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儿童医院 710043
【摘 要】蜱虫是常见的吸血外寄生虫,是人和动物之间进行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经蜱虫咬伤后,易引起患者疼痛、肿胀,严重者引起毒性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本文总结我院收治5例蜱虫咬伤患儿行手术切除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加强对该病是宣传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蜱虫;手术切除;护理;预防
蜱虫被称为“草爬子”,是一种椭圆形的小虫,易出现在草地树林等[1]。特别是在夏天,人们容易受到蜱虫的叮咬,叮咬过后,患者易出现疼痛、肿胀、痒及严重的毒性反应,严重者会危机生命[2]。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蜱虫叮咬事件的发生。易发生蜱虫叮咬的高危人群是主要是居住在草坪、森林等树林和花草茂盛的地方,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我科室在2015年7-8月共收治的5例蜱虫叮咬患儿行手术切除术后护理及预防,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5年7-8月我科收治的5例蜱虫叮咬患儿,其中男孩1例,女孩4例,其中1例家长自行取出,蜱虫头部留在皮肤内;4例患儿帯虫;均行手术切除。5例患儿均去了公园、果园、野外等地。患儿家长无意中发现头皮有一包块,约“小西瓜子”大小,仔细观察其头端位于皮下,外露部分可见活动的腿数根,其中1例家长自行去除,其头段缺失,5天来患儿左枕部局部稍肿胀,略发红,已结痂,无发热,行B超示,枕后圆形无回声区,不除外异物。
1.2临床表现:(1)病因:由硬蜱或软蜱的口器刺入皮肤后引起。(2)皮疹特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泡或瘀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3)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我科收治5例均无自觉症状,系家长发现。(4)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经毒素所致,易发生在小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5)蜱咬热:在蜱虫吸血后数日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蜱虫在没吸血前只有虱子般大小,吸饱后,虫体可胀大100倍。蜱虫的吸血部位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如下图1。
图1 蜱虫的吸血部位
1.3治疗:急查血常规及凝血,未见明显异常,经酒精浸泡虫体后未见虫体脱落,备皮,局麻下行头皮异物切除术,术后患儿无发热及皮疹,请感染科会诊,建议关注患儿体温及有无皮疹、观察患儿肝肾功及心肌酶等生化指标。
2 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神志、体温、呼吸、血压、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尿量及色泽,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尤其是患者的肝肾功及心肌酶、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是否在正藏范围之内[3]。(2)保持伤口的清洁干燥:对蜱虫叮咬处用碘伏及75%的乙醇进行消毒,同时,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及用药时间,坚持正规治疗。(3)用血凝酶进行止血,使用患者可用的抗生素,用药后出现轻度恶心,呕吐等不适,要对症处理。(4)饮食:麻醉醒后流食。(5)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6)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促进伤口愈合。(7)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常识,因为毒素的清楚需要一定的时间,病原体取出后,应保留几天,出院后出现高热、头疼及皮肤粘膜出现出吸血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8)心理护理:对于蜱虫及蜱传染不了解的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相关专业的护士及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蜱虫叮咬相关的知识,加强与患者进沟通,对于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心理疏导或者心理干预,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3 出院指导
患儿术后第三天,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感染症状及体征,换药见伤口无红肿,皮下无积液,予以出院,嘱出院后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有无皮疹,同时注意复查患儿肝肾功、心肌酶等生化指标,3天后我科门诊或当地拆除伤口缝线,2周后门诊复查,如有皮疹、出血、反复发热等需随时感染科就诊,1月后感染科门诊复查。我科5例回访均未发生感染等症状。
4 预防治疗
当发现蜱虫在皮肤上,切勿自行取出,由于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若自行取出时用力撕拉,也会损伤组织。一般快速处理方法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节油或旱烟等涂在蜱虫的头部,待蜱虫自然从头上落下。特别提示,被蜱虫咬后不能立刻打死虫子,否则毒素更大。一般被蜱虫叮咬后,患者应尽快去医院取出,让专业医生及时处理。若患者出现全身出现中毒症状时,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和皮质激素。
个人外出时,经过丛林或者草地返回时,立即检查身体或衣服是否有蜱虫,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经过树林茂密区域,着装时,穿浅色衣服,以便看的更清楚。虽然蜱虫可以致命,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远离户外活动了,关键是要做好防护工作。在进入森林草地时应着防护服或穿长袖衣裤、戴防护帽,扎紧裤脚和领口,颈领要加围巾。离开时应对服装表面进行清理,防止将蜱虫带回家。
参考文献:
[1]黄卫东,张楠.蜱虫病的诊治进展[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3(4):1-4.
[2]杨振洲,陈国仕,李彦,等.疾病媒介蜱虫控制策略[J].传染病信息,2011,24(1):55-58.
[3]秦红英,王俊英,陈爱民.蜱虫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经验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115-116.
论文作者:王美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患者论文; 患儿论文; 皮疹论文; 术后论文; 吸血论文; 皮肤论文; 体征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