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市企业人才引进的思考论文_孙玉洁

对我市企业人才引进的思考论文_孙玉洁

孙玉洁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

摘要 近年来,企业人才引进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问题根源所在,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对于加大我市企业人才引进的力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企业人才 引进 激励

新时期,人才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科技型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高新技术的领军人、新兴产业的开拓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从目前我市的引进人才工作情况看,热门专业、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名牌高校毕业生,引进仍然比较困难。因此,正确分析我市企业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对于促进我市经济腾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企业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短缺,人才载体不足。主要表现在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短缺,我市烟台市级以上专家仅有31人,而招远市为90人、龙口市为174人。在创新载体上,与省内县市的差距也比较大,我市仅有1家院士工作站和1家博士后工作站,寿光市有6家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工作站和3个泰山学者岗位,差距显而易见。

(二)人才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域环境及城市发展规模影响。目前,国内人才流动趋势基本以北上广等中型以上规模城市为主,蓬莱籍大学生毕业后基本选择地级以上大城市就业。二是薪资待遇与我市物价不成正比。目前,我市物价特别是房价相对比较坚挺,买房难的问题成为阻碍人才流入我市的重要因素。三是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市人口相对较少,流动人口比例较低,导致娱乐产业、消费产业数量有限,难以成规模、成气候、上档次;而引进人才工作之余难以找到合适的娱乐、消费场所,加之我市大部分企业驻地处于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周边各项配套设施较其他地区相对落后,难以吸引人才落户我市。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建立企业文化的企业比例较小,基本集中在效益相对较好的大中型企业;而大部分企业基本以利润来衡量发展形态,对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较为轻视,导致企业人才缺乏归属感,出现流失现象。

(三)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中高级职称人才年龄相对老化。据统计,全市现有的正高职称人才绝大多数在50岁以上;副高职称人才中50岁以上的有145人,占副高职称人才总数的36%;中级职称人才中50岁以上的有286人,占中级职称人才总数的28.6%。按照现行退休政策,在未来5-10年,将有近一半的中高级人才接近退休或退休,青黄不接的问题将逐步凸显。

(四)高层次人才稳定性不强。近几年,随着我市各种引才措施的创新实践,在高层次人才中,以“柔性流动”方式引进的“输入性”或“引入性”人才占了相当的比例,外地人数超过本地人数60个百分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高层次人才一般以项目为依托,以团队为中心,归属感较差,一旦政策的支持力度(科研资助、住房、交通、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不够或个人择偶不顺、家庭情况等因素发生变化,较容易流动,造成高层次人才流失。

二、加强我市人才引进培养的建议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人才队伍层次结构。一是采取“总部+基地”的引才方式。采取不转人员档案、不转人事关系,只求人才为我所用的引才方式,把高层次人才的档案、关系、工资待遇等留在公司总部,而其本人工作地点却在蓬莱生产基地,这样,就形成一条“总部+基地”的引才新路子。二是采取“企业+高校”的引才方式。在引才过程中,重点结合产业内的重点项目开展引进工作,筛选具有较大潜力的重点项目与对口高校进行匹配,把“共同完成项目”作为人才引进的特殊形式,利用校企联合进行技术攻关,这样,有利于提高引才的针对性,更有利于重点项目的完成和成果的转化。三是采取“项目+专家”的引才方式。以招商引资项目为依托,采取项目、人才“打包引进”的方式,在项目落地的同时,为企业引入国内外专家、教授、院士、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团体,争取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团队、形成一个产业”的目的。

(二)加快营造良好环境和企业文化,提高人才吸附能力。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组织环境。首先是增加企业员工间、上下级及同级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动力,通过融合气氛、轻松工作环境、增加人才工作的满意感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要让企业人才有机会参与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参与企业重大事情的决策、使其感到自己是企业的核心成员,是企业的主人,对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经营理念,产生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其更大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尊重、理解与支持、信任与宽容、关心与体贴人才,做到“乐人才之乐而乐,忧人才之忧而忧”,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实现感情留人;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倡导“团结、进取、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形成积极进取、崇尚竞争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团结、合作精神,崇尚“团结出人才、团结生财富”理念,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的职称结构。以培养与提升战略型企业家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锻炼与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培训与构建一流管理人才队伍为重点,充分利用国内知名高校的师资力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消化掉、再创新”的学习思路,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全面提高我市人才队伍特别是青年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创新素质、理论素质和科技管理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各类产业应充分发挥主动性,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中青年人才,加大企业自身投入,自行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目标与阶段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知识结构同产业结构升级相协调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四)完善输入性人才的配套政策,增强人才的稳定性。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一是调整政府科技奖励制度,从注重科技项目的奖励转变为更加注重人才的奖励,对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与重点奖励,对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取得突出业绩的人才,市级有关部门可优先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或享受政府津贴,充分调动人才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鼓励企业建立人才产权激励制度,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等,将人才拥有的专利、非职务发明和专有技术,价值量化后转为个人拥有的股份;鼓励企业为人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等。三是不断优化“生活、创业、学术、融资”等人才环境,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在住房、交通、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不断提升“拴心留人”的人才服务水平,增强人才的稳定性,降低流失率。

论文作者:孙玉洁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对我市企业人才引进的思考论文_孙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