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分析论文_周涛

(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400)

【摘要】目的:研究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有感染风险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住院过程中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住院过程中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定期进行微生物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等级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并降低患者的感染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感染控制;微生物检验;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3-0392-02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其会对患者的正常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会对患者出院后的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医院感染还包含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其也会对医护人员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但是患者在医院治疗过程中机体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明显更高,并且发生感染后对其影响更为严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医院感染的种类繁多并且病原体的来源众多,在医院的实际运行中通常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才能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时的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症状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避免感染发生后对其治疗造成严重影响[2]。本研究对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有感染风险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患者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1.25±7.64)岁,其中内科患者19例,外科患者17例,骨科患者14例。试验组男31例,女19例,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1.36±7.59)岁,其中内科患者18例,外科患者15例,骨科患者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与护理方式,其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其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

试验组治疗过程中采用定期微生物检验的方式,其中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ID32试条完成细菌检验,使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完成药敏实验,选取K~B进行确诊实验,克拉维酸/头孢他定10g/片,头孢泊肟30g/片,克拉维酸/头孢他啶 10g/片,头孢他啶30g/片,实验过程中使用克拉维酸抑菌环对患者进行监测,在抑菌环直接增加5mm及以上时表示其发生感染,医生可肯局微生物检验结果给予其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程度进行判定和统计。其中感染程度主要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其中Ⅰ级为轻度感染,Ⅱ级为中度感染,Ⅲ级为重度感染。

1.4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技术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医疗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根据临床上对医院感染的研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其中主观因素是指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引起重视,导致其在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医院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感染源的传播未得到有效控制,引起患者感染[3]。同时,医院日常运行中缺乏对杀菌消毒效果的实时监测,导致杀毒消菌工作质量下降。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操作,其中导管和插管、吸入装置、监控仪器探头等侵入性工具的使用,技术、免疫制剂的使用,以及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式的应用,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不能正常低于细菌和病毒的侵袭而发生感染[4]。另外,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提高,常规的抗菌药物不能发挥有效的杀菌作用,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上升[5]。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工作中用于对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检验试条和药敏实验等完成对微生物种类的确定,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或是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6]。本研究中将微生物检验应用于医院感染的监测中,其中通过监测不仅能让患者的感染症状及时被发现,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并缩短其住院时间。同时,完成检验后还能为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准确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另外,检验过程中使用K~B纸片法完成药敏试验,能够通过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全面分析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并提升医院的资源使用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本研究对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感染程度较对照组更轻,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昱.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9:242+248.

[2]陆开玲.感染控制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95:116+122.

[3]肖永辉.微生物检验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研究[J]. 当代医学,2015,02:13-14.

[4]李海英,李俊芹.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0:58-59.

[5]杨冬梅,杨洪芬.浅谈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06:210.

[6]常秀琴,马瑛龙,叶强.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09:236+235.

论文作者:周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价值分析论文_周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