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学说及其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说论文,差异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把事物运动的宏观系统分为若干子系统研究的理论、差异场域与矛盾场域的理论、差异论与矛盾论应用侧重面的理论(包括图解)、差异与矛盾间的关系、差异效应(潜能)理论、差异原理及应用程序、高阶模糊思维符号、差异比较思维观的树立、建立差异科学与差异协调哲学等新的理论。阐述了差异论在近代科学领域应用的前景展望,并预言差异学说将为当代热点科学与重大难题(包括对当代发生的巨大变革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解释)的进展提供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对于事物运动的全过程,黑格尔把它总结为“同一--差别--对立--矛盾”[1,2],黑格尔采用差别、差异、对立和矛盾这些概念来表示他的对立统一规律中的对立,这些概念只有发展程度上的分别。马克思在分析商品两重性时指出:“这种两重性的相异的存在必然发展为差别,而差别必然发展为对立,发展为矛盾”。[3,4]在中国,毛泽东同志提出“一分为二”的矛盾学说。
可见这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辩证系统。我们以此大系统为基础,将它分解为若干微观段子系统,即细分出差异子系统、差异往对抗方向转化系统、差异对抗系统。我们将重点研究其中的差异子系统,即同一--差异微观运动段。强调该动态段的特性,差异相当、差异平衡等关系,求同存异。探讨该动态段(系统)或场域中事物运动的特性,包括事物间的差异,大、小、平衡、相当关系,求同存异、求异存同、求同求异等规律。并认为事物只处在单一的差异微观运动段或者主观设计的广义运动比较系统(开放的动态域)之中,这里只强调其间的四种差异关系,不考虑对抗性差异(矛盾)的作用与影响。此乃笔者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理论,称为差异论。按哲学范畴,我们称之为差异协调哲学。差异论做为一种学说,更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经济建设方面,它是一切自然科学与方法论建立的基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当然,还必须研究差异往对抗转化子系统,因为不是所有差异都必然转化为对抗,转化为对抗的是少数。总之,从事物运动发展规律全面地进行分析,差异系统、差异转化系统和差异对抗(矛盾)系统以及应用面域之总括,才能构成完整的规律。见图1和图2之图解分析、说明。
图1 差异系统运动规律与场域
差异论学说的提出把人们的思维方式由单一的矛盾斗争场域扩展至另一非斗争型、开放、动态的差异场域,从而建立了差异平衡、相当、大、小差异理论。用事物微观、宏观、大系统、子系统运动的辩证观点和人为设计(软理论)比较方法(或系统)来研究的差异协调哲学,把长期以来单一的矛盾斗争哲学及其研究领域扩展至更广泛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上,它将确定人、各种组织或机构乃至国家与家庭等,都把差异论运用于大量决策上,并力图用差异论及其思维观与方法来解决科技型、经济型与社会型(非阶级斗争型)的问题。差异论一开始就创立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每项决定是按照与差异有关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理论,如工资、职业、婚姻甚至市场购物等皆都如此。差异论的发现将鼓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去从事新的探索,拓展新领域,启迪人们采用差异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决策。众所周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大量事物都属于其运动过程的初始阶段,人们习惯上认为这是“同一--差异”阶段(微观运动学所研究的局部或微观循环段),此时尚未激化为矛盾,还不属于矛盾阶段。有时还有更多的是人为的主观设计的比较系统也属于差异--同一问题。尤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对经济建设时期诸多问题的研究,很需要将矛盾理论和差异理论联系起来进行系统辩证的研究。因为矛盾论和差异论的运行规律和应用侧重面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学习《矛盾论》⑤,逐渐发现了差异论及其重要意义。于1982年在黑龙江省第二届自然辩证法学术年会上正式提出差异论学说。[6,7]
一 基本概念
(一) 差异的定义
笔者近来拜读了乌杰同志所著的《系统辩证论》,进一步体会到差异不单是事物之间存在的区别和不相同处,差异是泛指一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差别,正如《系统辩证论》中所指出的那样:“差异是指系统整体内诸要素、诸层次,诸功能在结构核和在时空中的差别”。这是对差异的更为完整的科学的论述。差异也应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之一。
图2 差异论与矛盾论应用侧重面图解
(二) 差异存在的普遍性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普遍存在着差异,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必有差异存在。没有差异就不能构成万物,差异是普遍的、永存的。世界上事物之间的差异占多数,只有少数差异转化或激化为矛盾,矛盾是对抗性差异。正如《系统辩证论》中阐明的:“差异是普遍的,矛盾是差异的特殊表现,矛盾是差异发展的特殊阶段”。
(三) 差异结构与组成
事物之间存在差异是由很多区别之处组成的。我们把每个不相同点或区别处称为差异因子。因此,差异是由若干差异因子组成的。然而,组成差异总体的诸因子中必有一种是(或少数)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主差异因子,即差异本质或实质性差异,其它起次要作用的因子称为子(或次)差异因子。
故差异总体结构是由主、次差异因子总和组成,其中主差异因子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四) 差异运动过程及其发展
差异发展通常沿两条路线,一条朝加大差异的方向发展,有时甚至使差异达到对抗--矛盾阶段,差异促进矛盾运动,做为原始动力贯穿了矛盾运动的全过程;另一条朝减少差异的方向发展,乃至差异减少接近或至零,使差异的事物变为相当或平衡,即使事物转化为同一。差异减少至零是瞬间的、暂短的,随之还会产生新的差异,差异做为原动力推动事物更新、前进、循环不止。
(五) 差异对象
凡是可做为相互比较的目标,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在内的广义事物,如人、物、现象、集合、系统、状态、意识、观念以及它们的静、动态等等皆可称为是差异对象。
若A与B之间存在差异,则A与B互为差异对象。做为比较的对象,至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六) 差异场域
差异对象所在的场所及其活动的座标系(多维参数)、范围,皆可称为差异场域。它反映相对差异关系的客观时间、空间、状态等结构,该差异座标参照系,是差异存在的多维论域。如图3所示,X、Y、Z代表空间座标,T代表时间坐标,P代表状态,K代表其它的约束条件等等。
图3 差异场域坐标系
该场域坐标参数对场内差异对象均有约束作用,无一例外,差异对象越出场外活动即告无效。
当然,矛盾也应在矛盾场域内运动。差异矛盾转化要在差异矛盾场域内运动。不过后者处于不稳定态结构,转化方向完全视转化条件而定,故转化条件更值得研究。
可以形象地比喻,矛盾场域相当于战场,场内进行的是斗争、战争。差异场域相当于市场、实验场、商场,场内进行的是交易、协调、选择与竞赛。如果前者称为斗争哲学,后者则可称平和哲学、竞技哲学、市场哲学,统称它为差异协调哲学。
场域理论可避免“混场”或“混比”现象的发生,是防止类比法产生的“缺欠”和“局限性”的有效办法。例如常常因某问题争论不休,多是错把他方“对象”硬拉到己方的“设计场域”来运动的结果。当然,有时出现场域跨、交、合、转情况,坐标参数也相应变化。
二 差异效应
差异做为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推动大自然进化的原动力,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亟待人们去开发它,发掘出它潜在的能量,发挥它的强大效应(有的可以量化计算),使之为改革开放、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差异可为人们提供的主要差异效应如下:
(一) 借鉴效应
人们在进行差异比较过程中,无论是谈古论今,还是纵横天地,无不涉及借鉴佳例,或为江山设计、或为工程计划、或为理论发现、或为和平建设、或为人才培养、或为企业腾飞等等,无不深受其益,这种巨大的效应早已为古今中外所公认,此即通常说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亦即差异产生的借鉴效应。
(二) 联想效应
人们在进行异、同比较过程中,常常触景生情地给当事者提供了联想的机遇,从而产生联想效应。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常会对建立新理论、开发新产品、提出新措施及产生新效益等等起搭桥作用,此即差异产生的联想效应。
(三) 动力效应
差异是势能的表征,这种势能来自差异的存在与比较,即人们常说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就是事物前进的动力效应。正如人行走那样,左脚在前右脚要赶上,右脚在前左脚也要赶上,故形成左、右脚的前、后差异运动前进。没有差异,没有差异势能,就不会产生前进动力,事物就会静止不前。而这种动力值是可以通过广义物理学原理计算出来的。
(四) 进化效应
大自然生物之间的竞争使强者生存下来,这就是生物的进化。然而它却是生物之间的强弱差异和对大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所产生的进化效应。优胜劣汰,就是进化的规律。
人类社会的进化也是如此,由于差异产生竞争,竞争使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前进,各国都在努力弥补自己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即差异),早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此即差异给当今社会发展带来的效应。
(五) 控制效应
差异是控制的基础,没有差异就无从谈起控制。只要有差异就需要控制,使其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其实这种差异控制的科学就是“控制论”。该理论的基本概念就是差异,差异的出现导致无序,通过控制又导致有序,新的差异出现,又导致新的无序,又通过新的控制导致新的有序……,此即差异的控制效应。
(六) 信息效应
差异通过信息表现出来,信息传递差异,没有差异存在就无所谓信息。
由于差异的不断产生,所以信息不断地传递,信息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此即差异产生的信息效应。
(七) 熵效应
差异做为无组织度和无序度之度量,不确定度与确定度之间差异越大,无序程度就增加,即熵增加。相反,差异传递量越多(信息多),不确定度与确定度之间的差异就越少,无序程度就会减少,有序程度就会增加,此即差异所产生的熵效应。
(八) 耗散效应
差异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通过涨落不断从外界补充能量,使差异平衡或相当等,达到求同存异,并获得新的动态稳定态,此即差异所产生的耗散效应。
(九) 归一效应
差异场域内的诸差异事物所以能共存在一个场域内,是因为具有同一性,即恩格斯所说:“同一性包含着差异”。因此,这种同一性是本质的,差异性只是表象,故场内诸差异事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为同一、归一。
值得注意的是人对系统的干预作用,可促进这些效应发挥好作用,也可以相反。
三 差异原理
为表述差异原理的动态性,在下述原理中采用了应变性、灵活性强的模糊思维符号,如把加(+)、减(-)、乘(×)、除(÷)四种算术符号概括为⊥(表示放上、增添或涨起之意)称为“涨”和一(表示除去、去掉或落下之意)称为“落”,比一般模糊数学的模糊程度复杂、层次高、故称它为高阶模糊符号。差异原理中这种高阶模糊性主要是人工智能的模拟,它必须经过低阶处理才能运算。
(一) 差异相对原理
推理:当超过差异平衡量极限时也会出现失去平衡情况,平衡式中=号将变成>或<。
结论:以上四原理及其通过差异协调所建立的差异关系式,均为事物差异的普遍规律。
四 应用程序
差异论法求解应用程序步骤如下:
(一)□差异对象之选择
差异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先进性和推动性的;
2.有过经验教训的;
3.有类同可比性的,即对象可进入差异场域的;
4.有能够建立差异关系式的客观上是可能的;
5.有实施差异关系式的现实性,即经过努力是能成为现实的。
差异对象按其特点,可分为预想型、计划型、经验型、偶然型、假设型、简单型和复杂型等等。
(二) 差异场域的选择
差异场域选择主要是确定差异场域的多维参数坐标,其依据为:
1.所列差异关系式之求解目的;
2.差异对象的有用特点,即主差异因子和子差异因子等等;
3.必须是能约束差异对象运动的范围;
4.差异场域的诸参数坐标必须是各差异对象所共有,并起制约作用。
(三) 主差异因子分析
主差异因子(即差异实质)的特点为:
1.决定一事物与它事物区别的主要特征,即差异本质,去掉它则其区别也随之消失;
2.该差异因子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3.主差异因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四) 建立差异关系式
1.数学平衡关系式
在经过合理假设或给定模型后,有数量上完全相等的条件,可列数学平衡方程式,如公式(3)经过低阶处理。它通常多用于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中基本原理的建立方面。
2.逻辑相当关系式
当所确定的差异实质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式表达其平衡关系,很难衡量其相等的准确程度,这时应建立逻辑相当关系式,即逻辑上相当,这是一种模糊关系式,如模糊数学引入公式(4)。一般它多侧重于应用技术科学方面。
3.大、小差异关系式
如公式(5)、(6)所示,多用于比较优选、优化设计方面等等。
(五) 求解差异关系式
通常数学平衡方程式求解比较理想,只要模型假设正确,方程式可解,答案总是与原设计模式一致的。逻辑相当关系式求解答案灵活一些,它与数学平衡方程式解答基本是不同的。大、小差异关系式求解过程有的简单有的很复杂。问题特别复杂时可由计算机编程序求出较理想解或利用已有的差异软件设计。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差异关系式求解是否正确也要通过实践来证明,没有实践就无法检验答案的可靠性,即实践也是差异关系式求解答案之唯一标准。
由于世界上事物之间的差异是绝对地、永恒地、普遍地存在着,所以不平衡是永恒的、无条件的,而差异平衡与相当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故利用关系式求解必然要经多次反复实践检验而逐渐完善。
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要解一个难题,都是要花功夫的。常常是选一个差异关系不够理想又换一个,连续换若干个,甚至协调坐标参量,问题才获得解决。
由于差异场域、差异对象和差异关系均具有强烈的选择性、协调性,它们常常不是唯一的,因此差异解也不是唯一的,这因使用者的经历、智力、对本方法之熟练程度以及客观条件不同而各不相同,所以差异解应允许多次调整,反复用实践来检验,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解答。总之,由于选择性的因素使解答不可能是唯一的,故差异解常常是理想解,有时一次还不能达到最优解的程度。
笔者通过科研实践,证明差异论应用于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专利创新、应用开发等都是有效的,如采用该理论完成的课题中有6项获国家级重大贡献奖、8项获部级优秀成果奖、获国家专利证书4项、获国家级新产品金、银奖3项。
笔者对上述获奖成果,正在进一步总结、提高,也是笔者目前重点研究的内容,即工程差异论。
五 差异论新科学
差异论集思维原理、思维方法与思维观于一体,是根据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客观现实的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共同的高层次的理论基础。因此,它能够成为一个全新的科学与哲学,即差异论科学与差异协调哲学。
这门新科学包括差异原理、差异思维观与方法以及差异论学科。
差异原理:即平衡、相当和大、小差异原理。
差异思维观与方法:即平衡方程式、相当方程式、大、小差异比较优化、竞争机制以及建立人们在日常实践中做出的每项决定,是按照与差异有关的思维方式,树立用差异思维观进行决策的认识论。
差异论学科:即差异比较学科(包括专业学科的比较学,如比较教育学、比较经济学、比较史学、比较社会学、比较技术学、比较美学等等)、差异非线性理论、差异系统论、差异控制论、差异动力学、差异模糊论、差异场域论、差异协调论、差异混沌论、差异熵论、广义差异论、狭义差异论及差异数据库(包括差异软件设件与开发以及专家系统)等等。
差异协调哲学是非斗争、平和型的共存哲学,是跨世纪哲学,也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和需要。所以,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差异思维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1993年12月30日收到。
Discrepancy Theory
Leng Xingwu
(Harbin FRP Institute,State Administr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of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the theory of dividing macroscopic systemof matter motion into some microscopic subsystems,the theory for discrepancy fields and contradiction fields and theory of their applicati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repancy and contradiction,theory of discrepancy effecfs,principle of discrepancy and applicationprocedures of discrepancy,symbols for fuzzy thinking,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inking view of discrepancy comparison,and the theoryof discrepancy science and coordinative discrepany philosophy.The review of the pas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modern sciences is also given.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discrepancy theory will providea philosophical basis and a powerful thinking method for popular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