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德志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德志

冠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33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必须要加强对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促进社会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中包含有混凝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因此其承载力非常高,抗水平作用力也十分高,由于拥有这些显著的建筑优势,可以极大程度的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高、质量好。本文则是分析、讨论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框架结构施工的特点、问题与解决措施。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概述

1.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类型

建筑工程中的框架结构因建筑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框架结构可主要分为四类,即半现浇式框架、全现浇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其中半现浇式框架对现场施工要求较高,需要对梁和柱进行现场浇筑,因此,需要实现预制模板,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节省施工时间,但是不利于提高抗震性能。而全现浇式框架则需要在施工现场制作模板等施工材料,因此,会一定程度上延长工期,但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装配式框架则主要是在施工现场对需要使用的材料进行焊接,这样的工程施工量较小,抗震性能欠缺。而装配整体式框架则没有较多的模板需求量,同时能够更好的抗震,因此,其在实际的工程中应用较多。

1.2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建筑的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增加,建筑内部的竖向构件及承载能力也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内部的框架结构尺寸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使其满足建筑工程支撑能力的要求。并且,建筑工程自身还会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自身承载力符合抗震、抗风载荷的要求,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在对于建筑工程的抗震载荷方面的分析,随着楼层的不断提高,建筑载荷的支撑力也要随之提升,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与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相关设计要求。此外,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钢结构等一些框架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施工人员在设计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承载力计算,从而保证建筑自身的安全稳定性。如果仅仅通过增加框架结构的支撑板就能够实现对应要求不够现实,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情况,选择科学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增加框架结构抵抗较大变形和侧向载荷的能力。

2钢筋工程施工建设现状

在钢筋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具体进行过程中,会出现较多质量问题,例如焊条的型号不符、规格不达标、钢筋焊接接头出现问题、箍筋的尺寸、大小不符合标准因此在正式开始施工建设时,需要不断的排查、发现问题,一经发现需要及时的给出应对措施来解决问题,否则会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甚至该建筑物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完成对钢筋的加工之后,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例如选用的钢筋材料型号以及数量等等均不符合标准、钢筋垫块不稳固,因此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并未解决的话,会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不达标、并且由于使用的施工材料尺寸与施工前设计的尺寸不符将会对整个建筑在后期投入使用时的安全性不高。此外,在后期对钢筋结构进行再次焊接时,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框架结构造成影响,甚至会对该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3.1.1焊接施工准备

在使用钢材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施工操作为焊接操作,在焊接钢材时,需要做好焊接试验,试验通过之后,再进行逐点焊接,焊接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避免漏焊和错焊。焊接的操作人员要做好充足的安全准备工作,在焊接完成之后,要对焊接部位进行抽检,重点抽检容易出现问题的钢筋,要确保抽检操作专业,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3.1.2放样与下料

对钢筋进行放样和下料,需要了解不同钢筋的热胀冷缩系数,要根据钢筋的性质留置出合理的施工放样和下料的空间。在对钢材进行二次加工时,其也会出现体积的变化,因此需要合理的预留空间。以材料受弯总长为标准,若其长度小于24m,则可以将预留量控制在5mm左右的范围内,若总长大于24m,则其预留量需要控制在8mm左右的范围内。对材料进行放样和下料,要密切关注材料的收缩和膨胀情况,在设置预留空间大小时,要了解框架结构中钢筋拱起和收缩变形的实际情况,由此才能确保预留合理。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模板安装,在进行垫层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每天测算的轴线来测量水平基础,并且通过借助基础平面尺对需要进行边线测量的位置进行测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模板的安装质量,然后根据测量中的标记,有效的控制固定材料的支柱,从而保证模板工程的稳固性,并且还能够提高模板的自身承载力,并且随着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不断进行,市规划载荷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当进行模板侧面安装时,需要加强对侧板的垂直角度控制,并且尽量的控制在安装过程中的偏差,同时利用一些水泥砂浆来充当垫层,确保不会在浇筑施工时出现漏浆问题。其次,在进行框架结构主体模板施工时,因为其结构的支撑体系是立杆,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立杆处于一个坚实的平面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保证上层模板的正常载荷要求,确保整个框架结构主体不会压垮。最后,在进行整体框架结构的模板拆除时,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进行拆除,从而保证模板产出后的支架支持能力不会受到影响,避免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质量产生任何的损坏。拆除的模板等要及时的放置到安全地带,从而避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及损失。

3.3混凝土工程技术

3.3.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其使用的所有建筑材料都应有相应的质量证书,其中混凝土也不例外。在混凝土的质量证书中,必须含有具体强度级别、出厂日期等一系列的信息,都需要严格的检查审核。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需要采取三个途径,分别是:选用质量合格符合使用标准的混凝土、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控制其用量、严格遵守相关规范配比其比重。

3.3.2合理控制配合比

为了提高水泥强度、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控制其配合比。然而,其施工成本就会相应的增加,并且其用水量以及其体积的变化率也可能发生一定变化。因此需要严格控制使用的水泥量。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加强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从而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一步的完善,真正的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志勇.探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48):34.

[2]孟子宜.试论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26).

论文作者:刘德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刘德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