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亚苹 杨冬梅

浅谈通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亚苹 杨冬梅

海淀区海淀青少年活动中心 北京 100089

摘 要:小学学校的创新课程设置推出了“综合实践课程”,但还是倚重课堂讲授,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校外教育机构发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特色课程将使学生在校内外课堂传授的知识能够得到应用、深化、整合、建构,提升学生的思考、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创新 活动 活动课程

校外教师肩负着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和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任,专业发展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志。探索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课程正是校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校外教育机构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是一人一条线或一人多条线。多年来形成的情况表明,一人一个项目的单兵作战方式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可能由于个人工作盲目性带来不利因素。因而研发创新能力培养的系列特色课程可以把各个相近学科组成合作教研组,这样可以依托教研组提升综合专业素质水平、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场所》(中办发〔2006〕4号)文件指出,以公益性校外活动场所为主要内容的校外教育“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了校外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同时也客观指明了校外教育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海淀青少年活动中心依据中心实际,确立了教育科研为“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中心”服务的工作方向,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提升中心品位”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宫本教科研活动,推进特色课程结构改革,转变观念,从而带动活动中心的发展,创建中心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明确概念是开展课程研究的首要前提

“创新”的本意是在内部发生变化使之变新,这也是创新的核心本质。创新的理念最早由奥地利裔美籍经济学家熊彼德提出,但其创新理论只是停留在对生产系统的研究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从更为广义的视角来阐述和分析“创新”理论,其内涵也不断地延伸和扩展。一般认为,创新是指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以及在这一活动中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就创新的本质而言,创新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上创新。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对小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应该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掌握其中的规律并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环境中获得的经验”。或者说,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全部经验”,把受教育者在学校范围内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增长、文明行为的养成、身心素质的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等都包括在课程概念之内,而且不限于课内活动,也包括课外活动。简言之,凡是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成长发展起影响作用的因素都是学校课程。

“活动课程”有时也叫“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海淀青少年活动中心致力于开发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创新系列”“花儿艺术中心系列”等兴趣小组设计开发的各项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研究主要问题是在原有兴趣小组活动基础上,研发和实施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宫本特色的活动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想象力、探究力、创造力。

二、掌握基础理论是开展课程研究的依据

1.“泰勒原理”。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课程理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是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1)活动中心应当追求哪些目标?泰勒认为应根据学习者本身的需要、当代校外生活的要求以及专家的建议三方面提出。

(2)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择学习经验的五条原则:①必须使学生有机会实践目标中所包含的行为;②必须使学生在实践上述行为时有满足感;③所选择的学习经验应在学生能力所及范围中;④多种经验可用来达到同一目标;⑤同一经验也能产生数种结果。

(3)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泰勒认为最主要的必须根据继续性(即在课程设计上要使学生有重复练习和增进提高所学技能的机会)、序列性(即后一经验在前一经验基础上的泛化与深化)、综合性(即课程的横向联系)的标准来组织学习经验。

(4)项目评价。泰勒认为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要揭示学生获得的经验是否产生了满意的结果,又要发现各种计划的长处与弱点。

本课题研究中的课程开发要遵循泰勒原理,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好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研究工作。

2.体验教育理论。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和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体验教育”是倡导以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的教育派别,它旨在唤醒、开掘与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它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动课程的研究,将以体验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体验——感悟——提升”为逻辑框架,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做中学”理论。

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教育哲学奠基人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是儿童天然欲望的表现。教育者应该对儿童的这种天然欲望加以引导和发展。如果教育者能对活动加以选择、利用和重视,以满足儿童的天然欲望,使儿童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是非常有意义的。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学习,从而有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的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改造,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活动课程研究以做中学理论为指导,强调中心与校外资源单位、机构互动,活动课程与生活经验链接。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探究、讨论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头脑中主动建构知识,在知识的有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单纯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外界的互动,主动地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识不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课本、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板书、演示等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理解和假设。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并不存在唯一标准,而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赋予意义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建构主义者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提倡情境性教学,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综合以上四种理论,活动中心将组成“合作教研组”,按照主题式、模块化、项目制特点和方向,开发点深面宽有弹性的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资源,给有特殊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高精尖”的专业化研修空间,给一般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特长、挖掘潜能的拓展性活动场所。

三、研究活动课程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组为核心,以开发系列宫本课程为抓手,与日常教育教学结合,边研究边尝试边提炼固化,专家引领,标准先行,整体规划,重点突破,推进培养创新能力活动课程建设。

(2)问卷调查法,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活动中心内小学生在活动课程活动设置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情况和征询意见。

2.研究的途径

(1)构建宫本活动课程。形成合作教研组研发“科技创新系列”“花儿艺术中心系列”特色课程,有效研发并实施“强调个性、体验探索、开启潜质”的活动内容。

(2)做好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合作机构总体设计。和周边的实践基地、合作机构共同设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计划、活动内容,做到有计划、有主题。

(3)聘请教科研专家为教研组教师做针对性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4)实施策略:开展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过程自主化,教学评价多元化。①明晰课程开设的规范标准。②推进与活动课程相匹配的宫本教材建设。③总结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活动课程案例。

参考文献

[1]杨颖 在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中国教科创新导刊[J],2009,(22):31。

[2]陈侠 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14。

[3]袭晓兰 著 《校外教育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论文作者:王亚苹 杨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浅谈通过校外教育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王亚苹 杨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