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原因与护理分析论文_孙莹莹

尿路感染原因与护理分析论文_孙莹莹

孙莹莹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邮编234000

[摘要]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原因与护理。方法:研究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而后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p<0.05。结论:针对尿路感染患者做对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舒适度,减少症状影响,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尿路感染;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尿路感染主要是尿道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发菌尿、脓尿等情况。该问题属于医院感染的常见情况之一,而产生尿路感染的常见因素之一为留置尿管,同时与相关护理为执行无菌化也有密切关系。临床上对感染原因做分析,可以有效的做好防治工作。其中护理工作是辅助患者避免和改善尿路感染的重要治疗环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60.4±4.2)岁;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为24岁至82岁,平均年龄为(60.4±4.2)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做好专门的症状的预防监控计划,对于已经产生感染的患者要做好抗感染药物使用,同时针对性护理依据产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做对应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医源性感染

在导尿管的处理上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有密切关系。首先在导尿管的选择上,要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做适宜粗细的尿管,以双腔气囊的硅胶管为主,这样尿道黏膜可以降低所受的尿管刺激,进而有效降低尿道感染;其次,要对尿管处理流程上要遵守无菌化流程,在导尿之应对外阴做全面的消毒清洁,同时操作纯熟,避免粗暴操作,做缓慢柔和插入。气囊与导尿管头部保持4至5cm距离,让气囊整体都置入到膀胱,在出尿后再继续置入4至6cm,而后做缓慢回拉。当气囊彻底的置入到膀胱后可以开始注水,如果没有完全进入到膀胱,则会导致气囊充满水后卡住后尿道,同时会损害黏膜而引发血尿,也会进一步发生尿道感染。其三,在尿管的稳固上,要保证尿袋与尿管都稳固,避免引流管压迫、扭曲、松脱、通畅,避免尿液逆流,在患者移动或翻身等过程中要做好尿管夹闭[1-2]。

1.2.2 导尿管管腔内感染

尿路细菌生长主要通过在尿液中浮游和尿管表面的生物膜滋生。细菌在侵入尿路后可以附着在尿路上皮以及尿管的表面,这种细菌滋生容易反复发生,难以控制。其中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可能性更高,因此要控制导尿管留置时间。其二,如果有尿失禁患者,应该充分掌握其尿失禁引发原因,注重心理护理。可训练患者运用生物反馈训练来促使患者自行排尿,也可以运用尿不湿、接尿器等做排尿辅助,尽可能的降低留置尿管使用。在尿管长期使用患者中,对于是否进行膀胱冲洗在护理方面存在不同看法。冲洗膀胱可以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同时也是引发尿路感染的一种可能。一般情况下可以运用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密闭式的冲洗,每天2次,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尿路感染[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 导尿管尿腔外感染

在护理上要充分保证尿道口无菌化环境,在做介入性操作中避免对膀胱与尿道黏膜造成刺激,防止对其正常生理环境的破坏,保证尿道与膀胱正常的机体防御功能。其中尿道与肛门距离较近,因此容易受到粪便与其他分泌物影响,因此要做好尿道、阴道和肛门等组织的清洁工作。在留置尿管期间嘱咐患者多饮水,有助于排尿,水分每天摄入量应该在2000至2500ml,排尿量应该保持在每小时50ml以上,这样可以达到生理性的膀胱冲洗效果,避免人工膀胱冲洗更安全。要定时做好尿袋更换,每三天更换一次,避免密闭引流环境的破坏[4]。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和护理满意度。(1)疗效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治愈标准为尿液细菌检测为阴性,同时在相关尿路感染症状消除,同时在6周后做尿细菌复查仍为阴性;有效标准为临床症状消除,尿细菌检测为阴性,同时在2周后尿细菌检测仍旧为阴性,但是在6周后检测为阳性;无效标准为临床症状消除,尿细菌检测一直为阳性。(2)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60分以下为不满意,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情况

在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疗效对比[n(%)]

分组 治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观察组(n=40)17(42.50)21(52.50)2(5.00) 95%

对照组(n=40)12(30.00)19(47.50)9(22.50) 77.5%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n=40)17(42.50)19(47.50)4(10.00) 90%

对照组(n=40)11(27.50)18(45.00)11(27.50)72.5%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尿路感染主要在导尿管留置患者中较为高发,因此在医院患者护理中要做好相关预防工作,严格无菌化操作,保证泌尿系统良性生理环境,减少不当操作引发的尿路刺激,做好尿路感染防治。

[参考文献]

[1]王冬英. 长期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3:2017-2018.

[2]黄巧玲. 长期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与护理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3306.

[3]朱忠香. 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3:2013-2014.

[4]万君. 老年病人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J]. 北方药学,2013,09:164-165.

论文作者:孙莹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尿路感染原因与护理分析论文_孙莹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