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路上吹响“振兴”号角-对古县南垣乡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与思考论文

“摘帽”路上吹响“振兴”号角-对古县南垣乡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与思考论文

“摘帽”路上吹响“振兴”号角
——对古县南垣乡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与思考

项 辉

南垣乡位于省级贫困县古县的南部,全乡耕地面积6.5 万亩,总人口9804 人,其中农业人口9287人,村民以种植玉米、高粱、中药材为主,是典型的农业乡。该乡下辖26 个行政村,其中24 个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 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676户5930 人,贫困发生率60.5%,是古县唯一的整体贫困乡。经过多年努力,2018 年全乡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44%。

从整体贫困乡脱贫摘帽,再到乡村振兴布局,该乡着力打好“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经济融合、美丽乡村建设、人才民心凝聚”四张牌,努力探索走出一条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

一、打好乡村产业发展牌,在土地里挖“金子”

南垣乡依托本地资源禀赋,找准定位,做活土地文章,由聚焦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不断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一是挖掘土地潜力。南垣乡紧紧抓住土地资源多这个优势,用绣花一样的功夫在土地上做文章,实施2300 亩自主开发造地项目,加大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玉米、优质谷子等特色农业,积极探索1.2万亩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试种优良品种、储粮库建设,为全乡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8 年全乡3 万余亩喜获丰收,玉米产量4500 余万斤,总产值3600 万元。

二是统筹产业布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省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南垣乡立足有机旱作农业实际,结合全乡区域资源特色差异,按照“做精杂粮、做优果菜、做好药材”的思路,结合“一村一品一主体”工程,进行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万亩优质谷子连片区、万亩中药材示范区、千亩优质苹果种植基地、赤焰椒旱地蔬菜基地,集中优势区域发展规模产业,形成区域发展特色。2018 年,全乡贫困户农业产业纯收入2257.5 万元,人均纯收入3807元,仅此一项土地收入可使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我们知道,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按资金来源划分为预算内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外商投资和自筹投资、其他投资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都有明确的界定和相对制度化的融资机制,而自筹投资和其他投资则十分复杂。因此,要准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游资总量进行测算是非常困难的。浙江省到底有多少社会游资,这是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目前,关于游资的度量,理论文献尚未提出合理的测算方法。二战后,经济学界曾试图对地下经济的规模做出估量,并提出了一些估算方法,如固定比率法、加特曼法、现金比率法等。我国学者运用这些方法对国内的社会游资总量进行了测算。

思考: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南垣乡充分激发土地活力,统筹开发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找准了产业扶贫与产业发展的衔接点,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了产业发展质的飞跃。

二、打好生态经济融合牌,在荒山上建“银行”

一是让群众过上舒心的日子。为了破解群众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布局不科学的难题,该乡把易地搬迁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整合扶贫资源,形成共享合力,规划建设集中点16 个,集中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靠近产业布局点,既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同时也提供了脱贫致富的产业,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发展信心。2018 年全乡通水、通电、通网、通路实现了全覆盖,全乡三分之一的群众彻底改善了住房条件。

税收政策的改革吸引了所有企业的目光,因为营改增的实施使得企业应缴税额发生了变化,企业要对税额的数目再计算。缴纳税款会得到相应的缴税发票,目前的增值税发票由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这两种组成。专用发票是一般企业纳税人可以持有的,对其票面额度计算不是很复杂,计算的主要依据是商品交易中拿到的专用发票税款,通过对其进行税款抵消达到减少税收被重复征收的情况。普通发票是企业规模较小纳税人经过双方交易企业充分协商获得的。

二是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品牌效益。南垣乡立足自身实际,突出生态农业特色化、品牌化,把生态优势逐步转向经济优势。推进“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在古县核桃金字招牌引领下,创响了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打造出“垣上香”“霍岳道地连翘”品牌,让全乡小杂粮、中药材一系列品牌走出了山沟,走进了城市,形成了生态农产品品牌效应,提升了本地生态农产品竞争力。比如,该乡店上村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利用家禽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发展杂粮、油料作物等有机农业,生产绿色食品,注册“垣上香”商标,形成了绿色产业链条,实现绿色循环发展。该企业为18 个村50 名失能人员每人每年分红1000 元,同时解决了50 余名贫困户劳动力务工。

三是打造生态旅游,带动群众致富。南垣乡凭借特有的原始生态自然环境,把全乡的农业特色经济作物、林业资源融入乡村旅游,打造了“立夏时节赏芍药、小暑康养祖师顶、大暑东池品西瓜”的节气乡村特色旅游。2018 年,通过举办节气活动共带动贫困户增收236.25 万元。同时发挥生态资源集聚效应,苏家寨村被评选为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祖师顶筹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两者联姻打造康养、旅游连片集聚地,给周边贫困村发展农家乐、销售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提供了平台,为当地乡村旅游、群众增收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未来预计带动群众实现增收近300 万元。

一是开展生态行动,赢得增绿增收。南垣乡有13.9 万亩荒山荒坡,该乡咬定荒山不放松,把生态建设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生态行动,探索利用核桃、中药材等本土经济作物实施荒山荒坡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吃上了生态饭,走出了一条“地里核桃,山上连翘,林下药材”的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该乡种植核桃树30 万余株,中药材1.3 万余亩,荒山荒坡种植连翘1.6 万余亩。其中2018 年,种植中药材3098.27 亩,共计收入516.49 万元。昔日的荒山荒沟披上了层层绿装,核桃树、连翘、油用牡丹遍地结金生银,成为当地有名的“绿色银行”。

四是让群众留恋和谐的乡情。南垣乡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精神动力,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既让“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又让“一方人恋一方乡情”,在浓郁的乡风民情认同感中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搭建百姓文化舞台,让各类优质文化资源走进乡村,实现文化造血功能。建成乡文化记忆展馆,打造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阵地。指导各村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理事会,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问题,实现了乡村有效治理。该乡先后荣获“全省五好基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全市综治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三、打好美丽乡村建设牌,在穷窝里谋幸福

二是让群众共享改革的红利。该乡注重教育扶贫,建成了省级标准化幼儿园,一举解决了贫困家庭学龄前幼儿“入园难”的问题,通过雨露计划、爱心救助基金等方式对622 名贫困生累计资助85.82万元。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2018年上半年享受“136”医疗扶贫政策的317 户贫困户总花费404.82 万元,患者自付61.78 万元,自付比例15.26%,大大减轻了贫困群众负担。对全乡五保户、低保户群体进行兜底扶贫,对残、病、灾群体进行临时救助,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南垣乡面对荒山荒坡不等不靠,主动转变观念,向绿色要效益,从生态找财富,探索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动力,实现绿色发展。

南垣乡不仅仅满足于日子好过,而是要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原有条件基础上打造美丽生态宜居乡村,让群众充分享受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生活。

有研究表明,大型组织由于员工素质较高,灵活性更强,更可能应用已经被其他组织实施并规范化的制度。为此,制度扩散的内部决定模型认为经济和组织特征也能预测制度扩散和创新过程,城镇化程度高、经济规模大和发展速率高的政府更倾向于创新。相比于一般城市和三线城市,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一线和二线城市的经济实力更强,声誉更佳,可调配资源更多,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强,进行人才政策创新的概率也更高。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断经济规模越大、速度越快、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和财政收入越多的城市,其人才政策创新的倾向会越强。这个观点得到了Damanpour和 Schneider、Towns等人研究的部分佐证。⑯据此,提出假设如下:

三是让群众望见如画的山水。该乡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坚持“不要观赏盆景,而要生活美景”的理念,多年来完成1000 多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有效解决了粪污排放和利用问题。开展卫生乡村、绿色村庄、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改变了过去农村“脏乱差”的环境,增添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该乡连续三年荣获“省级卫生乡镇”称号,韩家岭等7 个行政村获得“省级卫生村”称号。

1.1 冻害发生历史 秦岭北麓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猕猴桃商业化栽培,30多年来,冬季已先后发生大的冻害5次(1991年12月28日,-14.7℃;2002年12月26日,-16.1℃;2009年 11月 15日,-8.1℃;2012年 1月 25日,-14.1℃;2016年1月25日,-14.5℃。每次降温都伴随较强降雪,且持续时间较长),给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有些年份最低气温低于-10℃且持续5天以上,部分猕猴桃园也会受冻。个别暖冬年份,温度持续过高,一旦出现剧烈降温,猕猴桃也有冻害现象发生。

思考: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理念要创新。该乡结合自身实际,主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利用土地资源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把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有机融合到乡村振兴中,走可持续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打造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

思考: 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生态宜居、人民幸福。该乡解决了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之后,又突出在民生改善、乡风文明、生态宜居上下功夫,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让“乡愁”变为乡恋。

四、打好人才民心凝聚牌,在旗帜下聚力量

南垣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打响了一场人心思齐、同心追梦的乡村振兴攻坚战。

三是提升主导产业。对于一个贫困乡、农业乡来说,想实现长久发展,必须要有主导产业支撑。该乡紧紧抓住古县核桃作为中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这个金字招牌的优势,牢牢把握核桃主导产业的地位不动摇,建设4 个核桃管护示范基地引领9 个村5000 亩低效林管护,形成核桃产业规模;组建核桃综合管护合作社,吸收全乡的贫困户参与管护,人均增收1000 余元;依托核桃加工公司,实施核桃产业精深加工提升行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再造核桃产业链新模式。

一是激活党建“动力源”。南垣乡把实现脱贫摘帽、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目标,通过实施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软弱涣散组织整顿、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破零”等行动,把每个村级党组织都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积极推行“党组织-+党员带头人-+农户”模式,把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打造成为精准脱贫的“先锋团”,带动群众勤劳致富,构建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社会治理新模式,促使农村管理向治理、服务转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文明。

⑯㊱OECD,Competitive Neutrality:A Compendium of OECD Recommendations,Guidelines and Best Practices,OECD Publishing,2012,pp.5 ~9,pp.15 ~69.

二是念好人才“引路经”。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开展小杂粮和中药材栽培、畜禽养殖等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完成2000 人次,培养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挖掘本地“土专家”“田秀才”,充分调动本地能人示范带动作用。着重从回乡创业人才中选拔有觉悟、有文化、有本事的年轻人才进入村委班子。换届中,4 名回归人才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3 名被选为村委会主任。

三是点燃群众“希望灯”。该乡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志智双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提升致富能力。在金融扶贫、光伏扶贫中,很多群众积极参与合作社、户用光伏项目,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益。该乡野生连翘资源丰富,通过政府动员宣传,上千名群众上山采摘连翘,每年的交易额在上千万元,仅此一项可脱贫500 人。

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LCC)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对军工产品的成本计算[12],是基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一种成本研究方法,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研究、设计、发展、生产、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生产费用、使用和保障费用及最后废弃费用的总和[13]。

思考: 乡村振兴需要组织领航、人才支撑。该乡通过发挥党组织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本地“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的支撑作用,通过志智双扶,让更多群众掌握致富技能,激发群众参与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全力参与乡村振兴。

标签:;  ;  ;  

“摘帽”路上吹响“振兴”号角-对古县南垣乡脱贫摘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调研与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