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50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杨阳

杨阳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急诊抢救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50例。参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辅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缓解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的(χ2=15.05,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予辅助疗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78-01

哮喘疾病发病急,患者若并有呼吸衰竭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因此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造福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本文主要对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500例临床效果加以分析,具体的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救治方案

1.1 一般病患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为140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10例,年龄在40至80岁之间,病程在2至9年之间;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例数为115例,女性患者的例数为135例,年龄在35至80岁之间,病程在3至9年之间。两组患者关于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病患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救治方案

针对参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救治方案,主要有氧疗、缓解痉挛、祛痰以及平喘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患者的传统救治方案上加以辅助治疗[2],即是使用正压通气机,其不会对患者产生其他创伤性损害。在使用通气机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将器械的压力稳定在12~18mm H2O,保障患者的呼气压维持在4~8mm H2O。在此期间,需要保障患者的舒适度,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15次/min,氧浓度大约在40%,患者每日进行通气机治疗的时间在6h左右,具体以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必要时可以进行全天治疗。

1.3 疗效评估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数据统计学

针对记录数据中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百分数、(x-±s)进行表示,应用χ2、t值进行检验,并录入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若P值小于0.05时表明比较数据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7.60%较参照组患者的89.20%(χ2=14.31,P<0.05)。具体见表。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哮喘缓解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哮喘症状明显缓解的患者例数有163例,占65.20%;没有得到患者的例数为87例,占34.80%。参照组患者中哮喘症状明显缓解的患者例数有120例,占48.00%;没有得到患者的例数为130例,占52.00%。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缓解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的(χ2=15.05,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变化情况

实施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PH值为(7.18±0.23),PaO2为(47.48±1.97)kPa,PaCO2为(77.34±4.24)kPa;参照组患者的PH值为(7.20±0.21),PaO2为(46.60±2.14)kPa,PaCO2为(76.70±4.04)kPa。实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H值为(7.41±0.27),PaO2为(73.47±8.34)kPa,PaCO2为(47.56±5.76)kPa;参照组患者的PH值为(7.22±0.11),PaO2为(60.61±9.39)kPa,PaCO2为(55.76±6.47)kPa。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较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t=10.30、16.19、43.41,P<0.05)。

3.讨论

哮喘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在受到刺激后炎症会加重,导致患者的器官发生痉挛,亦或是气道内发生粘液栓,引起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而传统的治疗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不佳。采用正压通气机辅助治疗,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对患者产生其他创伤。在正压通气机治疗期间,患者的呼吸得到支持再加上医护对其病情的严密监控,使得患者得到了高效的治疗[3]。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辅助疗法,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缓解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7.60%较参照组患者的89.20%(P<0.05);观察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较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可以说,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施予辅助疗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具有无创治疗的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叶卫娟.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7):14-15.

[2]叶龙彪.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3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8(9):21-22.

[3]徐国华.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14(33):4677-4678.

论文作者:杨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8

标签:;  ;  ;  ;  ;  ;  ;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50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