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要:目的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其中,研究组实施手术室干预性护理,研究组遵循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凝血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能够提高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纤溶活性,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手术室干预性护理;腹腔镜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分析
下肢静脉血栓可能引发下肢缺血坏死,甚至引发肺栓塞,是腹腔镜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患者伴有剧烈的疼痛感且长期保持平卧位,严重降低生存质量。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病痛折磨,我院提出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目标,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目标,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24--70岁之间,平均年龄(46.2±9.9)岁。胆囊摘除术20例、阑尾切除术4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肝脏切除术1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在25--72岁之间,平均年龄(46.8±10.01)岁。胆囊摘除术26例、阑尾切除术1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肝脏切除术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均符合腹腔镜手术指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包含常规检查、健康宣讲、手术注意事项、并发症、体位摆放等。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方法下实施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方法,第一,手术前,护理人员检查患者各项指标、准备工作。手术前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情绪,护理人员手术前进行健康宣讲,帮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第二,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下肢临床表现。如果出现下肢静脉肿胀、浅静脉曲张现象及时按摩。患者体位对下肢静脉血流动具有一定影响,建议保持头低脚高姿势有助于促进血流循环。妇科与肛肠手术可以适当抬高患者下肢,调节体位架时需在小腿位置垫海绵,防止应力集中。第三,由于气腹压力不断提升,使得股静脉血流和流量降低,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因此,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气腹压力,通常控制在1.61--1.88kPa之间可以预防静脉瘀滞。如果手术允许可通过间歇放气降低股静脉瘀滞时间,预防血栓形成。此外,手术期间还应注意血管壁保护,规避下肢静脉穿刺抽血,创建静脉通道。手术后可提供肝素能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第四,手术后,在下肢防止间歇性加压装置,通过周期性压迫患者小腿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小腿肌群静脉窦排空,避免静脉扩张。
1.3评价指标
首先,比较两组患者下肢临床表现,如: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其次,比较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住院天数。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X2对其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利用t值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5,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下肢临床表现。研究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术后血管疾病,激发静脉瓣膜功能损伤、肺栓塞,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1]。据调查显示,手术期间,静脉内膜损伤、血液流动缓慢等均引发下肢精神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通过血液至肺部,引发肺栓塞、肾衰竭。所以,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工作尤为关键。腹腔镜手术时,因为二氧化碳气膜增加腹腔压力,抑制下肢血液流动;并且患者长期保持一种体位影响血管直径与血流,进一步增加患病危险。
为减轻患者手术不适、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我院提出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方案。手术前结合患者身体状态制定护理方案,同时展开健康宣讲,提高患者对腹腔镜手术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认知,可以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便于护理人员有效的实施干预性护理方案。具体手术护理干预为:手术前,护理人员检查患者各项指标、准备工作[2]。护理人员手术前进行健康宣讲,帮助患者放松紧张情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下肢临床表现。保持头低脚高姿势有助于促进血流循环[3]。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气腹压力,通常控制在1.61--1.88kPa之间可以预防静脉瘀滞。注意血管壁保护,规避下肢静脉穿刺抽血,创建静脉通道。手术后,在下肢防止间歇性加压装置[4]。
本研究中,研究组实施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践证明,研究组患者在下肢肿胀、下肢疼痛、浅静脉曲张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临床指标比较方面,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5]。由此可见,手术室干预性护理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治疗信心[6]。
结语
综合分析,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腹腔镜手术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早日出院,具有加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清华.综合护理干预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03):179-180.
[2]吕姗姗.循证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9(02):183-184.
[3]徐婷.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液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肠道清洁准备的护理[J].名医,2019(01):266.
[4]芮春燕.护理流程图对子宫肌瘤行腹腔镜手术病人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9,17(01):58-60.
[5]蒋亚飞.腹腔镜手术治疗切口疝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3):24-25.
[6]刘春群.腹腔镜手术治疗1例妊娠期卵巢囊肿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03):79.
论文作者:陈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下肢论文; 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手术室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