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泰达医院 天津 300456)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55名在职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问卷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来评估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情况的关系。结果:155名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检出率是78.71%,轻度工作倦怠率是36.89%,中度工作倦怠率是32.79%,重度工作倦怠率是30.33%;情绪衰竭检出率是27.74%,成就感降低检出率48.39%,缺乏人情味检出率是46.45%;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缺乏人情味、总工作倦怠情况分别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存在密切相关性,应从组织、人际以及工作特征支持等层面来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进行调节。
【关键词】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工作倦怠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350-02
工作倦怠指的是个体因对工作上连续不断的各类压力无法良好处理而发生的一种个人成就感下降、丧失工作热情、缺乏人情味以及情绪衰竭等长期性反应,可能对个体的工作质量与身心状况造成较大影响。医护人员属工作倦怠的易发群体,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33%左右的护理人员均存在工作倦怠情况。所以提高对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情况的重视并进行有效干预,对医疗安全的保障和医院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情况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特选择我院155名医护人员进行此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155名在职医护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名,女性83名;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29.2±3.3)岁;工作岗位:医生77名,护士78名;学历:大专33名,本科72名,硕、博士50名;职称:54名初级职称,41名中级职称,60名高级职称;婚姻状况51名未婚,94名已婚,10名离异;工作年限:45名1~5年,37名5~10年,35名10~15年,38名15年以上。此次研究均获得所有医护人员的知情同意。
1.2 一般方法
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完成研究,由专人对155名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医护人员独立和匿名完成问卷填写,对调查方法及指导语进行统一,当场收回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1)调查一般情况:主要是医护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岗位、学历、职称、婚姻状况以及工作年限等。(2)调查工作倦怠情况:采用服务行业版Maslach倦怠量表,主要包括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缺乏人情味3个维度,各维度包括5个项目。应用1~7级计分法,工作倦怠临界值为情绪衰竭>25分、成就感降低>16分、缺乏人情味>11分,以此评估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程度:轻度工作倦怠是1个维度评分>临界值,中度工作倦怠为2个维度评分>临界值,重度工作倦怠是3个维度评分>临界值。(3)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采用Zirnet等编制的强调个体自我感受与自我理解的社会支持量表,主要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3个维度,各维度包括4个自评项目。应用1~7级计分法,总分是12~84分,由三个分量表相加而成。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8,重测信度是0.85。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应用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用χ2和t检验;用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情况分析
155名医护人员经调查发现122名医护人员存在工作倦怠情况,占78.71%;其中45名医护人员为轻度工作倦怠,占36.89%;40名医护人员为中度工作倦怠,占32.79%;37名医护人员为重度工作倦怠,占30.33%。工作倦怠各维度检出率分别是:43名医护人员有情绪衰竭,检出率是27.74%;75名医护人员有成就感降低,检出率是48.39%;72名医护人员有缺乏人情味,检出率是46.45%。工作倦怠各维度评分情况:情绪衰竭得分是(20.62±8.26)分、成就感降低得分是(15.48±5.66)分、缺乏人情化得分是(11.28±6.17)分、工作倦怠总分是(46.16±12.29)分。
2.2 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缺乏人情味、总工作倦怠情况分别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均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此次研究发现,155名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检出率是78.71%,轻度工作倦怠率是36.89%,中度工作倦怠率是32.79%,重度工作倦怠率是30.33%;情绪衰竭检出率是27.74%,成就感降低检出率48.39%,缺乏人情味检出率是46.45%。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医院管理者必须提高对该现象的关注[2]。结果还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成就感降低、缺乏人情味、总工作倦怠情况分别和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以及总社会支持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果表示医护人员主观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工作倦怠情况就越少。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心理健康和心理应激中最为关键的中介因素,当个体感受到外界的支持时,能够显著缓解应激水平与倦怠症状[3]。医护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家庭支持以及其他支持等是影响其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应当创建良好心理健康管理机构,积极鼓励员工深造求学,对值夜班人员给予更多经济补助和情感支持,尽量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医院还应依据自身特征来加强组织公平性、工作自主性以及控制感等,提供绩效反馈,保证职业稳定性;在I医院管理上要加强领导与同事支持,建立良好、和谐的团队与组织气氛,给医护人员提高最好的支持;此外还要让人们更能体会到护理人员的重要性,让护理人员的工作获得患者尊重与理解[4]。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情况,和社会支持存在密切相关性,应从组织、人际以及工作特征支持等层面来对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情况进行调节。
【参考文献】
[1]邹志礼,周波,黄雨兰,等.医务人员工作倦怠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5,12(2):169-172.
[2]郝赋,闫晓飞,杨艳,等.医护人员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J].价值工程,2015,07(22):137-139,140.
[3]薛欣杰,廖湘交,孙洪波,等.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社会支持及抑郁情绪调查[J].四川医学,2015,13(12):1688-1691.
[4]陈曲,孟开,刘旭,等.基于文献计量法的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7,14(4):346-348,353.
论文作者:刘梦焦,霍玉霞,赵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倦怠论文; 医护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社会支持论文; 情况论文; 检出论文; 维度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