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北区孟河中医医院手术室 江苏 常州2131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52例纳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段为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按数字比例1:1原理将选取的患者对象分为参照组(n=26)及护理组(n=26)。参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护理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产妇的手术适应能力。
【关键词】优质护理;剖宫产;手术室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促使了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临床产科中关于剖宫产技术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化,且手术安全指数较高。但由于其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对产妇极易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产后抑郁现象在产妇中十分普遍。对比本研究主要围绕剖宫产产妇的护理方法实施开展研究,现做以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的研究对象抽取了治疗时间段为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52例产妇。同时按1:1数字比例将选取的患者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患者26例、护理组患者26例。其中参照组产妇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9.5±2.19)岁,孕周为39-40周,平均孕周为(39.5±2.21)周,产妇类型有初产妇18例、经产妇8例;护理组产妇年龄为23-37岁,平均年龄为(30±2.22)岁,孕周为39-41周,平均孕周为(40±2.19)周,产妇类型有初产妇18例、经产妇8例。两组入选研究的患者对象资料中各个观察指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工作实施有术前告知产妇剖宫产术相关注意事项,并准备完善的手术所需用品,开展常规麻醉、脐带处理等护理工作,在手术实施完毕后开展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组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具体护理实施工作为下:(一)术前访视,由巡回护士在术前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并将剖宫产术、麻醉基本流程等进行介绍,告知患者在手术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及处理措施,以及剖宫产术对新生儿的影响,耐心解答产妇的疑问,让其建立对手术治疗的认识,了解产妇的心理情况,提高治疗的自信心。与病房护士共同开展术前准备,并告知产妇术后恢复、泌乳等方法。(二)术中护理,实施手术当天巡回护士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术中注重对产妇的心理舒适护理及体位舒适护理工作的开展,以肢体及语言互动增加安全感,询问产妇的主观感觉,握住产妇的手,告知其自身的工作职能,会在身边陪伴手术始终,进而放松紧张的心理。在过程中各项手术护理操作应确保专业化、快速、准确,术中保持安静,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及保暖。在手术结束后,告知新生儿的状况,如:性别、体重、健康情况,并让产妇与新生儿多接触,有助于产妇放松心情。术毕由巡回护士护送母婴至病房妥善安置,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帮助产妇保持舒适的体位。(三)术后护理,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定期沟通,了解产妇产后的各项指标变化,及时制定人性化关怀护理方案,在保持较好的心态下逐步康复。术后当天指导产妇开展正确的乳房按摩指导,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在与新生儿接触、拥抱过程中,能够让产妇体验角色转换后的喜悦,在心理方面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情绪。鼓励产妇尽早开展康复活动,在护理实施过程中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认真听取产妇对护理工作的反馈,及时优化和完善护理流程[1]。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组及参照组产妇的焦虑、抑郁评分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其中焦虑、抑郁评分使用SAS评分及SDS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取产妇术前、术后1日的数值记录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SAS评分、SD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进行统计,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评分、SDS评分
护理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与参照组对比,存在差异( <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SAS评分、SDS评分(分)
3 讨论
手术实施后产生的伤口会对产妇带来刺激作用,加之围手术期产妇存在的不良情绪,对剖宫产手术的正常实施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在情绪波动较大的影响下,对胎儿的影响较大,降低了新生儿的适应能力水平。为此需要在剖宫产术实施中开展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方法的应用,能够对产妇带来积极的影响[2]。
本次研究统计结果分析显示:护理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护理组患者的MAP、HR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在行剖宫产手术中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应用护理成效显著的原因为: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充分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维持其在治疗期间身心的舒适感,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进而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剖宫产手术要求,将护理工作贯穿于术前、术中及术后,以患者的心理护理为工作入手点,实现了对患者心理不良情绪的缓解,情绪稳定,胎动稳定且新生儿状况良好,有利于产妇尽快康复,实现了护理满意度的提高[3]。
综上,在剖宫产手术中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云霞.手术室对剖宫产手术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93-94,95.
[2]万小亚.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的优质护理体会[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2):236-237.
[3]刘小梅.剖宫产手术室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207-208.
论文作者:言和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4
标签:产妇论文; 手术室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评分论文; 脉压论文; 方法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