利 但其股份却大幅上升。美国股市泡沫终于在2000年开始破灭,股价暴跌,三大股市进入 熊市,成为经济减速和衰退的导火线。金融投机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据统计,在 全球每日数万亿美元的金融交易中,与生产贸易有关的仅占3%,绝大多数金融活动为没 有实物经济基础的投机行为。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不断发生,无论是墨西哥 货币危机、亚洲金融危机还是俄罗斯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都与金融投机有关。美国 金融衍生品总额达45万亿美元,内外债务超过7万亿美元,也存在着金融危机的风险。 金融危机和动荡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中的重要不稳定因素。
(四)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仍十分突出。首当其冲的是社会不平等和两极分化加剧。美国 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也是世界贫富鸿沟最深的国家。1999年美国首席执行官(CEO)平 均收入是工人平均收入的419倍,比1980年(42倍)扩大约10倍。(注:Forbs,October 9,2000,p.78.)此外,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重新抬头,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增加,社会犯 罪日益严重,恐怖活动猖獗,这些社会问题对民众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
(五)全球化使南北经济差距和数字鸿沟扩大。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财富增 长与分配不公同时存在。资本扩张使财富增长,穷国也有机会从做大了的蛋糕中获得比 以前稍大的份额,但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必然使西方跨国公司投资回报远高于所在国的 收益,导致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悬殊。在近十多年来全球化和信息化加快进程中, 发达国家凭借其领先优势,获益最多,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落后地位,不少国家甚至被 边缘化,因此,南北差距在扩大,特别是南北数字鸿沟在加深。据统计,2000年10月, 在全球9400万因特网用户中,95.4%集中在OECD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仅占4.6%;从地区 来看,北美洲和欧洲占全球因特网用户总数的89%,而非洲仅占0.25%。(注:OECD,Unde 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2001,p.8.http://www.oecd.org/)数字鸿沟,即信息 和知识差距对南北其他差距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六)国际经济关系中固有的矛盾与斗争依然存在。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力量对比失 衡加剧。美国实现了持续十年的经济扩张,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主 导力量得到加强,霸权心态膨胀,表现在国际关系中则是一味地推行单边主义的做法, 与西方盟国的矛盾摩擦增多,相互矛盾更趋扩大化和复杂化。在与南方国家的关系上, 北方国家借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强化了它们的优势地位,导致南北矛盾加剧。南北关系的 旧问题基本未解决,新的矛盾不断出现,除外债等问题外,还表现在贸易、金融、发 展模式选择甚至价值观等方面。
资本主义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和要求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与每次重大调整一样,都将使资本主义获得新的活力和动力。资 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虽频繁地动荡起伏,但总的说仍是逐步前进的,每一个 新阶段的发展,不仅在速度上而且在质量上大多超过了上一个阶段。当代资本主义的变 化表明,资本主义仍具有对内、外矛盾和危机的适应和调整能力,它的活力和生命力是 不可低估的。然而,资本主义在发展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中,始终具有它的生产关系产生 的自我破坏、自我限制、自我否定的消极属性。这种属性在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内不可能 得到根本克服。它的适应调整能力,它的活力和生命力,是有条件的。资本主义发展和 变化两重性向我们展示,资本主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存在和继续发展下去,但 它的发展也不是永恒和毫无止境的。因此,我们在坚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终将取代资 本主义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在这一过程,我们要继续执行邓小 平“韬光养晦”的方针,努力争取与它们和平共处,并借鉴它们的经验,来建设好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借鉴资本主义经验不应限于科技研发和管理经 验,也应涵盖其制度性创新、宏观政策调整和微观体制改革等方面。
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应当积极进行应对。
(一)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已超出现有理论的框架,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探 讨和研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当今世界需要一部当代的《资本论》来系统、全面和深 入剖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和更科学地预测其未来。当前亟待研讨的问题很多,比如, 当代资本主义正在继续沿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在当代资本主 义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从理论上来界定和阐述资本主义是否进入国际 垄断主义阶段。又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又有不少共同点, 资本主义制度中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社会主义也借用资本主义的经验,需要加强对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
(二)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对生产力应有更广的理解 ,科技是生产力,教育也是生产力,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而人是生 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有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另外,马克思认为, 管理也是生产力,分工也是生产力。在这些方面,近十多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都有 重大发展。而我们与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科技研发、教育的投入太少;对管理 科学不够重视,对生产分工,如各地区之间的合理分工,更是忽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大力破除。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产业变化对我国实现第三阶段的战略目标,有着重要影响。目前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向信息化和知识化社会迈进,而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想,但知识经济 的高技术产业除了IT外,还包括生物技术等。对中国来说,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更重要 ,主要原因是中国有13亿人口,吃饭看病问题与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相关。因此,我 们在发展新经济方面应根据我国国情,把重点放在自己拥有强大产业基础或巨大国内市 场需求的高技术产业上。
(四)当代资本主义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公正”和“效率”之间,美国模式更加 强调“效率”,欧洲模式强调“公正”更多一些。二者各有优劣。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 的社会主义大国,社会的公正和稳定对于我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广大人民的利益 出发,也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不要忽视 和低估欧洲发展经济的经验。真正的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较为平衡地进行,而不 能以牺牲公平来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
(五)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文化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总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 基础上,只能产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对此的看法也应与时俱进。如上所述,资本主 义所有制在不断变化,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的社会性提高,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如 现在的企业要创造优良的业绩,不能不获得广大股东、职工和顾客的支持。因此,企业 家特别讲究股东价值、职工价值和顾客价值。为了获得高额利润,他们甚至竞相提出为 广大民众服务的口号。这种理念说不上真正为人民服务,而是客观的要求和无形的力量 迫使他们这样做。中国在深化改革中,必须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机关建立一种 有力的制约机制,真正使人民当家做主。
(六)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影响和作用今后会更加明显地 表现出来。我们在肯定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时,要充分揭示当前经济全球化具有的不 健康、不公正和不平等因素,把这种揭示同改革国际金融制度和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 结合起来,同反对世界两极分化的斗争结合起来。我国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时, 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深层次影响。对于经济全球化涉及到的价值观和道 德问题值得重视,需要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
(七)鉴于跨国公司是当代资本主义竞争力的主要体现者,我们需要从制度创新等角度 ,努力提高中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竞争能力。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变化需要在全 球范围内,在国际比较中考察。中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除了看经济总量的变化外, 主要看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
(八)在全球化加快发展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垄断资本的全球利益 ,发达国家政府干预扩展到海外,国际协调也在加强。这就向中国外交提出新的课题。 我国外交总的来说,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创造有利于国家经济 建设的外部政治、安全和经济环境。在我国加入WTO、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形 势下,外交工作要为我国参与全球化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因此,我们要更 广泛地开展经济外交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安全等规则的制定,推动公正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标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美国金融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经济学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经济全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