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院建筑是我国城市内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建筑整体水平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有着决定性影响。鉴于此文章对医院以人为本下建筑设计理念及布局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院建筑;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布局分析
引言
医院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有其特殊性和功能性要求,需要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并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这就需要医院建筑满足就医流程、医疗设备、空间利用、功能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建筑结构是由各种结构构件(梁、板、柱、剪力墙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力学作用的体系,是保证结构安全、构建建筑物骨架的核心。
1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分析
随着医疗建筑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不断深入,医疗建筑中出现了典型的“医疗空间”及“非医疗空间”2部分,其中,2种典型的空间模式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使用人员的基本需求。不同的功能空间中的填充对象存在差异,基于需求的功能转变逐步形成了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途径。此外,必须落实好,扩容增流工作,可以针对于不同的科室类型设定专用的候诊区、医护人员休息区及智能系统以缓解人群在相对拥挤的环境及线路下导致的医疗环境下降,进而影响使用人员的情绪,降低医院的运行能效,住院病房必须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设定分流调节管理模式,确保医院内各项功能区相关功能的顺利完成。此外,一些非医疗性功能区间,如医院内庭院、屋顶花园等主要以观赏及放松为主要功能的空间使用形式,进一步优化内部空间环境提供无差别的人群流动,全力营造舒适优良的休息环境,便于患者可以依照就诊类型疏导就诊路线,重要物流运输通道必须做到“人货分离”。
2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下的具体表现
2.1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较为注重病人的情感需要,围绕病人的就诊活动科学、合理、人性地进行设计,例如根据人口密度以及交通情况合理选择医院建筑地址,结合医院的诊疗程序科学布局诊疗室,抓住病人心理特点利用绿化进行装饰,选择轻松、愉快的色调粉饰室内,充分考虑病人需要创造医院照明环境;其次结合医院抢救需要设置通道;另外还结合了安装及使用医疗设备的需要进行了合理的布局,使得医院建筑设计及医疗环境能满足病人就诊的需要,使医疗活动能在合理的布局下井然有序。总而言之,一切建筑设计及空间布局都以病人为中心,用该种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医院建筑,为病人营造了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为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
2.2医疗服务为中心的设计
现代医院建筑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患者家属方面,将患者家属作为医院建筑设计的中心,结合陪护人员在医院的陪看需要进行设计,满足患者康复及患者家属的生活和情感需要,该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生理、安全及社会需要,例如在医院建筑设计中考虑到患者家属的生理需要合理设置餐厅,让患者及患者家属能解决饮食问题,从而帮助患者康复,减轻患者家属看护负担;再如盥洗室的设计,考虑到患者住院等需要,为患者家属看护提供便利,满足患者家属的生理及安全需要;如对咖啡厅及休息室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以患者家属为中心的设计理念,让患者家属能有充足的休息空间,并且为探视活动的进行提供合适的场所,避免探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影响他人,同时又活跃了探视氛围,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基础。另外,医院在其他公共空间的设计方面也照顾了患者家属的需要,在医院住院部规划了足够的空间,为患者家属看护设置床位提供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医院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布局分析
3.1室内设计
应该把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室内设计中去。一方面,本着提高就诊效率的原则,根据就诊范围对科室进行划分,如内科、外科、儿科等科室分类,既方便患者及时就医,又能提高医生诊断效率;另外,应该结合患者的康复需求,在进行医院室内设计时考虑到色彩对患者心理的影响,通过轻松、温馨的色调缓解患者压力;此外,还应该在室内设置残障人绿色通道,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设置一定的安全通道,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从而打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要考虑设备选型要有可持续发展性,投入使用后有合理的运维成本,兼顾设备养护,避免闲置浪费,尽可能降低项目的全寿命费用。
3.2交通规划
本着均匀疏散人流,达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以及保证新老院区联系畅通的原则,对全院的交通组织进行梳理。新院主出入口设在城市次干道⸺平凉路上,对医院主形象的展示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平凉路是来院车流主要方向,通过局部架空、扩大入口广场、设置港湾式停车带等方式,使人、车、物分流行进,形成有序的医院交通组织,避免给城市干道产生交通压力。同时在几个出入口设置临时下客停车区,尽量避免大量社会车辆进入院区。通过对周边道路的分析,将院外的交通做出了相应的规划,院内也是如此。院区内道路结合市政、消防等要求设置,在基地内形成环通,消防道路环通整个院区,保证消防车应急作业的要求。供应车流,定时、定线路作业;废弃物车流约束入院活动区域,定时作业,避免院区交叉感染。新老院区之间人流和物流可以通过连廊串联,保证患者和供应路线的便捷性。以人为本的体现就是针对不同人群设置相应流线,使其安全便捷地到达和离开医院。
3.3医疗建筑内部空间整体氛围营造
目前,因特殊的社会责任,医疗建筑环境基于心理层面需求的空间组合形式开始出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中同养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早期就被人所强调,相对优质的自然环境对于患者恢复及工作效率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构建内外相互联系的整体景观布置体系才能为医疗建筑的以人为本设计水平做出贡献。第二,居家环境特点。医疗建筑装饰及布置的居家感在早期就被大多数人重视,考虑到医疗建筑的特点,由于生理环境的特殊性,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消极情绪。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相对私密及独立的空间及环境可以满足不同心理需求的人员。第三,高护理效率。现代化的医疗建筑的效率发挥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是现代医疗建筑以人为本设计得以体现的关键和重点方式之一。现在的医疗建筑已经不再是一个仅提供基本的医疗救治服务的场所,而是集中了大量的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综合服务体,通过优化建筑结构形式外观、周围环境特点等方式,提升医疗建筑的亲和力、环境友好性,借助非医疗方式及渠道提升附加技术指标及能力,提升医院整体的运行效率。
3.4道路及交通流线设计
医院作为区域性的城市综合服务体,规划上要从地域环境出发,正确判断建设规模和功能。根据医院各部分功能和流线的不同需求进行总体交通体系,确保人车分流、医患分流及洁污分流。保证各个流线独立清晰,如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流线、院内生活流线等都互不干扰。以本项目的门诊流线为例:门诊人流从东面主入口进入到门厅,再通过大厅两侧的电梯到达2~3层的各科诊室。
结语
看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医院建筑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应该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本着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创造良好医疗环境的原则,合理、科学及以人为本地进行空间布局,从多个角度落实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用充满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及空间布局为患者就医提供便利,用舒适的环境为医护人员工作创造条件,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政辉.医院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理念[J].建筑设计,2016(06).
[2]王雪芹.“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设计,2016(06).
[3]张西周.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外部空间与环境设计[J].规划设计,2018(35).
论文作者:吴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医院论文; 患者论文; 以人为本论文; 医疗论文; 建筑论文; 设计理念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