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焦点访谈”看中学政治课程的延伸_焦点访谈论文

从“焦点访谈”看中学政治课程的延伸_焦点访谈论文

从《焦点访谈》中探索中学政治课程的拓展延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焦点访谈论文,课程论文,政治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焦点访谈》是“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的优秀栏目。

——温家宝

这是温家宝总理给“焦点访谈”栏目的赠言。《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于1994年创办的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如果站在这一赠言的角度来审视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我们发现它在共融共进的交集中达到了人本化的一致性。中学政治(思想品德)以人格品质的培养、道德责任的践行、人际交往的体验、社会发展的感悟来实施其课程内涵,以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和启迪、反思与警示的功效以及怡情知性的魅力来体现其课程质感,从而以人文力量的彰显和人性理念的升华来实现其人才培养的主旨。

通过对《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的深度解读,我们能看到它对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借鉴与启示:动态社会现实与“静态”教材之间的互补与交叉,共同构成学生展开学习的广阔载体;丰富多彩的资源素材是学生培养和提高综合思辨与分析应用能力的催化剂;对先进楷模的表扬和对社会正气的弘扬以及对非正义消极现象的谴责与监督,都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确立;学生品行实践能力的应用与增强源于对时代与社会生活的体验、投身和感悟。

一、以《焦点访谈》为资源载体,增强学生全方位分析运用的能力

中学政治(思想品德)教材基本上以脉络清晰的知识编排和循序渐进的思维梯度发挥其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对中学政治(思想品德)教学而言,教材中案例的相对滞后是难以完全避免的“缺陷”。教材中涵盖广泛的道德、法律、人文、社会发展等知识观点,都是通过大量事实材料予以提炼总结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的。这些事实材料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语文、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艺术甚至心理学等学科,当然也包括当代时事。但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这些素材还是不能更好地展现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应有的魅力。

《焦点访谈》作为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舆论监督载体,以丰富的资源效应发挥其学习载体作用,对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素材来说的确是切实可行的。《焦点访谈》视野宽广,信息容量大且时效性强,内容翔实。

在中学政治(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看《焦点访谈》报道的基础上,对节目内容进行概括整理并展开思索分析,从而通过自主探究、自我感悟方法,实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实际上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资料搜集与信息处理能力、观点概括与归纳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增强。更重要的是,在《焦点访谈》所呈现的生动而丰富的全新现实素材中,学生并非如过去那样呆板地学习某一课的固定知识内容,而是在对动态资源的探究中将已学过的、正在学的和将要学的知识有机融为一体,在跨学科知识的归纳、复习、提炼中体现“滚动式”学习效应,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得到扩展,全方位分析运用能力由此得以提升。

例如,2009年7月19日《焦点访谈》的主题内容是《选出身边的平民英雄》,这一天是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群众投票阶段最后一天,317位候选人接受来自全国公众的投票,从中将产生各行业的全国道德模范。学生在基于该素材内容的感同身受中,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的公民道德规范,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孝亲敬长的家庭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观点的理解感悟会更加深刻、生动。又如,2009年5月13日的主题内容《5.12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就是一段让学生体会理解“以人为本、增强防灾意识、尊重公民生命健康权、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关爱他人与社会、健全社会体制”等观点的很好的学习材料。将4月13日的主题内容《呵护三江源》作为引领学生了解感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国策”等知识的素材,同样取得很好的效果。上述例子说明,教师将静态教材文本与动态现实素材有效地整合为互补共融的资源载体,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提高分析解读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以《焦点访谈》为理念支点,升华正义性情感价值观念

矿难悲剧层出不穷,官商勾结黑幕愈演愈烈;电影导演张元吸毒,歌手谢东吸毒,歌手满文军夫妇聚众吸毒,演艺界明星丑闻不断;唐山市“黑帮老大”杨树宽担任政协委员;杭州地铁工地坍塌,上海闵行区在建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西安地铁施工现场塌方,质量事故不断,众人推卸责任;哈尔滨六名警察无端将一名大学生殴打致死;湖北凶徒熊振林仅因纠纷就残忍杀害8名无辜者;杭州高校富家子弟闹市区飙车公然撞死无辜行人……

绝大多数教师在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面对这些非主流“阴暗”素材的态度都是避而不讲。他们担心这些和教材正面观点相“抵触”的事实材料会导致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不良影响”,害怕承担政治课教育“失败”的责任。长期以来“明哲保身”的讨巧式教学结果必然是政治课公信力的丧失和执教者良知与正义的丢失。因而,在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借鉴并植入《焦点访谈》的理念,以其为支点,在带动学生多向思维意识的前提下,帮助其提升情感价值观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应用大量的反面素材,能让学生高度认识社会。因此,根据这一现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对学生进行“信息屏蔽”,而应光明正大地引导学生正视各种“阴暗”素材,发挥“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理念的效应,对不良现象予以谴责揭示,从中导引提炼出积极进步的观念与结论,由此通过对消极因素的多维解读,帮助学生在正义理念的积淀中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焦点访谈》2009年7月29日的主题内容《“黑帮”游戏令人忧》就属于典型的“阴暗”素材,很多教师千方百计予以回避,生怕课堂会“乱套”或学生被“纵容鼓舞”。但事实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的交融和心灵的互动,学生能认识到以“黑帮”为主题的网络游戏渲染血腥暴力,严重威胁、扭曲社会的法制和道德规范,对青少年造成恶劣影响。于是,“庸俗生活情趣损害身心健康”、“追寻高雅生活情趣符合现代文明,促进个人发展”、“学会分辨并抵制不良诱惑”、“未成年人应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推进依法治国,加强行业监管”、“辩证看待网络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等一系列政治(思想品德)课的重要观点在水到渠成中被学生归纳提取,由此,通过由表及里的感悟,学生在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也得以提升。

三、以《焦点访谈》为形式平台,营造开放式课堂思辨氛围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为刻意追求所谓“生动欢快”的课堂,要么以眼花缭乱的课件来博取学生的眼球,要么千篇一律地让学生前后左右几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要么莫名其妙地把什么课都变成师生“才艺大汇演”。面对如此教学现状如何才能令课堂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高效。《焦点访谈》在节目形态上,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这就对政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模拟访谈的方式对学生相互间的问题予以互动解答,在共生共融的观点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彩,从而营造开放式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辨能力。

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关注经济发展》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将“先表述论点再举例证明”的传统执教思路予以改变,让全班每个学生在纸条上写一个自己关心的和经济方面有关的现象或问题,将所有纸条折叠后打乱顺序放在讲台上,接着随机选取5名学生作为“访谈团队”上台。其中1名学生担任“采访记者”,另外4名学生担任“被访者”,“被访者”的各自“身份”由“记者”根据相应的“采访问题”进行指定。比如,“记者”从众多纸条中任意抽取一张,上面写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冲击和影响”,“记者”要求4名“被访者”分别以“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普通市民”、“在校学生”的身份简谈应对举措。4名“被访者”面向“听众”(全班学生)各自谈到: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并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企业应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科技创新,走出特色发展新路;普通市民应树立适度合理消费观,发扬勤俭自强的民族精神;学生应力所能及地承担责任,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努力学习,和国家共渡难关。然后,再随机选取另5名学生组成又一组“访谈团队”上台,“记者”抽到的纸条上写的是“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4名“被访者”就该现象分别回答“记者”的提问。“政府官员”认为应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依法惩治不法经营者;“人大代表”认为应发挥全国人大的立法职能,完善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工作;“消费者”认为应树立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举报不法经营者,依法维权;“食品企业负责人”认为应依法自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对消费者和全社会负责……

学生通过角色模拟,在广阔的生活与社会时空中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探究,这样对课堂学习主题内容的理解领悟自然会更加生动、形象、透彻。

当中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与《焦点访谈》“相遇”时,两者的交集效应为教师提供足以拓展课程蕴涵和深化课程质感的三维支撑,即运用《焦点访谈》的动态资源增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借鉴《焦点访谈》的途径形式创新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根植《焦点访谈》的正义理念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签:;  ;  ;  ;  ;  

从“焦点访谈”看中学政治课程的延伸_焦点访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