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开江县普安中心校 开江 636251)
【摘 要】:口算是学生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口算应用极其广泛。学生是否掌握口算方法,直接影响着多位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能否计算正确、迅速,因此,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口算 培养 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口算训练提出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逐步达到教学要求。”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活动进行计算的方法,它是笔算的基础。通过口算训练,能培养学生迅速计算的能力,强化记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一、口算训练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首要任务。
口算俗称心算,是指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计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笔算的计算过程是由一系统的口算组成,可见,数学的历史是计算的历史,数学的发展和进步也离不开计算,训练数学计算基本功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口算又是数学计算的基础,如果口算能力不强,就会直接影响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口算笔算是小学数学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如果口算能力提高了,那么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都将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口算应成为学生每日必练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口算、笔算是一种数学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计算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口算算理指导。
教学一种新的口算方法,要给学生讲清算理,教给基本的算法,让学生说出计算的思维过程,若学生口算的思路带有创新性,要给予鼓励,如口算13×4,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说出正确得数,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数的组成上,进而说出想的过程。10×4=40,3×4=12,40+12=52,即4个13就是4个10和4个3的和。若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还会说出13×4是4个13连加。即13+13+13+13=52,或是13×4,先用3×4=12,10×4=40,然后合起来得52。虽然他们的结果都相同,但却反映了口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虽然学生的思法一定合理,但只要敢想就要鼓励。至于如果口算更合理,就需要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进而明确口算特点。一句话,口算教学要重视过程,要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还有别的算法吗。
三、训练体现针对性,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教学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学生的思维特点,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主动探索规律,获取知识。如口算8×3、80×3、800×3,先启发学生思考,上面三个算式哪些地方相同,哪里不相同,能否根据第一处算式找出第二、第三两个算式的算法,再引导学生总结聘用制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又可以使学生受到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还渗透了函数思想。
四、注重口算训练形式的灵活多样。
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要针对儿童年龄特点,使训练形式多样化,那样学生就会感到新鲜,兴趣就浓,从而增强训练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口算训练方法。
1、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口算并说出得数,集体订正。
2、口算卡片。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的敏捷性。
3、开火车。教师念题,学生揎一定的顺序对应回答,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这一训练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判断力。但力求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4、抢答。教师用口算卡片出示题目,或者念题,一名学生迅速回答,其余同学判断对错。
5、分组比赛。这种方法适合小学生活泼、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6、找朋友。教师念题,与该题得数相同的座号上和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回答,或者把题目和答案分别写在不同的口算卡上,发给不同的同学,让拿到题目的同学去找到相应答案的朋友。
7、口算接力。老师先把几组准备好的口算题抄在小黑板上,并用箭头表示计算的顺序,各组学生逐一上去填写得数。这种形式类似田径场上的接力赛,中间一人出错,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结果。
8、传情报。老师出示口算题目,先让同桌左边学生把答案悄悄告诉右边的学生,由右边学生判断正误,然后订正,再交换秩序反复进行。
在口算训练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使口算训练具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做到认真、仔细、迅速。
五、培养学生的口算技能,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提高,并非单单依靠训练就能完成。首先要传授学生口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一些口算的方法,领会一些计算的规律。在传授方法时,教师应该逐句讲解,分析透彻,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在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和一些运算基本法则之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加强记忆效果和提高运算技巧。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敢于大胆尝试多种运算方法。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口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积极性。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论文作者:邓承琴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6
标签:口算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习惯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