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从兵[1]2008年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时代的要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价值取向。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也成了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第一部分在分析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物理学发展历程、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指出以物理习题教学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接着在分析了物理习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以及高中物理教学中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现状,阐述了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在分析创新思维能力的内涵及其品质特征、创新思维能力的外在表征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层次性的基础上,指出了本课题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原始创新思维能力。第叁部分主要论述了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具体分析了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及其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创新思维能力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和一些基本的教育理论对物理习题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性的策略。主要包括:(1)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2)注重解决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的训练;(3)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第四部分主要通过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结果表明:在物理习题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等品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五部分进一步阐述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性策略。最后,在结尾部分,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得出本课题研究结论:我们提出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品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能只依靠物理习题教学来进行,只依靠物理习题教学也不可能完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任务。
边素君[2]2007年在《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意义以及如何实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认为,创新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培养创新人才,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与其他一些国家历史教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并对我国一些省市近五年来的高考历史试卷进行统计,得出结论:新世纪的历史教育,重在把历史与现实、学习与发展、学科课程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为此必须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文章从一些教学案例入手,从不同侧面分析不同的教学设计,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认为:良好的设问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学生的体验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动力;丰富的史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清楚的表达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求。文章并对每一种教学策略展开了具体分析。笔者对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实践探索,在笔者所带班级展开实验教学,对实验结果进行较为科学的测量、评价,并对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实验教学的成果进行细致的分析,详细阐述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做出了一定努力。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力图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对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详实的论证与阐述,目的在于摸索历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可行性,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间的矛盾,避免因为进行创新思维教学而带来的种种问题,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梁春阳[3]2017年在《转动课堂背景下高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而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创新人才。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站在讲台讲,学生坐在讲台下听”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有的高校根据本校的客观实际情况,提出转动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在转动课堂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成长的选择权和实践权交给学生,以此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通过和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对比和分析,提出实施转动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动脑能力。使转动课堂符合当今的教育教学理念,值得进一步在高校探索和推广实践。论文的主体内容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了创新能力、转动课堂等相关概念,介绍了转动课堂的教学流程和转动课堂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第二部分全面分析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现状主要有:学校培养模式陈旧落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落的不实;教师注重知识传授,缺少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知识,动脑练手主动性不强;并且从体制机制的弊端影响师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学术氛围尚未完全形成,教师创新教育的意识与能力不够叁个方面分析存在这种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现状的原因。第叁部分提出了实施转动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分别从全员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性的认识、精心设计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实施等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李明[4]2008年在《问题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关于物理教学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一直是物理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既古老又年轻的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其理论内涵不断发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探索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模式和实施策略。本文力图将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密切结合,针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课堂教学范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问题教学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论述,揭示其不断扩充的理论内核,并对当代问题教学法的理论内涵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结合物理教学法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问题教学法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联系,阐述应用问题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所呈现的特征和实施策略。第叁部分,根据物理概念教学、物理规律教学和物理复习课教学的不同教学特点,分别整理出翔实的具体案例,并进一步提出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教学建议。第四部分,总结并分析了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结果。本文以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了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这对于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导下,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袁卫民[5]2007年在《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全民科学素养提高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个非常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创新思维培养包括多个方面,高中物理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叁种基本形式和发散思维、集中思维两种基本方式,提高物理创新思维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反思教育现状,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创新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形式。建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理论、问题解决理论和创造心理学等。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巩固深化的过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不同的课型、目的要求构建问题组,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按照“知识复习—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深化”的流程进行新授课教学;按照“设定习题—读题思考—试解—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流程进行习题课教学;按照“创设实验情境—引导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流程进行实验课教学,对创新思维培养进行实践研究。创新思维水平问卷调查结果是实验班和对照班有显着差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说明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正相关的。访谈调查表明,物理问题教学能对知识的学习起促进的作用。因此,利用物理问题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曹颖颐[6]2008年在《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对国家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甚至起决定作用。大学生作为创新的中坚力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如何来评价和衡量一名大学生是否是创新人才,长期困扰着整个教育界。鉴于此,在明确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本论文致力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力争科学合理地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期为高校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借鉴,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基于大学生创新的复杂性,本文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理论成果,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并综合运用因果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专家评分和精确计算互为补充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改进的AHP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真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评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设计了一套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建立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多层次的分解评价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多维分析、综合评价,并通过实例进行检验,为综合评价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更加系统、全面、可行的方法。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并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特征,并分别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和使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为以下各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叁章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四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和要素、指标权重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五章为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方法设计。第六章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相应的改进建议。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对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吴永萍[7]2007年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教育总是与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各种智力支持,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需求又反作用于教育。基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确立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大学物理作为大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以其自身特点,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发挥物理学研究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大学物理对我国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然而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环节中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为此,笔者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把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物理教学结合,把创造性与创造主体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努力构建创新教学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出我个人的思考与探索。本文首先从大学生就业现状、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新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形势、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前人关于创新能力构成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整合,确定了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和工作动机。其中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即指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其发展依赖于教育训练、个人经验和个性特征。笔者着重分析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和基本过程,为创造力渗透式培养的研究奠定基础,并从理论上设计了几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功能。第叁,立足本校,对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较详细的调研,分析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和可行性,设计了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创新教学体系和创新教学策略。创新教学体系包括内容结构体系、人际关系结构体系和教学平台结构体系。在新体系中,笔者确立了以作业、小组讨论、晚自习辅导、《物理之声》杂志、互联网等为载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平台。创新教学以创新教学体系为支架,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着力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活动能力的培养及创造情感的塑造。第四,以大学物理中相关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现象为载体,在自然教学中,运用实验、调查、测量、观察和谈话等方法,对创新教学活动过程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教学实验。整个实验,根据笔者所教班级实际情况,主要对创新教学策略、创新技法、学生考核方式等因素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最后,结合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综合分析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根据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动力学机制,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和高校发展方向的因素等方面,对今后实施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大学基础物理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克服教育相对于人才需求的滞后性,努力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蔡健飞[8]2007年在《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思维是通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思维不再令人陌生。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1世纪的今天,国际竞争的核心将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成与败将会看谁拥有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教育由于过于严谨、死板,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时代人才的基础。本论文分五章,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的目标、主要方法和原则。第二章的内容主要是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基础、教育目标和基本原则。第叁章主要对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的概况进行论述。第四章主要讲述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方式。第五章是对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若干思考。
方路线[9]2007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文中指出“创新教育”指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物理学是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学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所具备的作用正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已有的创新理论基础上,以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实验理论为指导,从理论上阐述了创新教育的本质、内容要素、实施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借鉴他人的经验,探讨了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及实验教学环节改进和创新、实验内容的改进和创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以期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邓远萍[10]2016年在《人的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自我化和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使大学生自我教育逐渐成长为一种显性的、主导的教育形式。从一般的意义上讲,大学生自我教育指的是受教育者的内化环节。实质上,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把自己视为教育对象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我——我”模式的主体合一的个体自我教育。此外,相对于传统教育者——教师的角色而言,在受教育者——大学生之间存在的、无教师直接参与的、以“学生——学生”为体征的教育也属于大学生自我教育。严格的说,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关键在于角色(自我)而不是一个环节或过程。尽管受教者内化过程中也存在自我教育成分,但它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大学生自我教育主要指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教育。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大学生自我教育绝对化,即想当然的把大学生自我教育视为教育对象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大学生自我教育不是不需要教育者的教育,相反却对他者教育提出了更高、更精准的要求,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推进和顺利实现离不开外在的他人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在个体成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及社会进步等方面日益彰显出它独特的时代价值。但大学生自我教育目前现有的研究视角所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它当代价值的发挥。确切的说,研究视角的选取问题是制约大学生自我教育深入发展的重要瓶颈。然而,从人的现代化视角研究大学生自我教育却具有无比重要的优势。大体而言,人的现代化属于具体的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性质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和内涵。依据我国的国家性质来讲,人的现代化不仅指出人要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传统人中提升出来,尤为重要的是,还要从单向度的片面发展的现代人中提升出来,进而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人。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离不开教育的造就,尤其是现代化教育的塑造和培养。事实证明,大学生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人的现代化的棱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在人的现代化境遇中审视大学生自我教育,当大学生作为教的一方即教育主体时,大学生需要首先在思想上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理论、毛泽东思想中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武装自己,以此端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向;当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作为自学的一方即教育客体存在时,它需要借助自律理论、自主学习理论及自我发展理论,提高个体内化的速度和效率,从而使自教与自学两个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当我们弄清楚人的现代化境遇中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根基后,我们接下来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施教”的问题,对于此问题的处理,我们遵循人的现代化要求,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自我教育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先从理论层面对现有的大学生自我教育体系,如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内容、机制及评估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有效的解决大学生自我教育“如何教”的理论问题;并从实践层面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模式,即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课堂教学实现模式、网络实现模式及社会实践实现模式,进行深入、全面的创新性探索,从而厘清大学生自我教育“如何教”的实践问题。然而,尽管处于具体操作层面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模型构建而言是一件不证自明的事情。但受具体条件的限制,这时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仅处于“应然”的状态,而非“实然”的境地。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只有在“实然”的境况中,才能保证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运行。这是我们把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作为独立章节进行探讨的重要缘由。因此,我们还需要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思索的基础上,创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而从具体实践的操作层面上深化大学生自我教育“如何教”的问题。总之,只有使大学生自我教育在以上各个环节上巧妙、有效的勾连起来,才能使它在人的现代化棱镜中绽放璀璨的光芒,释放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 支从兵.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2]. 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D]. 边素君.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 转动课堂背景下高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性研究[D]. 梁春阳. 渤海大学. 2017
[4]. 问题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 高中物理课堂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步研究[D]. 袁卫民.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6]. 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曹颖颐.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7]. 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D]. 吴永萍. 扬州大学. 2007
[8].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D]. 蔡健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9].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D]. 方路线.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 人的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D]. 邓远萍. 东南大学. 2016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问题教学法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物理论文; 自我分析论文; 培养理论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生论文; 创造力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