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网络组织间学习机制研究_组织环境论文

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机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制论文,区域论文,组织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由组织间的知识互动所产生的网络式创新。创新网络中的行为主体是组织间学习的基本实体要素,它包括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政府、中介组织以及金融机构。组织间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可以划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三个过程,并且这三个过程是动态循环的,单个组织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将知识信息反馈到网络知识库,以保证知识库的不断丰富和组织间学习层次的提升。组织间学习作为网络组织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动机受创新网络外在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组织内部经济技术活动的双重驱动。因此,其动因可以归结为利益驱动、技术创新的复杂性以及对组织间学习的认同。虽然区域创新网络具有自组织功能,但仍然需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从环境营造、利益整合和意识培养三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动力机制,进而使各学习主体进行互动和联系,保证组织间学习的高效有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活动呈现全球扩散与空间集聚的双重趋势。这些“增长极”区域在集聚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所获得的竞争力或收益率不断递增,成为国内其他区域发展的“领航员”,在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在这些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组织间通过跨企业、跨行业的网络化协作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从而促成知识在企业间的创新和扩散,对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知识以及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企业获取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学习型组织研究的集大成者彼得·圣吉认为,将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拥有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2]。而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的主要特点体现为由组织间的知识互动所产生的网络式创新[3]。这种网络式的创新组织模式打破了学习的组织边界,组织间学习成为企业知识的重要来源,从而构建有效的组织间学习机制,使企业能够在创新网络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地跨组织学习,以构建自身的核心能力并最终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成为区域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从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动因出发,剖析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机理。

一、区域创新网络与组织间学习

1.区域创新网络的概念。网络的概念,最初通常被描述为一种纤维线、金属线或其他类似物连结成的一种“网”状的结构。当网络的概念在各学科得到广泛运用之后,随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展,区域内创新主体逐渐形成一种复杂的网络关系。在这一网络中,当某一新概念、新技术或新需求的信息在网络某一点产生后,就会沿着网络连线在整个网络中传递、反馈、交互循环、反复流动[4]。这样,行为主体在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网络系统。因此,区域创新网络可以看作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各个行为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在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彼此建立起各种相对稳定、能够促进创新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总和。其中正式的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在价值创造的活动中,与其他行为主体结成的长期稳定关系;而非正式关系主要是基于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基础上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网络关系[5]。

2.组织间学习的概念。组织间学习 (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IL),也称为跨组织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由单个组织向网络组织进化的结果。目前,学术界对于组织间学习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知。 Knight(2002)将组织间学习描述为企业与其他组织双边和多边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不同组织在组织间环境中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各自的目标。Dyer和Nobeoka(2000)则将其定义为“特定网络环境中的知识发展和获取”,“通过网络层次上的知识寻求机制来发现、创造网络中的知识”的行为。

尽管组织间学习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完善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的观点中概括出几个关键点:第一,组织间的网络环境是组织间学习的平台,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中介机构等是这一平台的核心支撑架构;第二,知识流动、知识共享是组织间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要求;第三,组织间进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利用网络环境中的知识资源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组织绩效,利益驱动在组织间学习进行中扮演者重要的推动者角色;第四,组织间通过双边、多边的互动学习,以知识为纽带形成复杂的组织间相互依存的网络关系是组织间学习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以将组织间的学习简单地定义为: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各行为主体通过特定的知识共享和传播机制,为提高组织绩效而采取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学习行为。

3.区域创新网络与组织间学习的关系。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网络与组织间学习是正反馈关系。这是因为:1)区域创新网络构建了组织间学习平台,是组织间学习的基础。首先,创新网络推动了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合作与协同进化打破了学习的组织边界,扩展了组织学习的维度;其次,各行为主体之间以互动合作为链接纽带的网络关系加速了知识的积聚、流动、传播、创造的过程,丰富了各行为主体的知识获取渠道,提升了组织间学习的广度;最后,创新网络中的组织之间的合作,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一个组织倾向于与其他组织的资源技术相结合,专业化的分工使得不同组织间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技术领域,这就提升了组织间学习的深度。2)组织间学习是在区域创新网络得以巩固、进化的战略性要素,也是区域创新系统的“核”。组织间学习是在组织间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反过来又通过学习过程和效果改善组织间的互动关系,促进更为严密、和谐的网络关系。组织间学习加速了创新网络中知识的流动和集成,知识在网络内的快速扩散和新思想的迅速采用,使技术创新网络内部的合作更紧密,更能够发挥网络的技术创新功能,从而推动区域创新网络的层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组织间学习的过程分析

1.组织间学习的相关主体。组织间学习是在网络的环境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创新网络中的主要节点,即行为主体,是组织间学习的基本实体要素,主要包括:1)企业。企业是创新网络中最重要的经济单元,也是参与组织间学习的最基本行为主体。以企业为中心的组织间学习是实现知识增值、提升网络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2)高校和研究机构。这是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知识集散主体。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溢出效应”是网络知识库中知识(尤其是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区域中能否拥有高水平的高校或研究机构,以及能否充分发挥这些行为主体在参与组织间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保证区域创新网络组织间学习系统能否有效运转和学习层次能否持续提升的关键因子。3)政府。政府在搭建组织间学习的网络平台方面扮演组织者角色,并通过积极参与营造“组织间学习空气”,使知识、信息的传递与扩散更加准确有效。4)中介服务组织。这是网络知识库的搭建者,是组织间学习的桥梁。5)金融机构。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组织间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合作技术创新形式的知识共享阶段和知识创新阶段,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是它们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2.组织间学习的过程。这是知识从创新网络向个体组织的流动过程。从学习的层次看,区域创新网络中的组织间学习体现为两个层次:正式网络中的组织学习和非正式网络中的个人学习。前者是通过组织间的经济关系所链接起来的,是一种组织之间的技术知识共享和交流;后者是通过个人(企业家或工程师)的社会关系网络链接起来的。但是,这两个层次并非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双向互动的(见图1)。

附图

图1 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过程

在图1所示的组织间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层的正式网络中的组织学习过程,还是个人层的非正式网络中的个人学习过程,核心学习主体(企业、个人)不仅通过与网络中其他学习主体进行双向的互动学习,也通过公共学习平台发生多边互动。

无论是正式网络还是非正式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可以细分为下述三个过程:

(1)知识共享。这是指个体组织的知识扩散为网络知识的过程,是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前提,没有知识共享,不但组织间学习不能实现,合作创新也会因缺少知识保障而效率低下。

从网络层面来看,知识共享是双向的:一方面,单个行为主体的知识通过共享系统扩充到网络知识库;另一方面,网络知识库通过一定的共享机制向单个行为主体共享。这样,每个行为主体的知识库得到了极大丰富,从而提高了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由于网络关系对行为主体的不同影响,创新网络中知识共享的途径包括“自觉”和“不自觉”的机制。“自觉”的知识共享机制通过合作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介组织的知识传播等途径实现;“不自觉”的知识共享机制则通过具有特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在区域劳动力市场上的自发流动、科研机构(尤其是大学)及大企业的“溢出效应”等途径实现。

(2)知识吸收。创新网络中组织间的知识共享为组织间学习提供了知识来源。在组织间学习过程中,单个组织或个人首先基于自身对网络中知识资源的理解,运用自有的知识挖掘能力识别出对自身有价值的部分。然后,针对通过购买、技术许可、技术交流等不同方式拥有其所期望的知识的所有权或使用权。最后,单个组织将获得的有价值的知识在组织内部消化吸收,并将组织内个人所学习到的知识提升到组织知识的层次,从而将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组织自身的知识资源。知识内化的过程也就是组织内部不断学习的过程。

(3)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组织间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知识创新是组织间资源优化和整合的过程,即单个组织在网络知识库中通过知识挖掘和吸收之后,将内化的知识引入经济系统,从而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创造知识附加值,实现知识的创新,从而使网络知识库的知识容量得到增加。

在创新网络的组织间学习过程中,知识共享、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过程是动态循环的,单个组织在知识共享、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过程中都需要将知识信息反馈到网络知识库,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保证了网络的知识库不断扩充和组织间学习层次的提升。可以说,正是组织间学习使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能力得到持续的提升。

三、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动力机制

1.组织间学习的动因。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一个系统要正常运行,需要有强大、稳定而持久的动力。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产生是行为主体因素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组织间学习作为网络组织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动机受创新网络外在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组织内部经济技术活动的双重驱动。在这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动因来源于:

(1)利益驱动。虽然创新网络是互动导向的,然而利益驱动却是国内外任何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赖以进行和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全球竞争时代,市场需求多变,技术开发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使各组织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环境中。这种不确定性给各行为主体尤其是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一个组织很难拥有应付这种局面的所有资源和能力,只有那些具备进行快速学习和创新的企业才能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取得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因此,创新网络中组织面临的环境动态变迁所带来的利益影响是组织间学习得以产生的根本驱动力量。

(2)技术创新复杂性。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呈现为高度综合、高度交叉同时又高度分化的特征,这使得组织之间的技术边界模糊化。区域创新网络是以合作技术创新为基础形成的合作组织,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过程中面临的产品复杂性、技术复杂性和过程复杂性的特点,复杂性的加大给创新网络的研发工作带来了挑战,使各实体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组织之间充分沟通了解,也要求合作组织通过互动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消除技术创新复杂性带来的合作障碍。可以说,技术创新复杂性是开展组织间学习的直接驱动力量。

(3)对组织间学习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认同是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产生和保持稳定的基础。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各行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资源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一方面各个主体存在知识需求和知识存量的矛盾;另一方面,各主体对组织间学习效果具备了乐观的预期,都致力于通过知识互动提高网络整体和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关系资本,则形象地说明了各行为主体可以通过组织间学习来优势互补,从而在更高的起点和平台上实现更大的优势。因此,对组织间学习的认同成为组织间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量。

2.组织间学习的动力模型。组织间学习的三大动因的相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网络中各行为主体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量。可以看出外在环境、核心利益和内在意识构成了组织间学习的“动力群”。因此,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动力机制可以用“环境—利益—意识”动力模型(见图2)来解释。其中,代表环境因素(Circumstance),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区域创新网络所面对的内外环境;P代表组织间学习的内在动力因素——利益(Proilt),包括经济利益、专利归属、学术成就、声誉以及关系资本等其他非物质利益;代表意识 (Consciousness),指各行为主体进行组织间学习,开展合作创新的意识强化;A、B、 C则代表简化的组织间学习的相关主体; IL(Inter—organizational Learning)表示组织间学习。

附图

图2 组织间学习的动力模型

从该模型可以看出,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良好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资源环境是组织间学习的前提条件,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组织间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虽然区域创新网络具有自组织的功能,但是仍然需要在管理层面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环境营造、利益整合和意识培养三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动力机制。

(1)环境因素——外力的推动。从组织间学习的动力模型来分析,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实施一系列合作创新的计划项目,制定一系列政策法规,设立各类“基金”,对组织间学习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加快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尤其要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实施更加灵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更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建立人才交流制度,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人才共享、知识共享、资源共享。

(2)利益因素和科技意识——建立内部驱动机制。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应得利益。企业从市场或产出的角度考虑,科研机构从投入或成本的角度考虑。因此,在组织间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设计中,应当通过良好的机制和意识整合利益分配。在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应将企业引向研究开发的初始阶段,这样不仅使企业分担部分研究开发费用,也促使研究开发从开始就注意到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同时将科技成果转让报酬与市场收益挂钩,减少企业的风险压力;在企业和企业之间,通过建立情报信息库和学习平台,减少企业间学习的环节,降低学习成本,各种中介组织应在此发挥重要作用;在政府和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政府应扮演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要通过政策、教育、财政等手段支持创新网络的组织间学习。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宣传和交流,强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组织间在学习与合作中增强创新意识、科技意识、人才意识,鼓励各创新主体就人才培养加强合作,在合作中逐步解决科技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四、区域创新网络中组织间学习的链接模式

链接模式是信息、技术、知识、人力资本、资源、资金等资源要素在区域创新网络中流动的链条。链条和行为主体的匹配才能使信息、知识等资源要素的流动产生放大效应,由此整个创新网络形成一系列的激发效应和反馈效应,从而带来整个网络的繁荣和扩张,因此必须构建创新网络内各学习主体进行互动和联系的链接模式,保证组织间学习的有序、有效、有力发展。由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组织间学习的主要行为主体,因此这里主要探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知识集散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组织间学习链接模式。

1.“企业—企业”的链接模式。创新网络内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学习主要通过各种契约或非契约的关系进行链接。

(1)整体链接模式。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参与组织间学习的企业的规模、技术创新能力是不同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多种多样。因此,在组织间学习的链接模式上,应采取水平一体化与垂直分离并存的综合链接模式。具体说来:水平一体化是一种以网络信息库为中心的网络化的链接模式,其特征就是企业网络以网络知识库为中心,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存在垂直关系,在组织间学习中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方式适合于在规模相当、技术创新能力相当的企业之间进行。而在垂直分离的链接模式下,组织间学习围绕一个核心企业进行,其他企业与其发生的几乎是单向(核心企业至外围企业)的知识流动。水平一体化的链接模式强化了网络中知识的全方位流动,但难以保持组织间学习系统的稳定性;而垂直分离的链接模式虽然能用经济关系的纽带将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主体间的多边互动能力不足。而采取水平一体化与垂直分离并存的综合链接模式,一方面,使处于中心位置的网络知识库扩充了网络知识容量,减少了组织间学习的环节,增加了组织间的多边互动学习,降低了组织成员进行组织间学习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围绕若干核心企业所形成的组织间学习分系统,密切了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增加了组织间学习系统的韧性。这样的链接模式可以给组织间学习提供更广泛的选择,各学习主体可以通过采取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方式,灵活地开展双边和多边互动学习。

(2)局部链接模式。包括:1)技术联盟。在技术领域,一方面,相同的技术方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日益复杂,费用的日益高昂,独家企业无法控制和承受。因此,在技术领域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的企业之间,可以采取技术联盟的形式提升组织间学习的层次和韧性,整合几个企业的优势资源,战胜竞争对手。2)虚拟研究中心。组织间学习突破了组织边界,因此可以利用虚拟组织理论,根据企业需要组成虚拟研究中心。在虚拟研究中心中各地位平等的企业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创造各自的核心技术和优势,然后再整合成网络优势,有利于突破组织成员的知识瓶颈,共同提高。3)知识吧(知识俱乐部)。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双边(或多边)、正式(或非正式)的契约关系或非正式的网络联系,为组织员工创造知识交流的平台,变组织学习为个人学习,并最终提升组织的知识水平。这样的组织间学习氛围更为轻松,交流更为广泛。

2.“企业——知识集散主体”的链接模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链接可以更好地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信息和技术,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保持区域创新网络的扩张和繁荣。这种链接是典型的产学研合作,其合作的过程,就是知识转移的过程。通过合作可以改善知识资源的配置方式,加速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组织间学习的效率,巩固网络的合作关系。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下述四种模式:

(1)技术转让。这是产学研合作的组织间学习链接模式的初级形式,也是最简便易行且又常用的方式。即科技成果所属一方(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在正式契约的基础上将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包括对专利权、专利申报权以及非专利权的转让。

(2)合作开发。这是较之技术转让更高一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各学科的日益分化又日益融合,使独立攻关越来越难以完成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成果的生产力转化。因此,联合研究、合作开发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成为开展组织间学习,促进知识在组织间扩散的有效途径。

(3)联合培养。联合培养模式就是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合办学院共同培育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定期进行人员交流、技术培训和咨询。

(4)共建产学研联合体。共建实体是高级的组织间学习形式,也是最紧密、最理想的产学研发展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技术创新活动是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联合形成的复合组织共同承担,可以充分发挥科研主体的知识“溢出效应”。

标签:;  ;  ;  ;  ;  ;  

区域创新网络组织间学习机制研究_组织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