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_刘文刚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_刘文刚

 刘文刚 山东省寿光市第五中学 262700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往往只进行词语、语法讲解,练习高考题型,导致学生们对文言文完全没有兴趣,甚至成为学生们比较头疼的部分。本文探讨了如何不断优化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教育部新制定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都突出了人文传统的重要载体——文言文的地位。然而,在我们平时的文言文教学实际中,往往停留在正音释义、疏通文句、内容讲解等方面,教师一般采用传统式的“串讲法”,学生大都是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因而,美妙的文言文精品大都在死气沉沉的教学氛围中黯然失色,更不用说达到“古为今用”、“弘扬民族文化”之目的了。

面对2l世纪教育新形势,如何吸收并传承文言文典籍中的精华,如何加强文言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和提升中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情境,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学习活动中,常常有许多内部思想因素转化成学习动机,如对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情感等,良好的学习动机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创设情境就是很好地激发学习动机的一种途径。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很多,如利用和巧用流行歌曲、古今中外名曲导入新课,紧紧扣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浓郁的教学氛围中一步一步把他们引入到课堂学习的佳境中。如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教师可播放古代乐曲《春江花月夜》,学生沉醉在音乐的愉悦世界中,感受着音乐的美妙,如何用文字来表述曲中音乐的技法及自己的感受呢?教师紧接着把学生带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课的教学之中,和学生们一起去领略唐代大诗人高超的艺术水平。再如:教学姚鼐的《登泰山记》,可播放泰山风光和泰山日出的画面导入新课;教学张溥的《五人墓碑记》,可播放电影《谭嗣同》中谭嗣同英勇就义的场面导入新课。

二、强化学生自学训练,提高自学能力

强化学生自学训练,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古人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何教学生自学文言文?我们除了教他们善于使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之外,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教他们掌握以下方法:

1.善用比较法,区分易混淆之知识,掌握知识之规律

如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从结构上看,前者结构是“动物化名词+名词”,后者则是“状物化名词+动词”;就关系看,前者属支配的动宾关系,后者属修饰的状谓关系。例如《六国论》中的“礼天下之奇才”,《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公子……礼交之”,前后两个“礼”字用法不同。前者,“礼”与“奇才”构成支配的动宾关系,属名词作动词用法;后者,“礼”与“交”构成修饰的状谓关系,属名词作状语用法。运用比较法,学生很快掌握了名词活用的规律。

2.巧用句子结构分析法,辨识词的活用现象和句式

如“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主”、“宾”都非常明确,谓语动词只能由“刃”这一名词来担任。又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一句,“披坚”、“执锐”元疑都是动宾结构,“坚”、“锐”这两个形容词就应充当宾词,活用为名词。辨识句式也是如此,如果句子前后构成判断关系的,不管有无判断词,皆是判断句。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句中的“者……也”是判断的标志。

3.通过句意理解通假和一词多义现象

一个句子,总要表达一个意思,凭这一意思,就可明确句中的某个词是否通假、表何意义。例如《促织》中“高其直,亦无售者”之句,课文注释中并无通假之说明,然而我们不难领会这句话意思是:“抬高它的价格,只是没有买的人。”凭此句意,我们即可断定句中的“直”是假字,本字应是“值”。

以上数法,是教给学生的自学之法,教他们以自学的本领,给他们以获取知识的钥匙,使他们在学有成效的基础上学有兴趣、学会自学、善于自学。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关键。而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知识,把握各种文言文语法,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功底,从而拥有阅读各类文言文的能力,则是我们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直接目标。我们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针对不同特点的各种学生群体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呆板、晦涩、填鸭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文言文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香饽饽”,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 文言文教学浅谈[J].文学教育(上).201l,(05)。

[2]李宏毅 高中文言文教学之我见[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12)。

[3]刘素侠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探究[J].神州,2011,(14)。

论文作者:刘文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论文_刘文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