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参与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整合型路径
——以北川县羌族地区为例
颜俊儒 绵阳师范学院 张春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摘要: 基层治理是民族地区治理的重要工程,需要软治理与硬治理整合发力。社会资本是基层治理重要的软治理手段,具有诸多的治理优势与功能,但也要发挥法治在内诸多手段的功能,方能切实提高治理效能。本文以羌族地区为例,分析基层治理现实场域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实际作用发挥不足、与法治等治理手段协同发力不够及其对影响治理的影响。鉴于此,民族地区应该注重该区域各类社会资本的建设与作用发挥,以便夯实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注重社会资本与法治等协同发力,力求形成复合多元的整合型基层治理路径,以此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的效能与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 社会资本;羌族地区;基层治理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一直是民族地区治理系统的重要工程,历来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取得飞速发展,治理大业与取得了不凡的成效。但是基层社会发展存在一些困境,这些困境的破解应该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重点。如何调动社会大众参与是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1]。这就涉及到基层社会的社会资本存量、培育以及作用发挥问题了。目前学术界注重研讨法治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对社会资本的作用发挥探讨不够。因此,笔者选取社会资本为切入点,探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框架:社会资本与基层治理的关联性分析
为了更好分析羌族地区社会资本的存量与培育情况,有必要理清文化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的概念,明确社会资本与基层治理的逻辑关联性。
1.相关概念的梳理与辨析
资本原本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学者们将之引入到社会、文化领域,资本的范畴就扩大为文化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等资本形态。其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概念、内涵相对简单,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概念相对复杂。根据法国学者布迪厄的研究,[2],文化资本包括三类,一是与个人的身体直接联系的文化资本,存在于人身体中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修养;二是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以文化商品形式存在的,是文化观念和文化能力的物化;三是体制化的文化资本,经过某种制度确认的文化资本,其常见的形式就是毕业证书、单位证书和职称证书等确定的学术资格或者文化程度。
社会资本系统的构成要素多样,据美国学者帕南特的研究,社会资本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信任、互惠的规范和基于信任、规范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体制内与非体制内的网络关系都有。信任属于认知层面的,有学者称之为认知性社会资本;规范、制度和组织属于客观存在的,有学者称之为结构性社会资本。据法国学者布迪厄的研究,社会资本是一种实际的或潜在资源的集合体,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关系。[3]总之,社会资本是一种关系型的资本。
2.加强现代社会规则的建设,夯实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制度基础。根据目前的地方习俗与民族习俗法的现状,民族地区应适应现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常态,积极破除制约基层智力的不良习俗,推进该区域的习俗法及时现代转型,积极建构公民社会需要的互惠共赢型的现代规则体系,以此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水平。
2.社会资本与基层治理的逻辑关联
信任、互惠的规范、合作的网络建构都是基层治理必须的;基层治理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活与培育好基层社会资本,两者具有诸多的内在逻辑。目前我国基层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类信任社会资本危机,引发诸多基层社会集体行动的困境发生,影响了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公共治理;长远来看,也影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因此,当下很有必要加大基层社会的社会资本培育,以便为基层治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也很有必要通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推进,能够促进基层社会信任、互惠规范、合作的网络更为成熟成型。
二、羌族地区社会资本的培育现状及其对基层治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年了,羌族地区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基层社会资本存量不足,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和现代化建设。
1.基层社会的信任资本不足,影响羌族地区基层治理主体的合法性提升。一个社会信任资本主要有三大类,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一般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5]。据调研,这三大信任这些年都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培育不足的问题,比如一些基层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和腐败引发的政府与大众之间的信任危机还存在,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完全化解的,这种塔西托陷阱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基层社会的治理与建设。市场利益主体之间信任危机依然还存在,主要是指向产品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危机,其中主要是产品安全、健康问题是市场利益主体之间信任危机的集中体现。普通民众之间信任危机,主要是当地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的信任问题,以及职业群体信任问题,比如教师、医生、公务员、律师等的社会信任度不高,种种的不信任极大影响了基层社会治理资源的调动和治理本身效能的提升。因此,如何重建社会信任系统是从社会资本探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需要积极应对的首要问题。
3.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组织,不断夯实民族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因此,根据现有社会关系网络情况,民族地区应以社区建设与治理为契机,积极加大各类合法社会组织的培育,积极搭建网上和网下的各种社会参与平台,不断丰富拓展基层社会的合作网络,以此奠定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关系网络基础。
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不仅需要软的方式,还需要硬的手段。因此,民族地区在注重培育社会资本和发挥社会资本的治理功能的同时,应该注重正式制度的供给,充分发挥法治的治理作用,推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衔接协调协同。
综合上述观点,对混合式教学和企业纳税实务的分析,本研究提出会计专业企业纳税实务“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流程如下,并做为本研究的假设。
三、加强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利用,与法治协同整合,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效能
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除了要注重社会建设、社会保护外,还需要注重党和政府基层治理的社会资本建设,培育社会信任、完善社会规则以及在信任、规则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以此充分发挥基层社会资本的治理功能,从而实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善治和共治。
(一)以社会改革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社会资本以推进社会成长,夯实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提出,对社会要进行保护,方能建构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康的社会秩序需要社会资本的强力维系,做好社会的保护,建构社会保护机制是培育治理的社会资本、稳定社会秩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推动社会资本与法治协同衔接,方能形成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的强大合力。
1.加强现代社会信任资本的建设,拓展羌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根据目前现有的社会信任状态,民族地区应积极加大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解决各类民生问题,以此重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加大经济领域的安全健康检查,提升产品生产者和经销者的社会责任,重塑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信任;在各行业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强力加强教育、卫生、行政、法律服等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与治理整顿,不断提升教师群体、医生群体、公务员群体、律师群体等的社会信任度,以此重塑普通民众之间的信任。通过以上三大信任的重构与强化,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方能拥有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3.基层社会的合作关系网络搭建不够,影响了羌族地区基层治理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基于信任和互惠规则的合作关系网络是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长久之策。目前羌族地区基层社会的社区组织建设还处于初创阶段,仅有的主要是经济层面的专业合作社、政治层面的村民自治委员会;现代的社会组织建设缺位,各种社团性的社会组织几乎是空白,极大限制了群众的社会参与,更是基层社会集体行动困境引发的社会渠道问题,影响了羌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社会参与和集体行动。因此,建构各种合作的社会组织和渠道是从社会资本探讨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当此区域要求为供电区域A+,可靠性要求不低于99.999%时,经模型1分析可得FTU数量远大于整条线路开关的数量,即使所有开关处均安装FTU“三遥”终端也无法满足区域可靠性的要求,说明仅靠已有网架单纯进行DA终端配置无法满足要求。此时依靠模型2进行分析。由于该区域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假定全部安装“三遥”终端,设区域中每台配电变压器每停电1 h给整个区域带来经济损失为5万元,考虑经济裕度η为10%,所得到的部分结果如表4所示。
2基层社会的规则资本增进不足,影响了羌族地区基层治理法治化运行的建构。互惠的规则是基层社会正常运转和治理所必要的要件,目前羌族地区存在自己的一些习俗法,在基层治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完整的互惠规则体系还没有真正建构起来,对本就“原子化的个体”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对基层治理的制度化运行也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推进民族地区习俗法的现代转型和建构现代社会规则是从社会资本探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必须要直面与处理的重要课题。
(二)注重社会资本与法治的协同发力,推动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多元整合发展
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早在明代就已屡见不鲜,开始慑于中央政府文字审查的严厉性,其汉译活动仅限西洋科技,无损传统文化稳固的中心地位。但随着大清帝国的没落,西方列强日益希望利用传教士的语言沟通能力,借传译现代人文社会理念之机,摧毁被殖民地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同时实现西方文明的形象构建(image construction)。
1.将社会资本的建设与培育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基层社会资本的合法性。社会资本的建设与培育不能仅仅靠宣传、教育与一般的活动开展,还需要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进行。因此,民族地区应将基层社会的信任、合作、规则问题的治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力求依法治理,推动基层社会资本的培育与开发利用进入法治化的运行轨道。
⑤汛期应服从防洪调度,同时兼顾水量的年际变化,每年九、十月份开始,应视河湖水情及上游来水情况逐步蓄水,必要时继续抽江水补充湖库,以保证冬春水量的正常供给。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为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势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重要影响。
2.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根本保障,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法治化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要求民族地区务必坚持与贯彻,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契机,积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立法机制、执法机制、司法机制与普法机制,以此形成与社会自治共治相协调的法治机制。
总之,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效能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国家、地方、社会的协同努力,更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探索与实践创新。互联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社会资本的培育、乡村振兴等从不同层面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提供了契机和思路,也带来了挑战。其中,社会资本的培育与作用发挥更是从人与人的合作视角探讨与实践推进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的一个突破口。置身新时代,民族地区应以现代社会建设为契机,积极培育该区域的社会资本,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积极健全基层治理的法治体系,推动法治与社会共治善治的协同发力和驱动创新,以此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环境和条件下,医院各层领导者在经营意识和成本理念中仍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普遍存在着重医疗而轻管理、重收入而轻支出和重投入而轻效益等问题。医院现在都在实行预算会计的相关制度,而财务人员却缺乏有关成本核算的知识和理念,体现在管理机制和模式上就是比较重视业务部门的成本核算,而忽视了管理部门的成本核算。在管理部门或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粗放式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使管理者在成本核算时产生了一定的误导和偏差,最终导致管理者在管理决策上出现失误,从而影响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吉陵.农村经济社会变迁与基层治理转型——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6):120-126.
[2][3]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17-221、222-223.
[4]郑永年.中国改革三步走[M].东方出版社,2012.1:171-179。
项目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羌学研究中心“社会资本参与下羌族地区基层治理效能的调查研究”(QXY1705)。
作者简介: 颜俊儒(1969-),男,四川仁寿人,绵阳师范学院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张春(1985-),女,四川营山人,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西方文化、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育的研究与教学。
标签:社会资本论文; 羌族地区论文; 基层治理论文; 绵阳师范学院论文;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